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特殊群體,是推動我國社會全面發展的堅實力量,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水平與國家公民素質水平息息相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順利進行離不開高素質的青年學生群體。因此,正確的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對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
一、公民意識及大學生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存在形式,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它是社會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公民對社會政治系統以及各種政治問題的態度、傾向、情感和價值觀。大學生公民意識是社會主義公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于社會主義公民意識的范疇之下,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的具體表現之一,“因而,加強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引導,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1]。”
二、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
目前,新時代我國大學生公民意識的發展雖然有所建樹,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還有著一定差距,大學生公民意識還有待進一步的強化。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當前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作簡單剖析,總結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大致現狀,為公民意識的培育路徑提供參考。
(一)國家意識薄弱
新時代大學生都有著一定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并對祖國的建設與社會的發展都有著很高的關注度。有一部分學生對中國公民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突顯出新時代大學對自己的公民身份這一認識較為缺乏。“中國有愛國主義的傳統,當代大學生也有很強的愛國意識或者說國家意識,但是,他們的愛國熱情易于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以非理性的、盲目的沖動來表達自己的熱忱?!盵2]這表明,在我國新時代大學生中總體上對國家意識有正確的認識,但是仍然存在著部分大學生國家意識薄弱的情況。
(二)社會責任意識不強
在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中,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處理上,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理性、合情、正確地處理其利害關系。但同時也存在著部分大學生傾向于功利主義,致使了他們無法正確地處理個人與社會理想協調統一,因此,這也加深了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膨脹和社會意識的逐步淡化,出現了大學生知行不一的現象,一味地注重社會對自我的認可和關注,忽略了個人對社會的發展應負有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
(三)權利意識欠缺
新時代大學生權利意識較為欠缺,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部分大學生在處理這方面問題的時候選取的方式方法不科學,導致很多自身權利的喪失。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必須要加強對人的權利意識的培育,維護好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利,使人們獲得有尊嚴,實現人的自由發展,這也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要求。
(四)公德意識缺失
新時代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有待提高,部分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嚴重缺乏,加強培育大學生公德意識迫在眉睫。在校園里,穿拖鞋,穿背心進教室的情況屢見不鮮,亂吐亂扔的不良行為層出不窮,很多大學生將早餐、零食帶進課堂,下課后教室滿是垃圾等現象。新時代大學生公德意識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社會公共生活的穩定,公德意識的缺失也將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影響了社會環境的健康發展。
(五)誠信意識不足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闭\實守信,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管仲“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誠信始終都是一種優良品質。進入新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不可少的一條就是誠信的培育,加強誠信意識的培養將利國利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總體來說,新時代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相對較好,但近些來,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越發嚴重,比如大學生在求職簡歷填寫時弄虛作假、各種考試中有舞弊行為,這已違背了誠實守信教育的知行合一,表明了新時代大學生誠信意識的缺乏與不足。
三、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淡薄的原因
目前,大學生公民意識存在的問題在于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知行不一。找到大學生公民意識存在問題的原因是解決好和如何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關鍵的一步。
(一)尚待健全的民主政治環境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也就決定了我國人民享有一切權力,并賦予了中國公民身份,但是受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影響,依然有部分中國人民存在著臣民的思想和意識。幾千年的傳統法治觀念,一方面使得我國政府部門以及各類教育機構只重視德育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則是輕視了在法治方面的公民意識教育。
(二)市場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市場經濟在給我國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其固有的弱點也對中國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與行為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盵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與世界接軌,在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環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念已逐漸滲透到我國的公民意識中,對新時代大學生的產生一定錯誤的價值觀引導,影響明顯。
(三)高校缺乏系統的公民意識教育體系
目前,大多數高校只注重智力教育和技能教育,“而忽視公民意識教育學校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傳統的理論進行灌輸式教育,不能夠靈活地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教育”[4]。部分高校認為,只要把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大學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在教育體系中只針對性的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從另一角度來看就忽略了立德樹人的培育。
(四)互聯網沖擊著大學生思想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給大家的科技、經濟、社會等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網絡是把雙刃劍,帶來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弊端,給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帶來了挑戰?;ヂ摼W的發展還不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甚至出現不受管制的網絡環境,新時代大學生在QQ、微信、微博等網絡媒體上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放縱自己。一些不健康的網絡環境,沖擊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極易在網絡空間迷失自我,忽視自己應有的責任與義務,缺乏正確的輿論認識,影響這新時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大學生自身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公民意識的缺失是主客觀因素的共同結果。目前,大學生在教育和學習中總體上雖然表現出了較高的公民素質,但其公民意識還不高。大多數高校在公民意識教育課程中只注重理論化,致使大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缺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導致了學習效果不佳。隨著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從整體上來說大學生公民意識得到了強化,但是在社會實踐中還缺乏自我認知與評價。
四、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路徑
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必須遵循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探索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民意識教育體系。
(一)完善高校公民意識教育體系
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離不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渠道?!盵5]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就是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公民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對大學生公民意識進行正確引導,要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環境,樹立大學生公民意識,提升自己的素養與品質,升華自己的品格與魅力。
(二)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高校需要加強對公民意識的重視。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確定公民意識培養內容、指導方向,大學生的公民教育不僅要注重理論的灌輸,而且要注重新時代大學生公德意識、法治意識等的培育。要有效利用成功的教育經驗和優質資源,使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培育更加科學、更嚴謹、更加有體系。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更加完善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只有大力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為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提供物質保障。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發展成效顯著,但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而促進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體制做支撐,因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迫在眉睫。在市場中要讓公民更多地參與其中,公民的參與意識增強,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責任。
(四)大學生需重視自身公民意識培育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6]。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去領悟去體會,正確地定位和認識自己,從而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自覺地按照“四有公民”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自覺樹立大學生公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要積極參加班級、學校以及社會組織的各種有利于自身全面發展的活動,在實踐中積極落實所學的公民意識相關知識,在行為方式的表達上更符合現代公民的行為標準。
五、結語
當前,我國大學生公民意識從整體來看還算樂觀,但也存在著問題與挑戰,新時代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與完善。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任務,需要學校、社會、家庭、自我教育等多方面的有機結合開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公民意識教育體系,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公民意識,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鑒于本人知識水平、經驗能力有限,本研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的還不夠全面,提出的對策和建議也不夠成熟,還需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進一步探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高娜.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與引導[J].山西青年,2019(07).
[2] 王鶴巖,張志順.中國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現狀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3] 姜文超.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4.
[4] 王翰博.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現狀及對策[J].科學導報,2016(09).
[5] 劉江雁.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教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6(26).
[6] 蘇霍姆林斯基.少年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00.
作者簡介:何偉(1991- ),男,仡佬族,貴州遵義人,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