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玲
項目式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圍繞著一個項目主題,通過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學習模式。本文以統編語文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二單元線上習作教學為例,具體闡釋項目式習作教學的探索過程。
一、依托學情,設計項目
由于缺乏學校的空間限制和同伴的學習氛圍影響,學生在線上學習成了一種主動性、自覺性的行為,更強調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因此線上習作課的學習目標應調整為:教師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明確學生習作提升的具體目標,引導學生在探究習作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習作知識和技能。
統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習作內容是學習寫作品梗概。前期通過安排學生繪制《湯》的故事地圖摸底學情,我發現絕大部分六年級學生能做到讀懂內容把握脈絡,保留“主干”去除“枝葉”,所以此次習作的重難點在于錘煉語言、連貫表達,為學校圖書館的“我最喜愛一本書”欄目撰寫梗概介紹,激發更多同學對整本書的閱讀期待。
二、讀寫結合,實施項目
1.組建團隊,指導籌備操作。項目式習作教學的開展有賴于小組合作的效果,小組規??刂圃?~6人最為合適。利用班級已有的學習小組,內部推選閱讀習慣好、組織能力強的同學擔任項目組長,組建項目團隊,建立項目微信群。
教師確定主題、制定目標、設計情境后發布任務,應充分發揮項目顧問的作用,就本次習作項目的意義和操作基本流程與項目組長溝通商議,確定項目實施計劃。做好追蹤工作,可以通過騰訊文檔等在線實時更新的軟件,設計進度匯報表,隨時隨地了解各項目進展。教師還需指導項目組長掌握項目所需的技術操作,如匯報項目進程的騰訊文檔、組織討論的騰訊會議、實時協作記錄的ProcessOn等,再以點帶面輻射全班。
2.集思廣益,協同探究。完成作品梗概首先需要深度閱讀作品,項目組第一項任務便是小組共讀一本書。組員每天在騰訊文檔中更新每日閱讀進度,在項目組微信群分享閱讀批注;組員間可就感興趣的批注進行點評交流。期間,組長把控跟進各組員的閱讀進度,組織組員交流書中三大歷險的批注,理清主要情節的過程經歷。
完成整本書閱讀后,開始著手理清梗概的習作要求。項目組成員先自主探究,以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梗概部分為研究對象,將其與書本目錄、課文節選部分進行比較分析,再結合課本的單元習作指引,提煉梗概的寫作要點。組長召開線上討論會,組織組員協同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就各項目組提交的思維導圖總結點評,明確梗概的寫作具體要求。
3.精益求精,完成習作。各組員自行撰寫梗概初稿。項目小組結成互評小分隊,潛力生和優等生兩兩組合互相學習指導,評出優點和修改建議。組長借助騰訊會議組織召開小組評改會,明確各自修改要點,修改完成后以項目組為單位打包提交。
三、多措并舉,評價項目
1.過程性評價。利用騰訊文檔,各項目組根據項目進度階段性填寫自我評價和組長評價,為自我定位和把控項目提供參考,為項目終評提供依據。
2.階段性展示。以項目組為單位自選梗概對象,統一共讀書目,成員撰寫的梗概初稿在組內展示交流。組員間就如何措辭表達連貫內容交換意見,提出具體修改建議,修改完成后整理成小組梗概習作集,分別錄入問卷星等軟件,向其他項目組和家長朋友們公開展示。通過美篇展示探究學習過程,發起投票評價習作成果等方式,結合過程性評價結果,評選出獨占鰲頭獎(最佳項目組)、妙筆生花獎(優秀個人習作)、妙手回春獎(修改認真的個人習作)等,在微信家長群中舉行云頒獎活動,并從中推選優秀梗概作品供學校圖書館“我最喜愛一本書”的推薦活動展示使用。
3.總結性復盤。通過組織全體成員填寫總結性評價表,組織項目組長召開項目復盤會,撰寫項目后記、項目成長錄等多種方式,回顧項目式習作教學過程,發現長處、反思不足、提出修改舉措。
4.質與量的飛躍。此次項目式習作教學活動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項目參與率和完成率均為100%,習作優秀率也提高了近10%。相較于傳統的習作教學,有89%的學生更喜歡項目式學習方式。
責任編輯?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