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燕
【摘 要】 頂崗實習是技工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頂崗實習班的班級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繁瑣且責任重大。準備充分,過程跟蹤,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加強溝通,讓師生關系更加平等、親密。利用網絡平臺,能加強班級管理。
【關鍵詞】 頂崗實習 ?班級管理 ?溝通 ?網絡教學管理平臺
頂崗實習是在校學生實習的一種方式。以我校高技班的學生為例,在學校完成四年半專業課的學習之后,會進入半年的頂崗實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自主選擇與專業相符的實習單位,進入企業成為一名企業員工,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最后完成頂崗實習報告,順利畢業。學生獨當一面,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很大的作用,也是對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的一個重要檢測。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掌握操作技能,學習企業管理,養成正確勞動態度。頂崗實習是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幫助學生順利過渡成為社會職場人士。學生雖然離開學校,但仍然是學校的學生,實習過程依然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頂崗實習的班級管理尤為重要。
一、準備充分,過程跟蹤,順利完成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前,班主任需要帶領學生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學校制定頂崗實習管理規則,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頂崗實習,審核實習企業資質,組織招聘會等。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安全教育。指導學生制作簡歷、準備相關材料。組織學生參加招聘會和面試。學生在實習之前,需要學習就業指導課程。制作簡歷、填寫就業登記信息。按時參加學校的招聘會和宣講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實習單位。進入實習企業后,教師與學生需要保持溝通,對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實習結束,學生需要填寫實習報告,教師組織評閱。
二、加強溝通,師生關系更加親密
頂崗實習,學生踏入社會后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部分學生開始懷念學校生活,想念班主任。班主任是頂崗實習學生強有力的支援后盾,學生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在校園的時候,能見面能看到,班主任的關心也許是默默的,是含蓄的,是一對多的。頂崗實習讓大家互相見不了面,隔著網絡與距離,關心變得直接,且是一對一的關心。在一對一的交流中,我們更加走近學生和了解學生。頂崗實習讓教師少了一份莊嚴感與嚴肅感,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充滿權威,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師生之間的交流少了一種拘束和嚴謹。在網絡環境下,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初出社會,學生也會有很多的感悟和體會。對于學生來說,多了一個傾訴的渠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有些不愿意跟家長講的話,也會告訴老師,無助時會請求老師的幫助,開心時渴望老師的表揚,不見面反而增加了溝通的必要,學生與老師關系更加親密。
三、頂崗實習,幫助學生快速成長
技工院校培養的是技能人才,是實用性人才,書本的知識最終要用工作來檢驗。社會教給學生的比學校所教更加深刻和直接,在實習過程中,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技工院校畢業生不同于大學生,他們年齡相對較小,學習能力不強,但動手操作能力強。實習期間,學生更需要班主任老師和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頂崗實習期間,班級QQ群,微信群成了大家交流的平臺。通過線上交流,學生分享實習期間的各種感悟,班主任老師起到了了調節,引導的作用。當學生有不滿、低落的情緒時,班主任會及時安慰。學生有了成就,大家會覺得鼓舞激勵。班主任將學校的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并引導學生自發討論。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也有助于班級管理和教學。頂崗實習階段,是學生快速成長階段。
四、利用網絡平臺,加強班級管理
網絡平臺具有獨特的優勢,其豐富的教學資源、交流互動式的學習方式、靈活的學習模式、個性化的教育選擇都讓很多老師獲益匪淺。我們應該利用好網絡平臺,加強班級管理。基于網絡數據的班級管理更具有說服力,也有助于對癥下藥。班主任可以利用在線文檔方便快捷地收集學生信息,語音聊天、視頻聊天搭建起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聊天,學生分享各自有趣的信息,信息來源更加豐富,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更加充沛。QQ群上傳了學生的照片,記載了學生的成長,班級公眾號及時將各種動態信息傳遞給學生。除了溝通用的QQ群,微信群,我們也在各種線上平臺建立了班級群,如課堂派的班級群等。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管理平臺進行學習、咨詢和交流。合理運用網絡平臺進行班級管理,讓班級管理更加井井有條。
頂崗實習是技工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檢驗的重要途徑。頂崗實習是學生學習生涯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關鍵階段,頂崗實習班的班級管理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我們需要更加細心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師應該利用電話、網絡、實地走訪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做實做細學生管理工作。教學是一門藝術,班級管理更需要我們用心來經營和探究,只要心中有愛,有責任,關心尊重學生,班級管理也會越來越順利。
參考文獻
[1] 宋昕,夏銘哲,相昆.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在高職院校實習管理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3)
[2] 秦傳江,胡德聲,蘭成瓊.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教學環節的管理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