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張麗云
【摘 要】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上,評估和教學是并行而不是相悖的。教師需要使用各種不同的策略來評估學生對某一節課或某一單元的掌握或準備程度,并根據學生的需求來規劃教師的教學。學生學習的持續評估是備課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
【關鍵詞】 個性化學習 ?微課 ?學習策略
一、形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是利用非正式評估策略收集學生學習信息的過程,教師了解學生理解了哪些知識,還需要學習什么來掌握一個新的知識目標,收集形成性評估信息的策略在常規課堂教學中發生,因為形成性評估和教學是緊密聯系的。大多數形成性評估策略是快速和容易使用,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收集到的信息不會被標記或分級,但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知識或者需要更多練習來達到目標。
(一)為何使用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估策略用于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理解,并對當前和未來的教學做出決策。通過形成性評估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識、學生還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或技能、以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否有效、或者是否需要改變或調整教學設計。
(二)如何使用形成性評估
決定采用哪種形成性評估策略取決于許多因素。教師需要確定他們想要衡量的學生學習的程度、學習偏好等。形成性評估策略可以針對每個學生、或是伙伴、或是小組、或是一個班級。教師不應該依賴于一種評估策略,應采取多種適合于個人或群體的形成性評估策略。個別策略可以讓老師更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對概念或技能的理解,小組策略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的一般信息,可用于了解學情的依據。我們的備課環節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設計好相應的評估策略,并使課堂內容充實且知識梯度顯著。
(三)形成性評估策略案例
(1) “復式記賬日記”評估。復試記賬日記是一種很好且比較正式的單元復習評估方式,可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的“窗口”,復式記賬是日記的一種形式,復式記賬有兩欄,在左邊的一欄學生寫核心術語、關鍵詞、想法,然后在右邊的一欄寫出對這些詞的理解。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所學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
(2)“3﹣2﹣1”評估策略。3﹣2﹣1策略是一種快速獲取所以學生信息,以及對他們當前單元學習的理解程度的有效評估策略,該策略可以適合不同學科的不同課型,具有很好的評估作用,同時也是很有效的思維激發方式。比如對于閱讀課,其中的“3”代表說出該閱讀片斷的3主要內容,“2”代表該閱讀片斷最感興趣的內容,“1”根據該閱讀片斷提出一個問題。對于預習課或翻轉課堂,其中的“3”表示已經掌握的三個內容,“2”表示能與本節知識建立聯系的2個舊知識點,“1”表示本節課的核心內容,等等。
(3)“思考﹣配對﹣分享”策略。思考﹣配對﹣分享策略是收集關于學生理解水平相關信息的很好方式,這是一個簡單快速的策略,可以在整個學習單元多次使用,問學生這樣的問題“在今天的課上你學到了什么?”給學生幾分鐘思考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由尋找搭檔,與搭檔分享各自的想法,然后加入一個更大的小組或整個班級,隨機要求學生分享他們的想法,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在分享答案之前鞏固和提煉他們的思想,并在課堂上傳播他們的想法,以評估整體理解的深度。
二、有效學習策略
形成性評估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的一般信息,用于教學計劃實施和調整的依據,同時學生也依據形成性評估信息來改變學習過程。依據評估信息決定個性化學習目標或成果。學生在形成性評估中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速度和成果,需要適當改變目前的學習策略而采用新的學習方式,或幫助學生反思當前的學習目標從而設定新的目標。
(一)有效學習策略
關注學生的學習是一系列的教學資源創造過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是教師有效引導的過程。設計符合學科特點、讓學生多感官參與、以最積極主動過程達成學習預期的形成性評估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最有效的學習策略。
(二)有效學習策略案例
(1) “問”。問自己在單元中已經學到了什么,并明確本單元還需要練習哪些技能,或者還需要哪些信息來幫助理解核心內容,并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老師組織將收集來的信息在全班內交流,或者與老師一對一的交流,圍繞當前學習單元展開對話。通過對話學生可以確定他們需要做什么來加強理解,老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什么幫助。
(2) “檢查表”。檢查表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學科單元信息,并指出他們需要集中學習的目標,為具體的任務提供檢查列表。學生因此準確評估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務或步驟,或者在作業中包含所有目標信息,如果學生缺少信息,他們可以決定采取有效行動來學習相應內容。
(3) “過程范例”。過程范例為學生提供了關于思維過程的信息,通過讓學生解釋他們是如何得出答案來收集學生思維的樣本。一個很好的過程范例是在學習中有效的激活劑,其他同學在記錄思考每一個解決問題的環節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而同伴間的比較或競爭會讓他們自由表達,從而意識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不同的過程或角度。
結語
綜上所述,好教師對學生會產生積極影響,好的教學策略和評估策略會與學生建立牢固的關系,并使教師成為基于信任的學習指導者。所以老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學習內容,并適時監控和評估學習過程,適當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秋蘭. 教師認識視閾下中學微課教學應用反思[D]. 江西師范大學.
[2] 蒯少森. 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教學實驗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CDDB162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