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淑琴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關鍵,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是最基礎的階段,且是一個人接受正規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實行的教育是促進小學生品德形成的關鍵過程,基于此,本文筆者將結合小學德育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探討
引言
德育教育是我國教學領域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突出的個性以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
1.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基本道德是歷史傳承下來為人類社會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德育的基礎是教會學生做人,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等。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教育、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或是公共場所都應當遵守文明行為,這也是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內涵的標志。
2.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主要包含了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其他的各種常識教育等。愛國主義是一種長久而古老的感情,是成百上千年逐漸積累和鞏固起來的、人們對國家的強烈的情感,是對祖國進步有深刻的認識,也是能夠為了祖國的繁榮和進步作出努力,能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做出更大貢獻的堅定意志;集體主義教育是培養學生在集體中生活和學習的習慣,讓學生能夠樹立集體意識、喜歡服務集體和服務其他同學,對集體有足夠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促進同學之間能夠團結共進;在小學階段應該充分重視民主法治教育,讓學生對社會生活有直接的了解和認識,進而促使其從小就樹立起民主與法治的觀念。
3.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基礎教育。在小學階段,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的培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德育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在這個階段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夠讓學生進行自覺健康的發展,才能夠形成真正優良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探討
1.以學生為主體。小學的德育教育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去積極的探索、認知,從而構成只屬于自身的素質品德結構,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實際例子來激勵學生,如以身邊的優秀學生為榜樣來激勵每一位學生,從而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2.明確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小學的德育教育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需根據國家的基本路線來執行,以學生的德育教育為主要目標,以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緊抓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將愛國教育、國情教育以及品德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將德育教育教學融入到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讓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期望在長大后可以成為四有青年。
3.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科的教學當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要以學生的課堂為載體,德智體美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基于此,在對德育教育進行滲透的時候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各個學科獨特的教學特點,才能促成最好的教學效果。由于知識本身就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因此各個學生的老師要充分的挖掘教材當中的德育信息,才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將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不斷的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時性。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途徑有很多,可以從課堂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但老師需要注意結合的方式方法,力求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最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老師的人格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要求老師要有健康的心理及得體的言行,這樣才能夠做好學生的典范,以進一步的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三、依托校園、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
1.開展班級的文化活動。比如定期的開展教室的美化比賽,每個月根據各班的主題來做好班級的黑板報,評選出優秀的班集體,對班集體進行獎勵,以此目的也是為了促進各個班級學生的和諧發展,而且也能夠激發各個班級奮勇爭先的熱情。
2.豐富校園及班級的文化墻。為了可以全面的發揮出學校的特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開辟國學教育,利用國學教育來引導學生的德育教育,如在很多所小學的走廊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經典的名人頭像簡介或者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古詩詞,這種設計不僅可以讓學校走廊的觀賞性得到提高,且還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有效地利用校園內張貼的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圍。比如“下樓梯靠右行、請節約用水”等提示語,隨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滲透。
四、加強家庭教育的功能,促進德育教育的滲透
若校園是引導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場,那么家庭作為安居和休憩的場所,其對于個人成長的影響是滲透性的,且影響極其深刻。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加強家庭教育的功能,能夠幫助小學生以更為日常和輕松的方式接受人生觀和道德觀的樹立培養。
加強家庭教育的功能,搭建與學校教育互相溝通的平臺,并不是單純地通過教師家訪這類的方式實現的。在學校單位的環境中,教師接觸小學生的時間較長,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獨特個性,因此可以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分析每個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以及個性區別,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如深圳荔園小學每年都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此活動可讓家校零距離接觸,增強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溝通,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家庭的氛圍中需要營造的是自然且輕松的氛圍,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便是以身作則,讓學生自行模仿家長的有益舉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育是當前我國重點關注的教育教學組成部分,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關鍵內容,我們要不斷的增強教育的水平,不斷的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讓小學生能夠在受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自身的德育素養,不斷地完善學生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方吉庭.關于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