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園珍
【摘 要】 隨著人類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現代教育使人們認識了自我的價值,開發掌握自身的能力,人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更大的發揮,創新教育越來越受到全民族的青睞。創新教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就是通過創造性教學原則和方法,把學生學習興趣加以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出創造型并具有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方式,已經成為當今教育領域的主旋律,而課堂教育已經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陣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成功實踐要依賴于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學生的主動配合,所以說英語課堂中創新教育的實踐是重要的,也是有難度的。
一、培養創新交流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能夠運用英語跟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流,這才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然而,美國教育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英語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運用知識也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中國學英語,沒有語言交際的環境,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沒有得到充分的鞏固和提高,因此就會出現懂得說,不懂得聽的問題,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就大大的受到打擊。此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可適當調換道具,讓學生能有所創新。例如,學了Shopping之后,我為學生布置出模擬的shop。當學生看到擺滿各式物品的商店時,就有了想要上來表演的愿望。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誰能用英語來購物,那么,他所買的物品就作為獎品歸其所有,同學們就更加爭先恐后了。在這樣的交際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交流能力。因為,在這樣的交流場所,學生是自主的,沒有心理壓力,敢于表達自己,還能根據自我需要創造性地進行交流活動,無形中有助于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除此以外,英語角、英語繪本故事、英語手抄報等都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形式。
二、培養發散思維
想象是拓寬思維空間的最好途徑。沒有思維就談不上創新。愛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大膽進行發散思維創造。例如:教“zoo”這個單詞時,利用簡筆畫畫出一個動物園的簡圖,然后讓學生們展開想象,把這個簡圖畫成一個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動物園。這樣學生們首先想到所有以前學過的動物:panda、elephant、tiger 等,然后又會想到不同身份的看動物的人:workers、teachers、children、doctors 等,并且還會想出許多以前學過的單詞。如動物園中還有:river、flower、hill、house 等。這樣通過想象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例如,一篇文章教完后可以在黑板上寫幾個key words,讓學生自己編寫短文,運用“一句多型、一義多式、一景多句”引導學生求異思維,用不同的句型來表達,使學生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其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和創新性,從而切實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能力。
三、因利勢導
進行學習外語目的性的教育,經常向學生灌輸學習英語對祖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具備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轉化為探索學習的內在動力,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思考,要注意保護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每一個思維火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條件對學生進行誘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造了條件。結合社會語言情景進行聽、說、讀、寫。外語訓練的多樣化教學方法能創造一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心理學早已證明,通過視覺感知情景與外語聲音和文字的結合,理解、記憶和掌握外語的效果遠比單純的聽或讀的要好。創設生動形象化的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身體姿勢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未盡之意和說話者的真心實意:實物和圖畫卡片的利用對課文情節傳神達意,強化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理解課文時留下清晰的印象;運用錄音、錄像、電影創設情景引起共鳴,產生心靈的振奮和靈感進發。通過這些創造性的設置再現知識發展過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長期堅持下來就可以使學生由被動的引導探索轉化為一種追求新知的自覺行為。
四、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有位名人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想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散、編寫新的內容。這樣會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從而以創新意識來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與摸索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想實施創新教育,在手段上應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作為英語教師,則應該將各種創新教育手段全面掌握,并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英語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進而推動小學英語教學成效的提升,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 顧蓉,潘自慧,桂秀芬.新課改關于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