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清 魏巍
【摘要】領導決策能力由民主決策能力、科學決策能力與依法決策能力構成,這三者對于領導干部作出正確、合理的決策至關重要。提升領導決策能力可以從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辯證思維;尊重科學,以史為鑒;堅持群眾路線,注重調查研究;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勇于擔當,加強學習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領導決策;領導能力;提升
2020年農歷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以驚人的傳播速度在全國蔓延。這場戰“疫”是對各級地方政府執政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領導干部的決策能力與水平。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會遇到各類問題,面臨不同挑戰。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遇到問題時能快速、正確、切實地做出決策,且決策要貼近實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科學合理的決策是保證活動獲得理想結果的關鍵。
一、領導決策能力的構成
決策能力是領導干部必須擁有的基礎能力,直接影響著決策活動的結果。領導決策能力主要包括民主決策能力、科學決策能力以及依法決策能力。
(一)民主決策能力
民主決策能力是指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集合多方智慧,汲取多方意見,按照指定原則與程序,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能夠正確、全面反映事物發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民主決策能力意義重大,一是民主決策能力能夠有效推動民主的發揚與民情的表達。聆聽群眾的聲音,讓群眾充分表達意見,為群眾切實解決問題,是領導干部的本職工作。領導的民主決策能力不僅有助于其深入了解民情,還能夠使其站在群眾角度,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為群眾謀福利。二是民主決策能力能夠進一步推動民主決策制度的健全。領導掌握、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是我黨的主要目標,也是領導干部開展行政工作的基本職責。行使管理國家基本權力的基礎是全面推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順利開展。而上述制度的推行需要基于民主決策制度。因此,提升領導干部民主決策能力有助于推動我國民主決策制度的健全。
(二)科學決策能力
提高領導干部科學決策能力,必須切實做到胸懷群眾、執政為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各級領導干部在考慮問題、決策工作的時候,具體要做到“三個堅持”。一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抱著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腳踏實地,扎實肯干,埋頭實干,盡心盡力為人民謀利益,做出真正造福群眾的決策,創出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績。二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實現科學決策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以科學的決策為支撐點,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三要堅持牢固的群眾觀。我們黨最大的執政優勢在于密切聯系群眾。我們在決策時要充分考慮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把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堅決杜絕“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上級不注意”的錯誤傾向。
(三)依法決策能力
依法決策能力是領導干部在行政工作中按照憲法與相關法律規定,利用法治思維與方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領導干部依法決策能力不僅能夠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還能夠完善我國領導干部決策機制。領導干部的依法決策能力意義重大,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客觀要求。領導干部是國家權力的執行者,不僅需要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還需要維護人民利益。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制度與體制改革進入關鍵階段。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只有提升領導干部的依法決策能力,才能夠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
二、對提升領導決策能力的思考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辯證思維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世界、看待事業、使用權力,是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基本要求,也是領導干部用權的本質要求。最重要的是看領導干部能否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任何情況下都把群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當前我國處在社會觀念、體制機制的深刻變革時期,新的社會問題不斷出現,如共享經濟、基因編輯、老齡化等,都充滿著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法律與倫理的矛盾,地方政府的決策既無章可依,亦無先例可循,還要平衡各方利益。因此,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唯政績論、唯GDP論,以辯證思維看待新老問題,處理好眼前與長期、個體與集體、局部與全局、為官與為民的關系,權衡利弊,理性決策,真正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目標落實到實際決策中。
(二)尊重科學,以史為鑒
某些領導干部不以史為鑒,不尊重科學,不能客觀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在決策上抱有僥幸心理。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廣泛學習科學知識,充分尊重科學規律、弘揚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是領導干部應當具備的素養,重大問題上虛心聽取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與建議,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本領。同時,以史為鑒,知古鑒今,領導干部應當學習歷史、尊重歷史,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歷史指導實踐工作,在決策中發揮歷史知識的積極作用。
(三)堅持群眾路線,注重調查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預見形勢發展走向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善于預見的前提是掌握充分且準確的信息,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了解公眾訴求,這樣才能做出正確決策。越是復雜、困難的問題,越要堅持深入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越要注重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本身也是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的過程,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應當真正到實地探查情況,多層次、多渠道地了解問題,秉持公正的立場、開闊的心胸聽取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言論,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科學論證,正確決策,這也是領導干部提升自身決策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當前疫情防控是一項復雜多變且需長期堅持的工作,必須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復工復產,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始終沖鋒在前、深入一線,及時掌握群眾所思所想,及時掌握疫情變化,方能做到精準防控。
(四)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
決策是從發現問題、確定目標、擬定解決方案、選擇方案、執行方案到評價反饋的一個過程。領導干部為減少決策失誤,就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學程序。問題的提出、解決方案擬定前都應經過相關部門的合法性審查,以保障決策的科學性、合法性。選擇方案是決策程序的關鍵環節,更強調決策是一種集體行為,不是某一位領導干部的“一言堂”,應充分發揮專家或專業分析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的角色優勢。伴隨著大數據的飛速發展,領導干部可以借助大數據的分析和運用,進行風險模擬,以此控制決策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評價反饋是決策實施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決策環境在不斷變化,當前決策正確并不能確保永遠正確,很多決策都是執行中的再決策。因此,必須健全決策反饋機制,時時關注決策施行后對個體、群體及社會造成的影響,及時修正決策。同時,暢通公眾輿論監督渠道,利用手機、網絡等為公眾提供便捷的反饋方式,提高群眾參與決策評論的積極性,以此提高領導干部決策的科學性、時效性。
(五)勇于擔當,加強學習
有權必有責,領導干部行使權力與擔當責任密不可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越是困難,越要逆風而行,勇于擔當,敢于作為。而勇于擔當、敢于作為,不是喊口號,更不是瞎擔當、亂作為,它建立在領導干部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時刻要有知識不足、本領不夠的危機感,善于學習,廣泛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章,不忘初心,時刻謹記執政為民;學習歷史典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與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開闊胸襟、陶冶情操;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增加自身知識儲備,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如果決策者缺乏專業知識,專業人士的建議可能也是徒勞。因此,領導干部應當自覺學習,積極實踐,善于向他人學習,始終對自身保持清醒的認識,著力提升自身的決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春顏.災害性公共危機治理過程中的領導行為困境與能力提升路徑[J].領導科學,2020(02):102-104.
[2]蔣德海.錫公路橋垮塌事件對領導管理的警示與啟示[J].領導科學,2020(01):18-20.
[3]刁富生,吳選紅.大數據思維與領導干部決策能力提升探討[J].領導科學論壇,2018(04):37-38.
[4]馮菊香,路白鈺.領導干部決策失誤的防控探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8(15):17-19.
[5]黃利梅.基于循證思維的領導決策管窺[J].領導科學,2014(11):58-59.
[6]于艷麗.提升領導決策能力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J].南方論刊,2009(9):12-14.
[7]朱福祥.培養法治思維提高領導干部依法決策能力[J].科學與財富,2019(7):122.
[8]楊凱竣.關于新時代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決策能力的思考[J].作家天地,2019(7):43-44.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