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飛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在隨之進行改革,高中是學生人生轉折的重要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也在發生變化。在新高考“3+1+2”模式中,選擇理工類專業,物理是必選科目,實際上也提高了物理的地位。在高中物理這門學科中,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實驗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探討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希望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問題及對策
在新課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方式和對學生的教學策略都有了一定的變化,這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機遇。雖說高中物理教學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現在的高中物理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發生變化,結合新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新課改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將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高中物理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記住物理公式,會做物理題,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價值體系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習系統,增強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在現在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學生不理解教師講的內容,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需求;還有很多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導致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教學效果不明顯。
第二,自我認知不清晰。雖說現在已經進行新課改一段時間了,但是有的教師對新課改的認知并不是很清晰。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具有相互作用,能夠相互影響。實際上學生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個體,學生是處于動態變化中的,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此外,學生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教學的主體,在學習中通常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未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第三,思想認知不明確。在現在的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策略,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采用的是題海戰術,雖說這樣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不利于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學生會有著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對策分析
第一,重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與語文、政治、歷史等文科類的科目項目,物理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訓練。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的知識點時,學生在理解摩擦力的受力方向時會感覺到很吃力,分不清摩擦力的方向。教師問:我們在向前走時,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還是向后呢?有的學生認為向前,有的學生認為向后。為了幫助學生解開這個迷惑,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現場模擬,一起研究走路時摩擦力的方向問題。人走的時候腳要向后蹬地,有一個向后的力,我們都知道摩擦力的方向與此時摩擦方向與腳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也就是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與我們走路的方向一致的,所以摩擦力在我們走路的過程中是輔助作用而不是阻礙作用。
第二,完善教學方式。在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不斷地變化,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要不斷進行完善,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真正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使學生有收獲知識的成就感。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必修2的離心現象時,學生單靠“離心”二字很難去理解什么是離心,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下雨天的時候,我們雨傘上會有很多水珠,旋轉雨傘,發現水珠會被甩出去,這時水珠就是在做離心運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離心”的概念,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找離心機工作的視頻,在兩支試管里分別滴入等量的硫酸銅和氫氧化鋇,讓它們混合反應,將其中一支試管在自然條件下沉淀,另一支試管裝在離心機上讓其高速旋轉,相同時間后,比較兩支試管固液分離的情況,發現離心機里面的試管中的沉淀和液體分層明顯,而自然靜置的試管液體比較渾濁。
第三,重視習題設計。新課程改革后,物理教學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難度有所上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挑選或設計與學生能力相符的題目給學生做,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例如,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將難度較高、復雜的題目篩選出去,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著重練習典型的、重點的題目,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對題目進行改編,使習題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幫助學生突破自己。其實,這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的體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適應新課改帶來的變化,在做題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提升。例如高中物理必修1共力點的平衡條件的課后習題中,基礎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做習題4,拉力的方向與地面是平行的,難度比較小,而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則可以做習題6,拉力的方向與水平方向有一個角度,同時拉力的大小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通過分析臺秤的讀數計算后才能得出,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物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與實際生活中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鄭秀紅.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其對策[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14):171.
[2]杜春梅.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8(00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