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娟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長是班主任工作的同盟軍。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必要條件,所以,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到我們的教育隊伍中來,是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正文:
家長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其中還不乏行業的精英、道德的模范,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著豐厚的教育資源。如果班主任能充分利用這份教育資源,為家校搭建一個互動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生活、親近生活,感受生活,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理解生活的真諦、養成良好的品德,對孩子們來說,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長是班主任工作的同盟軍。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必要條件。多年來,我一直在探尋更加高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讓家校合力共促學生健康成長。
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到我們的教育隊伍中來,是我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但一直因為自己的惰性、家長的膽怯、工作的繁忙而擱淺,使很多美好的想法只停留在空想層面。直到去年學校組織各班召開第一學期的家長會,我才把“家長進課堂”活動正式提上議程,納入了我三年的職業發展規劃。
其實,家長資源真的不可小覷。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其中還不乏行業的精英、道德的模范,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著豐厚的教育資源。如果班主任能充分利用這份教育資源,為家校搭建一個互動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生活、親近生活,感受生活,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理解生活的真諦、養成良好的品德,對孩子們來說,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同時我也相信,家長的參與,一定能為孩子們打開知識的第二扇窗,讓孩子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
于是,我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制定活動方案、提前與家長溝通、確定授課主題、審查或參與課件制作、排課程表、布置教室、拍攝照片、制作美篇……每周兩次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學生個個喜笑顏開,我也忙得不亦樂乎。 學生返校日的那期活動,我都是等學生晚自習放學后,一個人坐在辦公室整理照片、回顧講課內容、編輯文字、制作美篇,有時忙到深夜還不能讓自己滿意,就回到宿舍躺到床上繼續構思,最遲第二天上午必須把文章發到班級群里;放假日的那期活動,我都是先把手邊的緊要事情安排好,然后坐到電腦前整理資料,不論多晚,我都要把當期的“家長進課堂”美篇完成才能安心睡覺。
就這樣,一周一周地走過來,這個活動竟然堅持了一年,回顧這二十期的家長進課堂活動,我感慨萬千。這些授課家長,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務員、工程師、飛行員、攝影師、解放軍,也有廚師、護士、教師、超市客服、公司經理、車間員工、農民和全職媽媽等;講課內容也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有安全教育、健康講座、疾病預防、消費維權、文明禮儀,也有追逐夢想、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瓜果種植和特色美食等,匯集起來,真是知識的盛宴、精神的大餐,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實踐能力的提升、知識視野的開拓、文化內涵的提升,以及我的班級管理,都起到了積極性的作用。
在課堂上,家長們有的分享家鄉的美食和風景,有的分享軍營生活的苦和樂,有的分享衛生保健與安全教育,有的分享身邊的文明和未來的夢想……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既讓學生學到了不少課外知識,又拓展孩子們的視野,而且還有機會嘗到美食、得到禮物,真是快樂的課堂、別樣的風采。特別是授課家長的孩子,更是充滿自信與驕傲,對爸爸、媽媽也多了幾分崇拜與依戀,連學習成績都有明顯的提高!
人常說,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才能生機無限。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給孩子營造一片晴空、一方沃土,才能讓學生這粒“種子”生根、發芽,健康茁壯的成長。
古人亦云:“大道無聲,大愛無形。”一年來,我們可親可敬的家長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地配合著老師,把無形的大愛一點一滴地浸透到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讓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發揮到了極致,真是精耕細作、潤物無聲。我相信,這些孩子沐浴著愛的陽光,一定會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學年的“家長進課堂”活動雖然落下了帷幕,但這種家校共育的新教育模式對我來說才剛剛起步,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進步的喜悅,更是嚴峻地考驗和更高層次的挑戰,它將鞭策著我在漫漫長路上繼續前進,靜心修行,上下探索,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