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斌
會計專業是中職學校中重要的專業,也是就業面比較廣的專業類型。筆者通過論述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指出在會計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關注學生會計技能發展,培養學生會計思維意識,提高課堂的互動探究性;優化課程設置,理論授課與實訓教學相融合,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將一些企業中的會計項目案例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在實戰中強化綜合素質;同時要培養雙師型教師,讓他們懂得企業管理方式,能讓學生在接近企業的模式下學習。
職業教育在發展中受到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職業教育模式為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職會計專業是一門比較大眾化的專業,培養的是會計應用技能型人才,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分類核算主要賬戶的用途及作用,能夠自主的編制企業主要經濟業務基本會計目錄等。同時中職培養的會計人員還要具備基本的珠算、點鈔、票據填制等,對財務管理相關內容也要了解??梢钥闯鲋新殨嫿虒W責任非常重大,需要教師掌握好教學方法。
1 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1教學模式傳統、學生會計技能提升慢
中職生一般都是在初中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強,一些抽象知識需要教師良好的引導才能學會。我們發現,當前中職會計教學模式比較應試化,一般過程為教師講解會計理論知識,比如審計和稅收的理論、財務管理中注意事項等,學生根據教師講解記錄筆記、教師對某些理論問題提出提問、學生回答的傳統模式。教學中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思路授課,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效果很差,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訓聯系少,缺乏實際全盤賬務稅務操作訓練。同時課堂的互動環節很少,學生不能表達自己的額觀點,課堂效率不高。
1.2課程設計不能突出學生特點
中職會計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誠信、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系統掌握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教師通過會計教學要讓學生能夠熟悉會計操作技能,財務管理、審計的各種方法,對于計算機的操作能力要強于其他專業學生。我們發現中職學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不能突出中職生的特點,課程中帶有大量的難點內容,比如很多學校將商業會計模擬作為第一學年的課程,由于學生還沒有系統學習會計基礎、企業財務會計等內容,這對于他們來說困難性太大,不利于他們學習興趣的提高。
1.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離
會計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和技術性,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很多?;谏鲜鰰媽W特點,很多教師更加注重了會計的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性教學,理論教育不能與實訓教學同步進行,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不能轉化為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電算會計中,教師在講完理論后,下一節課并不是讓學生到電算會計綜合實訓室中進行上機操作,更喜歡將所有基礎理論講完后再統一實訓,不符合學科特點,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中職會計學生缺少企業的定崗實習鍛煉,會計校企合作開展緩慢,“產學研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并沒有很好的執行,造成學生會計實操能力弱。
2 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互動性
針對會計專業綜合性和專業化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科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將自己的角色由教學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和解惑者,活躍課堂氣氛,以學生技能提升為教學出發點,采用豐富的課堂自學、互學和展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接受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比如在教學《會計科目與賬目》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從基本的科目及賬戶的概念學起,理解會計科目與賬戶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學習能夠正確地識別賬戶的基本結構,會計算賬戶期末余額,最終培養學生會計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那么在教學模式創新中,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法、歸納法和講授法結合的方式進行新課的導入教學,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引出案例《包子鋪之家當分類》,讓學生理解六大會計要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互動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2.2優化課程設置,針對性教學
針對中職學生特點和以后的就業方向,在會計教學中,教育者要按照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內容,優化課程,增加基礎性課堂,課程中盡量多一些企業案例教學,同時理論課程中融入實訓課程,實訓教學貫穿在課程中的每一個章節中。在課程教學中,內容要由淺入深,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實際思考動手能力,讓他們能夠具備基本的為小企業做賬、登賬和出具報表的能力,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分別扮演企業主、銀行人員、銷售人員人員等,讓他們之間產生經濟聯系,提高會計學的實際應用,也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也要將課程多與社會熱點問題相聯系,比如社會中與經濟相聯系的一些
問題,像達芬奇事件、上市公司年報、中美貿易戰中涉及到的一些企業會計問題等,讓學生具備會計創新理念,能夠學到一些課程中不具備的素質,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
2.3會計教學與學生實踐結合進行
會計學注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中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爭取將企業中的項目案例直接應用到會計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安排項目的教學進度,學生跟進項目,慢慢的形成一定的工作能力,這樣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就業。同時也要建立一定的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定期到基地進行實習鍛煉,將課堂上的理論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將產學研結合的模式發揮出來,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知識的強化,反過來也將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實踐情況有針對性的加強教學環節,對一些與社會生產緊密聯系的內容加強教學,提高會計專業教學的時效性,滿足企業用工需要。
2.4強化會計專業教師識師資力量
職業院校教師不同于一般大學教師,教師不僅要理論知識過硬,本身也要具備足夠強的會計技能,能引導學生在校進行積極的實訓,對于出現的問題能夠找到解決方法。因此,中職院校要定期對教師組織培訓,強化他們的教學能力,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中職學校也要加強雙師型教學的培養,讓教師除了在校教學外,也要到企業中進行定崗學習,掌握企業的先進會計管理理念,強化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具備相當的社會溝通、交往、組織和協調能力,滿足班級管理、教學管理能力的同時,更要具備企業、行業管理能力,懂得企業和行業管理規律,并具備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行業管理的能力,體現當前會計專業教學特點,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主要與教師的教學模過于傳統、課程設計不能突出學生專業特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想脫離有關。下一步,中職會計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互動探究性,多采用問題創設的形式,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優化課程內容,從基礎會計知識開始,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實訓教學比重,教學中爭取引入會計案例,分模塊推進,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
(作者單位:靖遠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