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先分析“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作用,然后闡述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優勢,接著分析當今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體現的問題,從相關理論研究基礎的視角,探討高校圖書館開展思政教育的發展思路,旨在為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
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才能保證將他們培養成祖國合格的接班人,保證人才強國戰略順利實施。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肩負著“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天然使命,大學時期的年輕人們正逐漸形成和確立價值觀,他們的價值取向十分重要,將引領著未來社會的價值觀。全面貫徹“三全育人”,將每名青年學生培養成既專攻博覽又心系國家、胸懷天下、敢于擔當的人,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1 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優勢
1)具有文化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圖書館以其獨有的文化優勢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舒適的閱讀環境,抬眼可見的各類宣傳標語,整齊有序的圖書,先進的服務設備,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求知欲。
2)文獻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圖書資料,這是其開展思政教育的天然載體優勢,一些高校圖書館將這些優勢轉化為思政教育的手段,成立了特色文獻閱覽室,這些都會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對生動課堂,同時根據學科重點,開辟出了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閱覽室并將資料室圖書納入其中進行統一管理,引導到學生閱讀充滿正能量的優秀書籍,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一些高校圖書館充分利用文獻資源開展各種導讀活動,定期向學生推薦相關優秀書籍,為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3)信息技術優勢。新興媒體如微信、微博的出現,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間。一些高校圖書館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去,主動作為。將新媒體新技術與業務工作進行有效銜接,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突破口,一些高校圖書館將新媒體新技術與讀者服務工作進行大膽結合,探索網絡化、個性化、游戲化服務方式,并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創新新生入館教育模式,改變以往單一培訓的枯燥說教,以答題闖關的形式加強新生對圖書館的了解,規范新生行為;通過網上問卷對信息素養培訓講座主題進行論證,使之更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2 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問題
1)對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認識不夠。很多高校對圖書館思政教育不重視,認為是圖書館的副業。這直接影響了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館內工作更重視學校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而忽視了學生思政培養,使高校圖書館在這一領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資源和業務不成熟。在資源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重視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方面的信息資源建設,思政工作方面的信息資源相對匱乏,無法滿足高校思政工作的實際需求。在業務結構方面,很多高校圖書館在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的業務比較小,活動力度弱,比如校園文化建設、閱讀推廣等。
3)高校圖書館館員業務素質需加強。目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業務素質還不能滿足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在“大思政”背景及“三全育人”理念下,圖書館館員的傳統思想顯得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急需圖書館提升館員的相關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
4)高校圖書館思政工作形式單一。在思政工作中,很多高校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政工作形式單一,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這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好,效率低。高校圖書館應該將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拓展,開發出更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方法。
3 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發展思路
1)夯實自身優勢,營造思政氛圍。正確認識其思政教育工作職能并繼續鞏固、發揚環境和館藏優勢。在環境塑造方面,應秉承人文關懷理念,努力營造安靜舒適,既充滿人性化又極具個性化的閱覽環境,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開辟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閱覽室,吸引大學生走進圖書館、接受先進文化的洗禮;在文獻信息服務上,以學校的學科和教育理念為立足點,精選采買圖書的種類和內容,對不符合形勢和黨的政策的文獻資源及時進行清理,保證文獻資源的質量;發揚“終身學習”“比學生早知道”的精神,密切關注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進程,及時收集、整理時事資料,并將其和學生的成長,成才有機結合起來,利用信息宣傳欄、讀書協會的“共讀”、播放視頻資料等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政策,對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愛家教育,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思政功能。
2)依托閱讀推廣,豐富思政教育內涵。將閱讀推廣作為常規性工作內容,以四月至五月的讀書節活動為重點,以點帶面,活動成線。舉辦各種閱讀活動。 通過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以鮮活的形式吸引人、以高質量的活動內容吸引人、留住人,激勵大學生踴躍來圖書館借閱圖書,增進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成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3)結合重大社會事件、鞏固思政教育效果。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活動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以思政教育活動為切入點,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舉辦各種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圖書館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牢記育人使命,在文化育人上下功夫,通過微信公眾號持續開展圖書和資源推介活動。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的同時,組織開展紅色書展、閱讀分享會、讀書隨筆和“我愛我的祖國”征文等系列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增長智慧、豐富思想。一系列的推薦書和資源推介活動,能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處處能讀、時時可讀、人人愛讀的濃厚讀書氛圍。
4)借助網絡新媒體,拓展思政教育載體。借助網絡新媒體及時控制并引導輿情發展,化解輿情風險。將思政教育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有效結合,通過設立館讀溝通QQ群、微信讀者留言板等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出現的思想政治偏差注重方法引導,強調情感認同,引導學生選擇判斷,使其能有效抵制各種不良思潮,樹立正確是非觀和價值觀。充分利用讀者QQ群、微信公眾號和校園網站、廣播站等多種渠道和平臺,做好讀書節、公共講座、入館教育等線上、線下各類活動的策劃和宣傳,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注重服務工作細節,注重提高各類活動質量和讀者參與度,注重對學生對思想文化引領。發揮網絡媒體海量存儲、傳播快、資源共享等優勢,開設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專欄,加強網絡文化育人。
5)建設學習型館員隊伍,堅持思政教育常態化。一方面,圖書館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升館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邀請國內外圖書館界專家學者來館作學術報告,鼓勵支持館員參加學術會議,通過定期舉辦科研沙龍、技能培訓、業務員交流會,行業會議等全方位提高館員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每個館員應從滿足讀者的需求出發,關注讀者信息環境和使用圖書館北榮和方式的變化,新生事物、新技術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探索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手段。
“三全育人”要求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機結合,圖書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做好思政工作,積極彰顯高校圖書館職能。
參考文獻
[1]熊曉梅.堅持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N].光明日報,2019-02-14(6).
[2]金潞.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9):48-50.
[3]林培煜,占亞劍,梁菲.基于新媒體的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發展策略探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2):151-153.
作者簡介
熊一穎(1987-),女,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及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