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凡 張俊美 宋寧 欒雨萌 邢菲
摘要: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發揮自身優勢,明確其發展方向,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本文旨在將中美日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現狀進行比較研究,學習美國、日本先進的生涯教育經驗,提高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水平。
關鍵詞: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中國 美國 日本 比較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的深入,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精準要求越來越高,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及其大學生開始重視起來。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還存在著不夠系統、層次缺失、缺乏創新等弊病。為此,我們來自大連大學職業導航工作室三個不同學院的五名同學成立研究小組,申請了課題——中美日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比較研究。希望通過研究,能夠找到破解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困境的方法和途徑,進一步提升我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水平,滿足在校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從而更好的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做出貢獻。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
項目組成員以中美、中日兩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比較為研究方向,采取問卷調查,留學生訪談等方式,利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比較法等手段對中美日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各自優勢和劣勢,力圖從美日兩國的教育體系及管理機制中借鑒到先進的經驗,總結出有益于提高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水平的啟示。
三、美、日、中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比較研究
(一)三國大學生對本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認知程度比較研究
1.美、日大學生對本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認知程度
我們采訪了6位美國留學生,發現他們很愿意和我們討論這個話題,他們對職業生涯發展有較濃厚的興趣,因此也提出了許多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不同的看法。我們發放了50余份調查問卷,對象是有過留美經歷的老師和同學們。我們了解到美國大學生逐漸將這種新的思想運用到自己社會實踐和未來發展中,學校每學年也為學生提供上百種的各類活動和資源,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實踐項目,以此來修正和豐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容。
日本大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中國的大學生有很大區別,在我們發放的50余份對大連大學日語學院和在日留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得到了數據:52.5%的學生對未來有較清晰的職業規劃;78.3%的同學知道為了什么而學習,有較明確的目標,只有12.7%的同學表明對于職業生涯發展不甚了解。
2.中國大學生對本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認知程度
為了了解中國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認知程度,小組成員設計了一個問卷。從問卷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都曾接觸過職業生涯教育但大家對其重視程度不高,甚至有少數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在問到“你認為學校應以何種形式開展職業教育”時,62.5%的學生認為應該實踐,深入企業。而在最后的問答題“您認為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現狀的弊端有什么”時,43.3%的學生認為我國起步晚,與美、日高校相比,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還處于起步階段。此外,12.6%的學生認為相關的社會環境少,78.3%的同學認為高校重視度及學生參與度不高。
(二)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環境比較研究
1.美、日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環境
美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配備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就業顧問和專職工作人員。他們多數擁有咨詢、輔導、心理學或高等教育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他相關的工作人員也具備學士學位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夠在不同學科領域學習研究,并且具有一定年限的教學經驗。例如康奈爾大學,一門課程的所有講師都要具備相關的職業背景和教學經驗10年以上,他們能夠為學生答疑解惑,讓高校大學生能夠受到專業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通過去日本的實地考察,我們了解到當地大學生通過學校里提供的一些設施和機會,激發日本大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從而促進自身職業生涯發展。例如早稻田大學定期開展海洋觀測體驗周、旅游觀光現場體驗、模擬職場生涯培訓等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2.中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環境
根據十九大關于教育方面的改革,我國在教育環境方面有了很多改進和提升。從基礎設施到提高學生們思想意識的轉變。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職業生涯課程和類似課程的開設,為我們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由于中國自身國情和人口數量以及各地區發展程度和總體水平的不同,北京上海等經濟高速發達的城市高校發展環境已經可以和日美等高校相媲美。我們通過北京大學校友的反饋:學校提供專業的課程教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提供系統、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環境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規劃大學生活,提升綜合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有待加強: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被迫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大部分學校在大三才開展類似課程,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一些高校師資力量不足,仍停留在書本教學上。
(三)1.美、日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時間設定
美國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在開設時間方面具有職業生涯課程入門到職業生涯課程個性化的連續性;不同年級課程逐步深入的遞進式;大一大二直至終身的全程化等特點。例如學生在進入社會后也會和母校的導師或者生涯中心保持聯系,對職業規劃不斷修正,享受應有的教育支持。
在日本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在大一剛入學時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并向他們講述職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此后的三年里,分時期分階段的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明確自身職業定位,進一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用一生的時間去完善。
2.中國的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時間設定
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開設時間上來看,我國有的高校在大二大三下學期開設,有的僅在大四實習前開設,幾乎沒有哪所大學是在大一剛入學就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就算有也很難見到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連續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我國的這種開課形式從本質上忽略了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具有連續性、長期性的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開課形式是存在較強的功利心理的,實際上并不可取。
四、美、日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美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1.美國高校秉持的職業生涯發展理念,是根據高校現有的配置,增加職業引導輔助部門,提高專業人員的存在比例;
2.根據授課形式的不同,例如從個人興趣入手,為學生們設計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著力讓學生樹立職業觀念加深對職業種類認識;
3.根據職業類別做出嘗試性選擇,集中探索選定的目標職業;
4.除了必備的理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職業生涯測評方案,設計他們應該參加的社會活動和企業交流,這樣獨一無二的設計方案讓他們未來的目標更加細化,也為他們個人的職業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持。
我們也應著力打造一個可以供學生學習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交流平臺;創立貫穿大學整個時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針對大學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發展訓練計劃,加強學生自身的投入度。
(二)日本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1.日本通過課上教學激發學生自身的職業規劃潛能;通過開展課下實踐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主要包括:開展說明會、講座和社團活動等方式。
2.日本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在開設時間方面遵循著“逐步深入”的原則,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明確自身職業定位;還開設有關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課外活動,多數為各行各業的職業體驗活動。
3.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會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行業,并能夠更好的做出判斷是否未來要從事這個行業。
除此之外,在項目研究中我們也注意到了美、日兩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教育形式的靈活性。針對我國高校現有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我們也提出了一些創設性的想法:
1.改變課程開設的形式——互動教學
工作坊是目前越來越流行的一種提升自我,促進大學生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理解的重要手段,以大連大學國際學院為例,每學期開設的生涯成長工作坊都吸引了很多學生參加,廣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我們成員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大家就共同的問題、共同的困惑進行探討,在與老師和職場人士的互動、交流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一起討論如何推動方案的實行,轉化為實際的學習成果。
2.加強高校師資力量的配置——專家進校園
我國高校要加強教師培訓改革,應該建立起一支具有專業知識、職場技能和學術研究的專職教師團隊。同時,各高校也要為教師配備相關的職業生涯實踐基地,包括職業性格測試和職業選擇相關的軟件,輔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還可以通過加強與社會各方面的聯系和交流的方式進行企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協調國家和企業資源,邀請社會成功人士、專業評估專家、心理健康顧問和成功人士進校園。
3.根據需求不同,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生涯成長平臺
我們應將重點放在對學生自我認知探索和專業導航及職業發展啟蒙教育上。在能力培養上,重點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及時間管理能力。通過搭建生涯成長平臺,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歷制作大賽、無領導小組討論大賽等比賽,促使學生們在模擬情境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學生就業(半月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職業生涯規劃(修訂版中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第三版)高等教育研究,2017
課題標注
[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項目名稱《中美日三國高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比較研究》,編號:201911258035;
[2]大連大學重點教學改革立項《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體系實踐與研究—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群體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