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幼平
現在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教育事業,教育事業能夠發展,也就代表民族的發展,國家的發展。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很好的階段,它是一個啟蒙的階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生需要提高的,教師要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同學們做題的準確率,還能夠幫助同學們提高數學成績。但是在現在的,教育中很多的學校都忽視了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的好。本文就在小學數學中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做出探討。
引言
數學這門學科邏輯思維性都比較強,而且理論知識也比較的抽象,小學生學習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在現在的生活中,處處都用得到數學的計算。小學數學的其他的一些知識都是建立在計算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比較強,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到其他的知識。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提高了,就會減少做題時的錯誤率,在考試的時候就能夠得到很高的成績。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分析
1.1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小學生平常的學習中,他們都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做題的時候就大致的看一下題目,拿起筆就開始寫,根本沒有仔細的看題目。而且學生也沒有做好不同計算題,分開計算。學生往往是一張草稿紙,用完之后一眼望過去都是密密麻麻的一片,非常亂。有時候學生根本都找不到,剛開始算出的答案就會導致做錯題。如果學生能夠有著良好的計算習慣,將不同的題型分開地方演算,而且一道題一個地方,那么在老師講解的時候就能夠很快的找到,當時自己為什么會做錯,可以找到錯誤的原因。小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往往特別的馬虎和粗心,就會導致一道題目重復出錯。學生們平常計算的時候,馬虎不注重檢查,學生就沒有很好的計算習慣,就會導致題目出錯。
1.2對計算工具的依賴
在現在計算輔助工具越來越多,學生們往往不用去筆去算題目,而是一直借助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因為他們認為,計算工具很方便,而且算出來的結果非常正確。小學生有懶惰的特性,他們都不愿意自己去計算題目,學生們遇到任何類型的題目都不愿意自己去計算,然后,就利用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這樣計算的結果也不會出錯,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同學們自己的計算能力,讓同學們的計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學生們就不相信自己算出的答案,對自己的計算結果特別不自信,總會認為自己的計算結果是錯誤的,就會懷疑自己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學生們一直利用計算工具來進行學習,是非常不好的一種情況。
1.3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須要將基礎打好,那么學生們的學習也不例外,必須要打好學習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更加深入的知識。但是現在的很多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掌握的不牢固,所以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就不會做,或者做錯,他們還可能由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而記錯知識點,導致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出錯。而且數學中有很多的公式,學生們如果不記好這些基礎知識的話,那么做題的時候一定做不對,因為數學的公式都是,必須要記住的,如果記不住的話,那么做題的時候就不會運用這些公式,然后就不會做這道題,就導致學生們不能夠正確地計算出答案。
2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2.1培養學生的計算耐心
因為小學生比較愛玩,好動,他們上課沒有足夠的耐心,有時候上一會兒課就會跑神,不認真聽講,更別說做數學題了,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思維性很強,小學生根本不能夠靜下心來做數學題,他們一般在讀題的時候都比較馬虎,大致的看一下題目寫答案,其實這種方法是非常不正確的。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需要認真的觀察題目,認真讀題審題,可以在草紙上寫下題目的已知條件,然后根據這些條件來算出最終的答案。比如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課上,就可以給同學們設計很多的加減法的運算,小學生靠自己的計算能力來計算一道題,一道題一道題的計算,鍛煉學生的耐心,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舉行比賽,將同學們分成各個小組,然后出一些計算題,看哪個小組用的時間最少,而且正確率最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就會認真的計算,這樣就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耐心。
2.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所以小學生應該培養良好的的計算習慣,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比如在,小學生做題的時候,他們為了偷懶,就會省略計算的步驟,這樣就使他們養成了非常不好的計算習慣,就會導致在做題的時候不認真,題目算錯。還有的同學會出現做題步驟凌亂的狀況,在本子上演算的時候,這邊算一點,那邊算一點,就會導致最后找不到計算結果,從而做錯題目。所以同學們要認真地工整的演算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同學們的做題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同學們,在演算紙上算題也要寫得工整,這樣最后找答案的時候能夠一目了然,不至于混亂,也不至于看錯答案,這樣就能夠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2.3幫助同學們夯實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學習其他知識的最基礎的內容,只有先把基礎知識給學好了,才能夠繼續更深的學習,小學生們只有掌握了基礎的知識,才能夠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從最基本的公式定論來先讓同學們學習,讓同學們先學學這些最基本的知識,只有將基礎打好了,才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老師不僅要看計算結果還要看學生的計算步驟,所以就算是學生們的結果對了,步驟如果不對的話,還是不能夠得分,教師要幫助同學們夯實基礎知識。
2.4分析錯題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在小學生每一次做完題之后,考完試之后,教師都要幫助他們一起來分析錯題,這些題目是為什么會錯?是因為馬虎,還是因為算錯了,還是因為基礎知識的原因?這些都需要好好的來探討教師要告訴學生們錯誤的原因,提醒他們下次不要再犯錯,教師還要告訴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千萬不能馬虎,要認真地閱讀題目,要多讀幾遍,有時候答案就在題目中。學生們做題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夠馬虎。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一些計算題,讓同學們來做。比如在學習乘法的時候,教師們先設計出來一些關于乘法的計算題,然后讓同學們來做做完之后,教師跟同學們對答案,然后對完答案之后,教師要重點分析他們的錯題為什么這些題會出錯,教師要跟同學們分析清楚,讓同學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下次再次犯錯,讓同學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計算能力還需要提高,教師再去引導學生去復習,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讓同學們夯實基礎知識。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最需要的就是分析學生們的錯題,在他們考試或者做練習題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很多的錯題,而且錯誤的題型也不一樣,錯誤的原因也不一樣,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著重的幫助他們分析,讓同學們在分析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錯誤的原因,讓同學們反思自己錯誤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錯,然后,針對這些自己掌握的不夠牢的知識點去鞏固學習。
3 結束語
總結全文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提高的,需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來,教師要幫助同學們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幫助同學們夯實基礎知識,良好的計算能力,能夠使他們減少做題時的錯誤率,從而不斷地提高計算能力。
(作者單位:新昌縣育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