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喜濤 張貴川
【摘要】隨著經濟進入新時代,新創企業的數目不斷增多,能夠將新創企業的業務和財務相互融合的專業人員,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創造、健康成長的財會人員是當下最緊缺的財會人才。
【關鍵詞】業財融合? 新創企業? 財會人才? 能力素養
一、引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應用,許多初級的財務工作逐漸被信息化、標準化,許多傳統會計的核算工作將被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替代,然而企業需要的預算、成本控制、財務分析、稅收籌劃、資本運作等高附加值的工作仍然需要專業財會人才。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新創企業的現狀
2.1業財融合的概述
業財融合指的是企業管理、財務會計、業務的融合。換句話說,業財融合需要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工作的同時能夠根據企業的內部需求,利用財務核算的管理方式,優化企業資源的分配和管理。
2.2業財融合背景下新創企業的發展狀況
2.2.1業財目標相背離、融合系統支撐力不足
就工作目標而言,業務部門的關注重點是如何完成業務指標,對于達成這些指標需要花費多少成本和費用卻不甚關心;而財務部門作為價值管理部門,更注重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工作目標差異明顯,二者之間難以達到完全的平衡。目前已有許多大型新創企業借助于信息平臺搭建起了新的財務系統,卻并未達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是因為信息系統的搭建過分依賴于軟件開發公司,或照搬其他新創企業,導致新的財務系統并不完全適用于本企業。
2.2.2業務、財務流程融合欠缺,業財融合團隊組建不到位
業務與財務要達到深度融合,財務部門必須要做到事前介入業務流程,深入了解業務流程。但目前,大多數新創企業仍然存在財務流程滯后于業務流程的問題,財務人員對業務部門的監管仍主要集中在事后分析環節,使得財務信息滯后于業務活動,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業務信息,影響了新創企業經營決策的及時性與合理性。
建立業財團隊是實施業財融合的重要前提。目前,業財團隊的組建主要采用兩種模式,一是將財務人員派駐到業務小組中;二是建立專門的業財融合小組。這就要求團隊成員在充分利用自己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相互學習、共同協作、做到財務懂業務,業務知財務,使整個團隊的專業素質大幅提升,為推進業財融合提供最大幫助。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新創企業的業財團隊并沒有達到上述要求,新創企業也沒有對業財團隊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人才的匱乏導致業財融合的整個推進過程受阻。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新創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狀況
3.1我國現階段財會人員的能力素質現狀
3.1.1傳統的財務會計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當下,絕大多數會計從業人員還是處于財務會計的初級階段,在新創企業基本上只發揮了記錄核算經濟業務的職能。由于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交集甚少,以至廣義的財務部門對經濟業務的監督都無法很好的實施。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于財務工作的不重視,并沒有充分使用財務部門的職能。
3.1.2對于全面預算的重視和應用還不夠
預算對于新創企業,起著類似指南針對于船只的導向作用,也正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重要交匯點,財務部門可以根據業務部門上一會計期間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制定新創企業預算;業務部門根據預算要求安排自身工作,兩者相輔相成。不過存在財務部門對于預算編排的力度和深度不夠的問題,預算編排沒有根據業務部門實際情況和往年數據對比做相應規劃和調整,預算安排與實際需求相違背。
3.1.3工作人員素質難以滿足新管理模式要求
業財融合模式下新創企業不再設立單獨的財務部門,這意味著新創企業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工作內容都需要圍繞業財融合進行轉變。在財務管理方面,業財融合使得新創企業財務人員必須脫離以往單純以財務管理、信息收集和數據處理為主的工作狀態并參與到新創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中,這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新創企業的財務人員對企業其他經營活動缺乏足夠的了解經驗也十分匱乏,在業財融合的情況下,無法迅速適應新模式下的工作狀態和要求會對新創企業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影響。
3.2新創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能力素養方面的需求
3.2.1主動熟悉業務提升能力
財務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專業性越強知識面越會受到限制。財務人員在科研、生產、銷售等環節都是弱項,為了主動適應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應面對挑戰努力拓展知識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主動對業務進行深入了解。現代市場競爭環境和財務管理在新創企業的地位決定了財務工作必須采取與時俱進的態度,財務管理應結合單位內部組織結構、產品特點、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等具體情況,與業務部門及時溝通,根據業務需要進行財務管理,不斷提高財務信息的深度、廣度、準確性和實效性,以有效促進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
3.2.2能夠充當管理者
新創企業因其性質特殊,在其發展階段,精力主要投入在生產經營環節,容易忽視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在財務管理目標上比較片面,同時也缺乏具有專業素質的財務人員。很多新創企業因未配備合理的財會人員,沒有發揮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方面的作用;一些配備了財會人員的新創企業也由于認識不足,所配備的財會人員素質不高,僅能進行日常的賬務處理,無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的規劃、管理和控制,無法充當管理者或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綜合分析。
四、研究意義
4.1能夠提升新創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精細化管理
經營和管理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新創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行是為了降低新創企業的財務風險,所以業財融合存在于新創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是為了進一步擴大新創企業價值。此外,業財融合是現代化新創企業跟隨經濟新形勢所進行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完善,而推動新創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就是業財融合的一個重要特性,所以業財融合在新創企業的財務管理中能夠進一步推動新創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4.2提高了新創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
在經濟新形勢的背景下,擴大新創企業生產和經營范圍所面臨的風險伴隨著我國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而越來越大,新創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正面臨著巨大挑戰。而業財融合能夠有效防范新創企業的財務風險,強化新創企業對業務管理的監督力度。新創企業實現了業財融合后,能提高新創企業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和傳遞的效率,避免由于溝通不到位所出現的工作失誤,各部門之間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僅能夠在面對風險時及時作出有效的應對方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新創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
4.3幫助傳統財會人員轉型
傳統模式下的財會人才由于無法及時更新知識理論體系,缺乏系統化思維能力,難以系統化的將公司的戰略貫徹于處財務工作全過程。另外,由于傳統企業財會人才偏重于財務核算,不能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因此財務和業務容易脫節,財務核算的數據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效果,核算結果與實際相比會有不小出入,無法支持經營決策。對于這種狀況,財會人才的轉型就顯得尤其重要。現代市場瞬息萬變,面對大量數據,如何加工、分析、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需要財會人員把工作重心轉向經濟業務的深處,做好業財融合。只有在系統的、有依據的了解業財融合的背景的情況下,現代財會人才才能夠節省更多精力、更有目的性的完成轉型,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新創企業想要發展的更好,首先需要統一業務與財務的目標,同時企業應當建立起強有力的業財融合系統來支持業務與財務的工作,以達到業務與財務融合的目的,盡快建立起業財融合的團隊,培養業財融合的財會人才。并且需要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完善業務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的建設,這便是企業需要做的事情。而財會人員本身則需要加強信息化交流的技能,熟悉業務提升自身的能力,學習對企業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由傳統的財會人員向一個在管理者逐漸轉變,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要能夠對其進行全面的規劃、管理和控制。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新創企業要想實現穩定長遠的發展,業財的融合問題是關鍵,只有在現有的體系的基礎之上,綜合各方,找到適合自身新創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實現財務管理的價值,才能真正有效促進新創企業的長久發展。而傳統的財會人員想要適應這份工作,也唯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轉型當中,通過不斷學習各種新技能,兼業務能力與財務能力于一身,才能夠不被這股轉型的洪流所淘汰。
參考文獻:
[1]劉嘉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15):182.
[2]辛勤.業財融合問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分析[J].中國商論,2017(06):109-110.
本文系大學生研究性創新性項目(S20191383601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