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扶貧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保障。省級公共圖書館是文化扶貧服務的中堅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出自身資源優勢,結合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創新文化扶貧服務模式,豐富文化扶貧服務活動。本文分析探討了三種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模式的實施路徑,期望對根除貧困的文化基底,推進貧困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省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模式;多層次數字化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充分可肯定了文化扶貧的重要意義,將文化扶貧定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原生動力。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扶貧的實施主體之一,要積極貫徹落實《“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深入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創新文化扶貧模式。從當前各省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扶貧服務的實際情況來看,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主要包括面向貧困地區的多層次文化扶貧服務模式,結合數字技術的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以及針對基層圖書館(室)建設的文扶貧服務模式,這三種文化扶貧模式在國家文化精準扶貧中發揮出了顯著的社會效用。
1 多層次文化扶貧服務模式
省級公共圖書館在文化扶貧服務中要推進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構建起多層次的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使文化扶貧服務由淺至深過渡,穩步提升文化扶貧服務成效[1]。在多層次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中,要加強圖書館與幫扶對象的雙向交流,樹立主動服務的觀念,積極開展個性化、深度化的精準文化幫扶活動,逐步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水平。圖書館在多層次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中可采用以下服務形式:
1.1 淺層文化扶貧服務
省級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文化扶貧服務初期,可采用淺層文化幫扶服務形式,豐富服務活動。如,圖書館可開展“送書下鄉”活動,將與科技文化相關的圖書、數字文獻等下放到幫扶地區,盡量在農閑時組織讀書活動;圖書館可在元宵節組織“猜燈謎”等傳統文化活動,讓村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并借此時機向村民贈送科技書籍[2];圖書館可采用“流動圖書車”、“背簍圖書館”等服務形式,深入到偏遠山區開展圖書借閱活動。
1.2 中層文化扶貧服務
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在淺層文化扶貧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中層扶貧服務,不僅要重視圖書資源的下放,更要重視專題活動的開展。省級公共圖書館可聯合高校圖書館共同開展文化扶貧服務,針對貧困地區人口文化水平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現狀,充分利用各館的人力資源優勢組建培訓隊伍,對貧困地區開展相關培訓教育活動,如民主法治教育、信息技術培訓、農業種植技術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生產使用技術培訓等,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水平,使貧困戶掌握脫貧致富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增加貧困戶脫貧的自信
心[3]。在中層扶貧服務中,省級公共圖書館還要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的文化教育,組建志愿者團隊,專門為留守兒童組織閱讀輔導、故事講讀、繪畫手工、知識講座等方面活動,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1.3 深層文化扶貧服務
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將精準扶貧作為深層文化扶貧服務的立足點,要深入研究幫扶地區的自然條件、人文條件、扶貧政策,以及幫扶對象的切實需求,為幫扶對象提供“一對一”的精準扶貧指導。省級公共圖書館要調動起全體干部職工參與文化扶貧服務的積極性,要求干部職工深入到貧困戶家庭中進行幫扶,實施一戶一檔制度,對各個貧困戶建檔立卡,為貧困戶出謀劃策。同時,圖書館干部職工要經常走訪慰問幫扶的貧困戶,了解貧困戶的實際困境,盡力幫助貧困戶解決困難,逢年過節贈送慰問金,或贈送扶貧物資,緩解貧困戶的生活壓力。
2 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
在傳統的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中,受扶貧地區偏遠、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文化扶貧的成本較高,且扶貧服務實施阻力較大。為了轉變這一現狀,提高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效率,省級公共圖書館可利用數字化技術創新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借助數字平臺遠距離傳輸文化資源,以破除客觀環境條件對文化扶貧的限制。省級公共圖書館可開通基層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系統,向基層圖書館移送數字閱讀器、電子閱報屏、互動終端設備、攝影機等公共文化數字服務設備,以保證數字文化服務資源能夠快速下放到基層圖書館[4]。在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中,省級公共圖書館可采取以下服務形式:
2.1 推送數字文化資源
省級公共圖書館可通過推送數字文化資源的形式開展文化扶貧服務,如面向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創辦“蒲公英夢想書屋”活動,面向農民開展“數字文化惠農服務”活動,面向基層圖書館開展數字文化資源講座等,讓貧困地區能夠獲得更多的數字文化資源。
2.2 數字化技能培訓
在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下,數字化技能培訓是落實“扶貧必扶智”理念的重要服務形式。省級公共圖書館應承擔起“扶智”的責任,將農民工、中老年人、殘障人群等群體作為數字化技能培訓的重點對象,充分考慮到這些群體在文化水平、身體條件、工作情況等方面的特點,制定多元化的數字普及培訓計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字科技產品操作技能,進而使他們能夠享受到數字文化服務。
2.3 推廣數字圖書館
在我國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中,數字圖書館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起著信息樞紐、信息節點的作用。所以,省級公共圖書館應制定貧困地區圖書館幫扶計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貧困地區搭建數字圖書館,盡量開通縣級數字圖書館。省級公共圖書館要打通基層貧困地區數字文化服務的渠道,搭建數字圖書館平臺,充分發揮出數字圖書館在文化傳播與教育中的價值。
2.4 展播數字電影
省級公共圖書館要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經常開展數字電影展播活動,利用數字化技術播放電影,讓基層群眾感受到新時代的發展氣息。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有資源,如投影儀、數字電影播放機、攝像機等設備,深入到農村播放電影。同時,圖書館還可以針對特殊人群開展電影服務,如針對視障人群開展無障礙電影服務,創新文化助盲活動形式,增強數字文化扶貧服務的吸引力[5]。
2.5 搭建服務網絡
在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中,要以完善的服務網絡設施為基礎,確保數字文化扶貧服務的順利開展。這就要求省級公共圖書館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開展數字服務網絡建設,為推進數字文化扶貧服務工作長效開展提供保障。省級公共圖書館可到貧困地區建立起流動服務點,搭建計算機網絡系統,安裝無線網絡設備,以便于貧困地區的群眾能夠順利登錄到數據庫遠程服務系統中,下載數據庫中的資源,自主開展文化學習活動。
3 基層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模式
基層圖書館(室)在貧困地區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加大對基層圖書館(室)的文化幫扶力度,形成一對一、一對多的幫扶機制,進一步提高基層圖書館(室)的文化服務能力[6]。從當前基層圖書館(室)的文化資源配置情況來看,基層圖書館(室)普遍存在著資源稀缺、人才稀缺、文化教育職能弱化等問題,所以省級公共圖書館要以精準扶貧為指引,構建起基層圖書館(室)文化扶貧服務模式,具體可采用以下服務形式:
3.1 幫扶館藏資源建設
省級公共圖書館可向基層圖書館(室)提供物質資源,改善基層圖書館(室)的硬件設施條件、館藏資源條件和文化服務條件,提高基層圖書館(室)的文化扶貧能力。具體包括:一是省級公共圖書館向基層圖書館(室)捐贈書架、桌椅、計算機辦公設備,優化基層群眾的閱讀環境[7];二是向基層圖書館(室)捐贈圖書、期刊、電子資源,幫助其調整館藏資源結構,擴大館藏資源覆蓋范圍。在館藏資源捐贈中,要將有關農業類的資源捐贈作為重點,滿足基層群眾學習的切實需求,幫助基層群眾積累農業知識和技能;三是向基層圖書館(室)無償借閱圖書,或者有選擇性地與基層圖書館(室)共享電子資源,進一步擴充基層圖書館(室)的優質資源。
3.2 幫扶人才隊伍建設
省級公共圖書館對基層圖書館(室)的文化幫扶要以智力幫扶為主,幫助基層圖書館(室)建立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培養出更多的工作者。具體做法如下:一是省級公共圖書館要派工作隊伍深入到基層圖書館(室)中進行現場指導,或者讓基層圖書館(室)的工作人員來省級公共圖書館進行參觀學習,提高業務幫扶的實效性。省級公共圖書館還可借助微信、QQ等網絡交流工具,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業務咨詢和指導工作。二是省級公共圖書館要可開展圖書情報業務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依托遠程教育平臺開展網絡遠程培訓,使基層工作人員掌握圖書編碼、排架、期刊加工等業務技能。
4 結論
綜上所述,省級公共圖書館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開展文化扶貧服務工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應有的力量。省級公共圖書館在文化扶貧服務中,要積極采用多層次文化扶貧服務模式、數字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以及基層圖書館文化扶貧服務模式,使文化扶貧服務覆蓋到貧困地區、深入到貧困戶之中,將文化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位,積極推進基層精神文化建設,真正實現“意識脫貧”、“文化脫貧”、“信息脫貧”。
參考文獻
[1]高兵.基于SWOT分析的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74-76.
[2]黃汝群.論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路徑的探索[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6):104-105.
[3]黃萍.精準扶貧戰略下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策略研究——以廣西桂林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2):77-79.
[4]楊曰建.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19(7):114-116.
[5]東方.公共圖書館在國家文化精準扶貧中的社會效用及實現模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140-142.
[6]嚴貝妮,衛玉婷.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精準扶貧服務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導刊,2019(5):72-73.
[7]張國友.基于“共享·共贏”的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9(2):42-45.
作者簡介
朱成香(1978-),女,本科,濟南市長清區圖書館副館長、圖書資料館員,長期從事圖書資料管理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