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娜
在立德樹人的大語文語境下,高考作文不是挑選作家的舞臺,不是展現文學才華的領地,而是用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測試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與現有水平”,準確判斷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既然如此,那么任務驅動型作文平常測試命題就應重新定位訓練的目的和動機,每兩周一次的寫作測試不是為了培養文學家的測試,不是為了提升學生文學才思的測試,而是為了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應有的思辨力、批判力和核心素養。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再來命制平常的寫作測試題目,會更科學更高效。
一、關聯學生具體生活情境
除了2016年的漫畫作文題“一個巴掌和一個吻”,為展現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而設置審題障礙外,一般的寫作命題都不設審題障礙。不管是2019年全國一卷的號召大家“熱愛勞動”,還是全國二卷五四精神的賡續,甚至全國三卷的漫畫“你們再看看試卷,我再看看你們”,都符合學生的特定身份特征,關聯到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寫作切入口都比較寬,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這些情境為學生寫出真情自我提供外在驅動力,為實現真實的寫作提供典型內容。即使是設置審題障礙的漫畫作文題,如“一個巴掌和一個吻”,堅持“原則”,也會考慮到漫畫內容與學生真實情境的關聯性,不會讓學生有距離感,因為審題障礙而無從下筆。
學生寫作不管是平常的寫作還是高考寫作,就像是登山爬坡,必須到達指定入口,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這里的指定入口就是符合文題要求的作文立意。至于他是徒手爬,是擔架上,還是選擇借助登山杖,這就要看他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力,總之,只要他到了指定入口,他的目標就是山頂,就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把觀點表達出來。如果寫作的入口太隱秘太幽微,那么很多學生無法找到入口,就只能“迷路”或者走到別處去。很多語文老師們更關注作文命題的文學味兒,但是語文老師們欣賞的文學味兒和學生的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有時候是有斷層的,如果這個斷層過大,學生不僅沒有辦法寫出文學味兒十足的作文,反而會失掉題目測試的初衷,打擊學生的寫作自信。所以,高中平常寫作的測試題目應該關聯學生真實具體生活情境,以真實具體情境搭建寫作支架。這個支架應來源于學生的具體生活情境且高于具體生活情境,使大多數學生能準確找到寫作“入口”,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分析力,刺激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語言功底,最終將思考的結果表達成文字,流淌成作文。
寫作測試題目的“入口”不能太高,不能太難,不能只符合老師的喜好或極少數學生的理解力,而不關注大多數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使他們還沒“進入”,就已經迷路。
二、以“具體情境”和“典型任務”作為標尺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一章,對測試與考試的目的、命題思路與框架、命題和閱卷原則三個方面作出規定性的建議與要求?!靶抡n標”指出:“命題要以具體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這個“具體情境”是“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中學生語文科學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只有“真實的有意義”才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實踐活動,才能避免訓練過分強調實質而與真實的語言實踐脫節?!暗湫腿蝿铡眲t指“為評價學生語文素養水平而選取的具有代表性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蛘哒f,它的本質是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任務情景”或“問題情境”,任務指令包含其中,且這種指向并非一般任務的單一指向,而是具有具體情境的相對多維指向。以這兩點為載體,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和現有水平,準確判斷學生核心素養水平、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所以,任務驅動型作文測試命題,應樹立學生身份的意識,關聯學生的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并且以“具體情境”和“典型任務”作為標尺來測量其好壞和優劣,這樣才能為學生寫作提供外在驅動力,激發學生的寫作信心,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如果命題背離學生身份,遠離學生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那么也就背離了測試的初衷,達不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同時挫傷學生的寫作自信,使學生難有成就感,最終影響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