陳 宇 李長輝 黃 信
(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 天津 300300)
高校工科專業的專業課是學生學習本專業知識的重要課程和途徑,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科專業課的特點是課程知識與實際工程相結合,課本所述知識單一、抽象,學生一般通過自學很難理解現實工程問題,導致對專業課產生厭煩情緒,無法全面正確掌握其重要知識點,其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無法培養和提高,因此通過調研發現對于工科專業課的學習,課堂不學習、課后自學的學生,只是將學習等同于機械性記憶,帶給學生的感觸是覺得學習難度大、效率低,并且最終考試成績不理想,這與工科專業課的知識結構體系特點有關。
為了學好工科專業課,學生應注重平時課堂的學習,教師通過課堂講解具體工程問題和解決方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積累專業知識,而且能夠鍛煉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課堂上結合工程問題認真學習,然后課后復習,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工科專業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問題,在考試中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對以后的專業工作有所幫助,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之,學生不注重工科專業課的課堂學習,僅通過課后自學或臨考前突擊學習,學生很難理解知識,產生厭煩情緒,進而放棄學習或死記硬背知識點,考試結束后很快忘記知識,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差,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夠應用,同時不能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制約職業發展。因此可以看出,學生對工科專業課課堂知識的學習效果不僅直接影響專業課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高等教育中,善用平時成績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而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源于自身學習興趣之外,很大程度上源于外界給予的學習壓力和動力。
傳統成績考核通常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占比在15%左右,考試成績占比在85%左右。其中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出勤情況、課堂紀律、作業情況、課堂考試等完成情況制定統一的標準,學期末根據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和試卷成績最終確定學生的總成績,這種考核制度看似公平合理,但是存在一定弊端。
(1)平時成績占比過少打消學生課上學習積極性。平時成績占比過少,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不學習、不聽講甚至不上課,就靠期末突擊學習完成專業課的學習。此現象的存在導致過多學生學習效果較差,而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業績要求,人為降低試卷難度或考前圈劃重點,結果是學生大多通過考試,但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做題的學生,最后總成績與平時不怎么學習的學生區別不大,這樣長期下去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長此下去隨著不同屆學生對學習的交流,很多學生進而放棄平時成績,直接最后突擊學習,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差,產生惡性循環。
(2)教師在考前圈劃考試重點或降低試卷難度,會使得學生降低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導致學生對專業課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于有深造意愿的學生,這樣的做法直接對其考研深造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前途和學校的聲譽。
(3)平時成績制度執行不嚴格導致教學失信行為。平時成績作為督促和考察學生平時學習的手段,應嚴格量化并執行平時成績制度給予學生壓力。但現實教學工作中,如果學生學習效果較差,期末試卷成績不理想,教師通常會通過調整平時成績使得學生總成績達到合格。長此下去學生會因教師執行平時成績不嚴格而不重視,對這種教學過程的失信行為產生厭煩情緒,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學生誠信理念的塑造,這樣的做法本身是失敗的教育。
從現在高校的學生特點和考核方法來看,雖然學校對平時學習情況進行了考察,但由于平時成績占比過少,執行不嚴格,間接的引導學生試卷成績為最主要的學習成績,體現了現在高校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仍然不夠重視,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影響了教學質量,更嚴重的是不利于塑造學生的誠信理念。
高校平時成績考核是學生過程考核的主要實踐手段,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目標不同、學習興趣不同,考慮到以上學生的個體差異,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要做到統一標準,對平時成績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公開性原則、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定量化原則,[2]同時嚴格執行平時成績。
平時成績考核可以有以下方法:(1)點名、隨堂提問和隨堂小考形式考察學生曠課、遲到和早退現象,督促學生上課,使學生能夠走進課堂;(2)為了防止學生為了點名而上課,上課不聽講、不學習,課后不復習,同時考慮到每個學生課堂吸收能力不同,對本次課堂所傳授知識和上次課堂所傳授知識同時進行考試,考察內容要注重對知識的理解的考察,而非記憶性的考察,將所有課堂考試成績的平均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3)為了分層次考察學生對專業課的掌握情況,給學生留一次平時大作業,重點考察學生在學習本專業基礎上的知識擴展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以上三種平時表現成績(包括出勤情況、平時作業情況和大作業情況)加權平均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
為了嚴格執行落實平時成績考核,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向學生講清楚平時成績具體評價標準,在學習過程中定時公布學生的平時成績,嚴格執行評價標準,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最后需在考試前將學生的平時成績所占期末最終總成績的分數公布,讓學生心理有所準備,做好最后期末考試的復習工作,同時要特別聲明并嚴格執行平時成績制度,不能隨意改變平時成績,防止失信行為發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對本科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國內外學者普遍的觀點是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應由期末考試成績評定延伸到包括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定。平時成績是考察學生學習過程情況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目前國內多數高校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試卷成績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學生對于課程的最終成績,[3]平時成績用于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檢驗學生的學習態度;期末成績用于考核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兩者相輔相成。[4]然而,工科專業課平時成績的權重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目前,對于高校課程的平時成績占最終成績的權重大部分在10%~20%之間,例如國內某高校對所有課程平時成績的權重要求為15%,由于平時成績占比較低,很多學生不注重平時成績,導致學生不上課、遲到、早退以及課堂作業敷衍了事現象嚴重,考前突擊完成課程學習,但工科專業的特殊性導致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知識過于膚淺,不能很好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有悖我們設置平時成績的初衷,同時期末試卷一旦靈活變化,很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對學生畢業和就業產生影響。
通過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讓學生重視平時成績,可以起到督促學生平時課堂學習的效果,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對于期末考試的備考復習。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將平時成績的比重加大,可以消除一卷定分數的現象,但過高權重的平時成績也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5]如果平時成績權重達到60%以上,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偏差很大,[6]說明學生注重平時成績,而不注重期末成績,導致平時成績好而期末成績差,這樣沒有達到讓學生系統掌握本課程知識的目的。
因此,根據工科專業課特點,需要制定合理的平時成績權重。基于此,設計了一種平時成績權重對學生專業課成績影響的研究方案。具體方案如下:(1)選取同一年級相同專業的三個班級a、b、c為研究對象。(2)選取三門專業課分別為A、B、C,每門專業課必須由同一個教師講授完成。(3)課程開始前向學生聲明平時成績權重情況,并嚴格執行平時成績的考核制度。平時成績權重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平時成績權重情況
(4)學習結束后對三門專業課進行期末試卷考試。通過此方案的研究,重點分析設置不同平時成績權重的每門課程三個班級的課程表現情況以及不同平時成績權重的三門課程同一班級的課程表現情況,研究平時成績權重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影響規律,其中課程表現通過學生遲到、早退、課堂紀律、課堂互動及課堂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定量考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最終的試卷考試成績,分析不同平時成績權重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影響規律。
通過上述的研究方案,可以分析出平時成績占比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影響規律,同時可以確定最優的平時成績權重,使得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又能夠使得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這樣就可以一方面督促學生課上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盡可能避免學生期末突擊學習而學不會帶來的厭學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避免一卷定成績的不合理性。
從高校工科專業課的課程特點和學生學習特點的出發,分析了工科專業課的平時成績嚴格執行的重要性。另外,關于平時成績的權重對學生專業課學習成績影響的問題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相應的研究方案,研究最優的平時成績占比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學生應付平時學習過程和期末突擊學習的現象,達到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