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雄
【摘 要】 歷史是初中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其中古代史部分的教學而言,是學生了解我國歷史變遷和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且隨著我國對初中教學的不斷調整,歷史教學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重新對初中歷史中古代史部分進行分析,以促進歷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基于此,本文對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部分的教學作了思考。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中國古代史 ?教學思考
前言:
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幫助學生認識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應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古代史部分的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好地培養。
一、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的教學特點
首先是內容精簡,在編寫初中歷史古代史的部分時刪減了一些過于繁雜的內容,教學內容因此變得特別精簡,避免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太過枯燥,進而降低對歷史的興趣。其次是捋清了歷史脈絡,以中國古代史經歷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個階段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且完整的知識體系,并明顯降低了古代史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輕松掌握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第三是應用了很多插圖,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使用了很多圖片,比如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章就使用了清朝疆域圖、貨幣統一圖、文字統一圖等多個圖片,學生可通過這些圖片更好地理解秦朝在統一中國之后歷史發生的變化。最后是使用了自由閱讀卡,以秦始皇統一中國為例,學生可通過自由閱讀卡對長城的修建過程進行了解,從而拓展和延伸了歷史課堂,讓學生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觀察歷史,而且也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產生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古代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首先是師生缺乏互動,師生缺乏互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表現得較為明顯。中國古代史中有很多復雜的內容,例如不同王朝制度、歷史人物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為學生詳細講解,由此便明顯增加了教師的壓力,這也就導致了一個明顯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初中歷史教師都是疲于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次數變少,進而令學生的歷史思維得不到良好培養。以人教版的初中歷史教材為例,其中刪減了很多歷史事件,因此前后知識的聯系不是非常緊密,如果教師不能和學生進行良好互動,將對教學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其次是教學流于表面,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都只是簡單的敘說離歷史,對于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及所涉及人物等并沒有進行深入講解,這樣學生根本無法真正掌握教師所講解的內容,而且在對歷史進行事件進行分析時也很容易出現錯誤。比如學生在對秦始皇進行分析時,只能闡述出其統一了中國,但是對其消除戰亂、統一貨幣、語言以及對歷史的影響等功績卻不能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有的學生還會產生秦始皇是暴君等極其錯誤的理解。
三、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部分的教學策略
(一)增強師生互動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重視學生主體性的體現,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傳輸知識,而且要懂得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從而在思考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以“王位世襲制度取代禪讓制度代表歷史退步還是進步”這一問題為例,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學生開展一場小型的辯論賽,讓正反辯方分別以退步和進步為觀點基礎進行辯論,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獲取這一問題的真正答案,而且在辯論中不斷思考也令個人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良好鍛煉。
(二)深入分析所講解的內容
為了能夠更深入地講解中國古代史,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引入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以此豐富歷史課堂和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令學生的歷史思維得到良好培養。以“中華文明的起源”為例,在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的教學時,教師應結合相關研究,告訴學生中華文明起源于華夏大地的很多區域,并且這些區域的發展并不均衡,呈現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然后向周圍輻射的特征,這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才能產生最正確的印象[2]。又比如在對“戚繼光抗倭”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倭寇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初期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日本武士、浪人及走私商人,以此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倭寇,這樣學生對戚繼光抗倭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并且將懂得人們為什么會將戚繼光稱為民族英雄,最終將了解我國自古以來的不屈抗爭的精神,這樣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也令民族情感得到了良好培養。
(三)客觀公正的講解和評價歷史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覺得公正客觀地為學生講解歷史,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帶有任何個人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養成正確的歷史觀。以“評級漢武帝的歷史功過”為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首先分析漢武帝參與過的歷史事件,然后闡述這些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最后再評價漢武帝本人,這樣學生就會對漢武帝產生清晰客觀的認識,并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思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對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教學做了簡要分析,希望對初中古代史教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進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勇. 對人教版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部分的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32):55.
[2] 張駿. 中國古代史新授課導學案設計思路[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7, 15(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