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航
摘要:在政府治理過程中,“互聯網+政務服務”是重要的戰略延伸,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能夠有效提升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可以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與互聯網有效結合,既能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也能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在多元共治背景下,我們應建立互聯網思維,積極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實現政府治理的創新。
關鍵詞:多元共治 “互聯網+政務服務” 建設
一、“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重要意義
首先,“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是政府自我革新的重要措施,秉持“行政發展”與“發展行政”相結合的理念,促進政府的自我革新。在傳統的政府結構中,主要采用科層制的結構形式,而通過“互聯網+”可以打破這種傳統的政府結構形式,提升了政務服務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互動能力,在此背景下,可以倒逼政府治理進行更加有利的變革。其次,“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發展,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效果,另一方面能夠更加充分的體現出政府的治理能力。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動下,可以實現政府治理的智慧性治理、開放式治理,同時還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的整體性與協同性,既能促進政務業務流程的重組,也能構建政務服務信息交流平臺,對于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最后,“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可以實現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與互聯網的融合,進而形成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這既有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質量,也能為公眾帶來極大的便利,使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實現公眾與政府的互動,這對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所面臨的挑戰
(一)對政府治理理念的挑戰
首先,“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的精準思維形成挑戰,政府在傳統的決策過程中,只是基于有限的信息進行推斷,并對社會治理需求進行預判,在此基礎上進行決策。但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在此背景下,數據的數量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加,政府治理由傳統的有限數據轉變為大數據,要想在海量的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需要政府具有一定的數據挖掘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精準思維形成挑戰。其次,“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的行為觀念形成挑戰。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等級制政府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多元共治背景下,傳統的政府制度顯得更加刻板、更加模式化,這必將難以滿足現代人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的行為觀念形成挑戰。最后,“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的服務意識形成挑戰。傳統的政府服務形式比較單一,往往更加傾向于群體性服務,并且服務的形式十分有限,通常都只是進行被動式的服務,而在多元共治背景下,政府的服務要注重朝著精準化、情景化以及個性化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公眾對政務服務的需求。
(二)對政府治理機制的挑戰
首先,“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職能的構建形成挑戰。隨著社會的發展,決定政府職能的因素更加多樣化。傳統的政府組織架構呈金字塔型機構,而在“互聯網+”時代下,政府的組織架構更加趨向于扁平化,這種變化趨勢會使得傳統中心化的政府組織權力體系向網狀結構的政府組織權力體系轉化。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職能的構建形成挑戰。其次,“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職能的履行形成挑戰,政府組織的“互聯網+”會面對更多的瓶頸問題,其中包括管理瓶頸、觀念瓶頸以及體制瓶頸,不突破這些瓶頸,“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則難以取得理想效果。最后,“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機構組成形成挑戰。傳統的政府機構組成,以集中化和標準化為原則,在“互聯網+”時代下,政府機構組成應朝著個性化、網絡化以及生態化的方向發展。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政府的組織結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要突破地域、部門和職能等方面的桎梏,形成網狀化的組織結構。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會對政府機構組成形成挑戰。
三、多元共治背景下“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路徑
(一)以互聯網思維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
進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思維觀念,積極構建互聯網思維,這是進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源動力,同時也有助于推動政府治理的創新。具體而言,互聯網思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互聯網精神、互聯網經濟以及互聯網理念。就互聯網精神而言,首先要樹立開放服務的思維,在網絡生態系統中融入政務服務,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其次,要樹立平等服務的思維,要給予公眾的需求以足夠的尊重,這樣既能帶給公眾更佳的體驗,也能吸引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之中。最后,要樹立共享服務思維,信息資源的共享是互聯網思維的主要內容,可以加強各層級以及各個部門的配合與業務聯動,有助于推動一體化的服務機制建設。就互聯網理念而言,是指將政務服務置于“互聯網+”的生態環境之中,重構傳統的政務服務業務結構,積極構建智慧互聯,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結合。同時積極開展定向服務與精準服務,提升政務服務的個性化水平。
(二)通過制度化來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
制度化是“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要明確建設目標、運行機制以及法律法規等要素。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技術共享與協同機制,該機制可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或者跨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完善信息共享管理制度。第三,要加強隱私保護,保障個人隱私,針對隱私的保護,同樣可以建立個人因素保護制度。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評估問責制度,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績效和質量進行評估,并結合評估結果進行問責。通過制度化來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首先需要完善相關制度,然后可以采取試點的方式來總結經驗和完善相關措施,同時也可以將試點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
(三)保障“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順利開展
首先,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是“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重要基礎保障,要結合新型電子政務的要求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打造機遇大數據技術的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共享。同時還要做到個性化精準推動服務,轉變傳統被動服務的方式,市政務服務更具主動性。第三,構建020服務模式,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更好的滿足公眾的需求。最后,要給予“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以充足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以及人才支持,另外還要積極創建政企合作等模式,保障“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多元共治背景下“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實現了政府公共服務與互聯網的結合,這對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挺,何蓓琦,陳煜欣,金曼,王圣殿,于淼,徐麗莉. 推進生態環境“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難點與發展路徑探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06):77-80.
[2]劉洋,馮知新,呂冰. “互聯網+政務服務”跨地域協同平臺建設[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2):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