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英
【關鍵詞】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氣管切開術;處理方式;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00-01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人群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但現代臨床研究中表明,如果患者在臨床上出現呼吸衰竭狀況,就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并做好氣管插管,這樣才能有助于保護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患者出現窒息狀況[1]。氣管切開是對危重病人進行搶救的緊急措施,而在完成患者的氣管切開后需要做好細致且嚴格的氣道管理,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出現其他并發癥[2]。本文中分析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在氣管切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其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實驗時段設置為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與該時段內進行數據調查,納入其中符合要求的100例患者作為實驗樣本開展研究,對樣本進行計算機隨機抽簽記錄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50。對照組中所有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26:24=52.00%:48.00%),患者年齡區間值介于35-77(57.4±5.8)歲;實驗組中所有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25:25=50.00%:50.00%),患者年齡區間值介于38-75(59.1±6.1)歲。
所有患者在入院時資料納入我院數據庫中,由統計人員進行資料分析,確認患者個體狀況穩定,基本資料錄入Excel表格分析后未見明顯差異,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含健康知識的宣教、保持病房的通風等。實驗組患者實施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管理: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前,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全面強化技術培訓,使護理人員對氣管插管以及非計劃性拔管有全面認知,護理人員還需要掌握對患者進行狀況評估的技巧,并且在患者蘇醒后為患者分享成功案例,對各項實驗操作進行錯誤總結,不斷對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考核進行強化,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
在患者氣管切開后需要用套管護理,由于患者在氣道切開后往往身體較為虛弱,需要長時間恢復,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預防傷口發生感染,避免出現其他并發癥。所以對于患者氣管切開所使用的醫療器具,尤其是套管一定要及時清潔,可采用清水以及雙氧水進行浸泡并保持固定。
由于患者在切開氣道后無法進行自主咳痰,如果痰液過多,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嗆咳現象,不利于患者恢復。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吸痰處理,在吸痰時注意不要損傷患者氣道,要求將患者痰液全部吸出。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需要應用強化管理細節,保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落到實處,每天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病房內的環境以及物品進行消毒清潔,嚴格按照相關衛生規程進行操作,在操作時也需要保證無菌操作原則,保證無菌物品的應用與拋棄。在對患者進行管理時,需要對特殊患者進行保護,若患者存在相同疾病,則需要做好患者的統一安置,護理人員也需要做好自身防護。
1.3評價標準
記錄所有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狀況,主要包括:感染、疼痛、惡心嘔吐。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Forwindows對數據進行統計調查。各項操作按照我院相關規章制度,由同組檢驗人員進行。實驗中(年齡、評分值)選擇t值對數據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選擇X2值進行檢驗,以P<0.05作為數據差異界限,說明統計學差異存在。
2.1實驗結果中顯示,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4.00%),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1(22.00%),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對比
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根據患者的氣道切開狀況進行護理,針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選擇專門的護理操作在護理過程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并充分關注患者感受,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患者康復來說有積極意義[3]。
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是一種對患者的氣道進行護理的綜合性方案,這種護理方案主要針對腦出血患者在接受氣管切開后的氣道護理,可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充分關注患者感受[4]。
綜上所述,在對臨床上接受氣管切開手術患者進行護理時,應用人工氣道綜合護理管理方案進行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狀況,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董晨.氣管切開患者氣道濕化方法的相關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2017.
劉敏婷,羅偉華,黃慧萍,江珊珊.ICU人工氣道患者的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01):108-109.
羅玉君,黃立搜,洪磊.人工鼻在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與康復,2014,13(07):686-687.
盧素珍,廖錦鴻.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患者的人工氣道濕化方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