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誠
【摘 ?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發布標志著教育進入了信息化2.0時代。在“互聯網+”的新背景下,學校德育借鑒先進的經驗和理念,創新工作途徑和方法。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急需同齡人的幫助和引導。于是,筆者嘗試把朋輩教育理念引入到中學德育工作體系中來,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積極構建一平臺雙主體三互動的中學朋輩德育教育模式。
【關鍵詞】 互聯網+ ?德育 ?中學生 ?朋輩教育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發布標志著教育進入了信息化2.0時代。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教育”, 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學如何拓展和創新德育的途徑呢?
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特點和規律,創新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定期總結交流研究成果,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做法,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效性。特別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創新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呢? 筆者參與《“互聯網+”背景下中學朋輩德育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創新性地將大學朋輩教育的方法應用到中學德育中來。
一、將朋輩教育引入德育教育體系
朋輩是朋友和同輩的簡稱。朋輩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種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朋輩教育” 概念起源于國外,在中國大學界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育人方式,而在中學朋輩教育還只是在初步發展階段。
中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階段,心理學上謂之“心理斷乳期”,其年齡范圍大體為13至18歲,屬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稱為青春期。身心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的矛盾。中學生的這些問題之前主要是學校、老師等教育者的介入,而學校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以學校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等為主,而沒有朋輩育人這一途徑。朋輩教育可以讓青少年之間能夠建立更具支持性的關系,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幾率,還能幫助一批在中學階段出現發展性問題的學生,對于更多心理健康水平處于平均水平的學生而言,朋輩支持在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建設方面作用顯著。
因此,為拓寬德育教育新途徑,筆者嘗試把大學的朋輩教育理念應用到中學德育中來,積極構建一平臺雙主體三互動的中學朋輩德育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精心開發朋輩教育資源,構建創新型的學生朋輩教育體系。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學校要搶占互聯網陣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發展、為人師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條“互聯網+朋輩德育”的新途徑。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朋輩德育的實踐
利用“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同齡人教育同齡人”這是朋輩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學生可以以高年級朋輩引領低年級同學,實現朋輩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同提高”。特別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搭建一個朋輩德育網絡平臺,實現學生和老師雙主體的德育教育,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老師與朋輩互動的三互動德育教育模式。
(一)“互聯網+”背景下,組建朋輩優質團隊
組建朋輩優質團隊是朋輩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朋輩優質團隊成員要經過精挑細選,特別是挑選品學兼優、熱心幫助別人、有愛心的學生。德是朋輩優質團隊成員的最大挑選標準。學校可以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對朋輩優質團隊成員進行全校海選。以“學生自薦+班級推薦+老師推薦”的方式進行選拔,學校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挑選德才兼備的朋輩優質團隊成員。為了充實成員團隊的力量,學校可以引進校友大學生,挑選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在校大學生成為朋輩優質團隊成員。
(二)以朋輩優質團隊實施德育工作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德育的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中學朋輩德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朋輩優質團隊實施德育工作。朋輩優質團隊首先是學習引導,以學習促德育,以德育促學習模式。學校充分利用微信、QQ、抖音等網絡工具,建立朋輩團隊互助群,朋輩優質團隊成員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讓學生“導”中“學”,“導”中“教”,“導”中“長”,在導學中實施德育工作。其次建立心理輔導團隊。學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先對朋輩優質團隊成員進行心理咨詢培訓,然后利用當面輔導與網絡視頻兩個途徑對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心理輔導團隊積極構建“助人自助,樂人樂己”的朋輩互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搭建杰出校友與在校生網絡交流平臺
針對網絡社交平等、互動的特點,學校搭建起“教師引導、朋輩引領、知行合一”的杰出校友與在校生網絡交流平臺。一方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組建以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工作干部為主體的網絡朋輩優質團隊,主動觸網、善于用網、借網育人,通過網絡空間研判學生思想動態,借助網絡平臺杰出校友。另一方面,充分發掘中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組織朋輩優質團隊指導學生參與正能量的網絡互動,構建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識、砥礪品格、朋輩相攜、為人師表的新型德育教育模式。
三、結語
總之,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德育為先,著力培養服務于社會主義的時代新人。特別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德育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學校把朋輩的理念引入到德育教育體系,構建一平臺雙主體三互動的中學朋輩德育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樂燕霞. 助人自助,樂人樂己——高中生朋輩互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朋輩德育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FJJKXB19-45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