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的經營水平以及經營規模也在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主要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的意義出發進行分析,探討制約商業銀行發展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策略,推動商業銀行發展,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工作。
關鍵詞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操作風險;策略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體系也呈現出更為復雜的特性,這也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商業銀行以營利和發展為目的,與此同時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具有更強的吸金能力,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是資金與資源流通、抵抗金融危機的有效工具[1]。因此為了使商業銀行盈利得到有效保障,必須加強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從而維護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為社會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的意義
商業銀行對于社會經濟體系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1995年巴林銀行由于經營與控制不當倒閉,不但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在當時也造成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群眾在巴林銀行倒閉事件之后,對商業銀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因此商業銀行的吸金能力大幅降低,而這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以此為鑒,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受到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
雖然商業銀行在內部管控工作當中對于操作風險控制的意識越來越強,但對于當下實際而言,其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工作多由人工完成,操作失誤的概率相對較大。此外銀行內部相關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也是導致風險控制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對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工作而言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如果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和處理,那么商業銀行將在經營方面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其倒閉,所以銀行對內部的控制工作的權重應不斷提升[2]。
就當下實際而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工作,需要以預防操作風險為主,基于對銀行各項運營數據的分析,將風險最大限度地扼殺在萌芽階段。為了幫助商業銀行強化風險管控的能力,做好銀行內部管理和控制,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對其進行理論指導,以期維護商業銀行能夠穩定、可持續地運行和發展,提高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為商業銀行更好地運營奠定了基礎。
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概述
(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概述
國外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理論早在二十世紀中葉就已經提出,相比之下,國內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理論出現較晚。從宏觀上來說,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工作主要由管理控制和風險控制兩部分組成,其中風險控制工作主要包括組織、策劃、記錄、執行、呈現以及可靠性等多方面的內容;而管理控制主要是審批制度和財務報表等工作編制。管理控制與風險控制二者相輔相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夠保障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工作,而風險控制工作則是管理控制工作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關乎其工作成效[3]。
這對商業銀行委員會對于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為了提高商業銀行的財務信息真實性以及內部管控能力、銀行業績。同時,商業銀行委員會風險制度明確指出,商業銀行信息的真實性需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切實執行風險管控制度。所以可以得出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風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真實有效的風險控制加上財務報告,以此為基礎結合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以提高商業銀行的內部管控能力,降低其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及問題。
(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總結
要提高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那么就必須對銀行的支出進行合理控制,同時還要解決商業銀行在實際運營當中存在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必須對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總結與分析。
要提高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與管理條例做好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統計工作,對于銀行的負債進行合理的把控,提高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能力。而且風險控制考量標準并不是單一的,需要結合商業銀行的性質和內部控制的要求來進行,以銀行的性質為基礎,對于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總結。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工作是獨立的,內控的結果需進行直接匯報,這就需要銀行的管理人員以我國風險管理制度為基礎,對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工作進行精準的判斷,將風險因素扼殺在源頭之上。其次,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工作屬于銀行監管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并非某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全員的參與與配合,做好每一個環節的風險把控,減少各類風險問題的發生[4]。
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的有效手段
(一)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要提高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的管控能力,那么需要根據商業銀行的實際工作與自身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并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最大限度地避免商業銀行內部由于操作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潛在風險發生。所以在商業銀行日常工作實踐中,管理人員需要根據銀行的現狀明確其內部操作風險的要點,在此基礎上確立適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和操作控制的主要目標,從根本上杜絕風險問題的發生。這就需要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工作人員有較強的風險管理能力,同時能夠有不斷完善風險控制制度的意識;另外銀行內部管理人員應當站在未來發展趨勢的大局之上,對銀行當下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制定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降低商業銀行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問題發生概率。
(二)提高商業銀行職工素養,降低人為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受到銀行工作人員職業素養的影響的。因此要提高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控制的水平,那么就必須提高其職工素養,降低人為操作風險。首先,銀行管理者應當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業務培訓,讓銀行內部的職員對于金融市場的動向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提高職員的風險意識,同時配合考核與評定幫助職員夯實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其次,管理者應當明晰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不足的原因并對其進行優化,對于傳統的人工核算方式進行信息化升級,盡可能地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風險,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借助現代化手段對銀行內部進行精準的成本核算,規避風險問題[5]。
(三)細化內部管理條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細化內部管理條例是商業銀行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增加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可以從兩方面來做。第一,商業銀行內部需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為了保證結果的科學性與真實性,在銀行內部需要建立獨立的審核部門,根據銀行內控工作的實際需要對規章制度加以完善,做好銀行內部審計。其中審核業務經營以及審計工作是重中之重,細化該部分管理條例有助于提高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6]。第二,應當在商業銀行內部做好監督反饋工作,不斷加強商業銀行內部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工作,降低因監管不力導致的風險因素,優化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為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在當下經濟環境與市場環境之下,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提高經濟效益,那么就需要在運營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內部控制,同時還要采用多種手段和辦法降低操作風險。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緊跟金融市場形勢,了解市場最新需求,將自身與市場充分結合,從銀行自身來做好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的工作。商業銀行要想獲得長遠發展,還需要做好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杜絕內部各類隱患,使銀行發展更為穩健、經營效果更佳,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為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馮子昂(1992—),男,廣東河源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參考文獻
[1] 梁榮平.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分析[J].財會學習,2020(15):239-240.
[2] 金鈺軒.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與控制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02):171.
[3] 金海珠,石懷旺.大數據環境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風險控制與應對[J].營銷界,2019(33):73+78.
[4] 白玉剛.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研究[J].財會學習,2019(17):247+249.
[5] 李思琴.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控制研究[J].時代金融,2018(12):84-85.
[6] 陳唯可.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控制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