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青
摘 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立足問題的根本,分析企業用工要求,找到勞動力能力不足與企業單位用工要求高的平衡點,使二者最大程度的相互適應,保障經濟的正常發展。各區域內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人員應以實際情況出發,找到本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優缺點。因地制宜的采取有利措施,為當地企業招攬更多的優質人才,助力企業發展。
關鍵詞:經濟;人力資源;社會
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中,任何一部分經濟結構的改變都直接影響著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進行。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于企業所制造出的產品質量要求也相應提升,這就導致工廠對勞動者各個方面的要求會更高,由流水線生產變成有標準的流水線生產,如果勞動者無法適應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所做出的改變,就會被勞動力市場所淘汰。另一方面,改革放放以來,因越來越多自動化的生產線的出現讓企業家意識到技術型和知識型人才更應該被重視,企業慢慢轉換的管理理念正在正一步影響勞動力市場的流動和分布,這對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挑戰,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變化,應該要怎樣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解決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問題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人員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經濟環境下所面臨的問題
(一)經濟新常態環境中勞動者就業難問題
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產技術高速發展,企業對于自動化生產的依賴越來越高,企業對于勞動力的個人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以往的有力氣做事就行,生產標準的執行力和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工序變更適應能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這對于知識文化水平有限的低端勞動力是一次大的挑戰,必將有一部分勞動力因無法跟上經濟新常態的步伐而被淘汰,在沒有辦法就業,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這一部分勞動力對于社會的安全會產生巨大的威脅。所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立足問題的根本,分析企業用工要求,找到勞動力能力不足與企業單位用工要求高的平衡點,使二者最大程度的相互適應,保障經濟的正常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環境中企業招工難問題
經濟新常態環境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都面臨了巨大的挑戰,產業轉型和創新所帶來的大額研發支出使得企業各方面成本不斷的上升,優質勞動力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人才資源,但是優質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飆升也使得企業對于這方面的人才只能是遠觀和仰視,這樣同時也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人國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如何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真實的用工需求,解決限制企業發展的阻礙,保證經濟新常態環境下企業用工的正常化至關重要。
(三)勞動者密集區域與用工單位密集區域不一致
“沿海企業內遷”是近年來的常見現象,少量沿海企業家為適應勞動力市場把企業從沿海遷入內地,順應了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在家鄉上班的想法。但是更多的企業沒有資源或者其他條件做到“內遷”,而更多的勞動力卻選擇了留在內地,這就導致勞動力與企業因為區域而無法匹配的問題。另一方面,大城市的勞動力過于集中甚至勞動力過剩,使得其他區域企業無法得到勞動力的滿足同樣是因為需求區域不匹配所導致的問題。各區域內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人員應以實際情況出發,找到本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優缺點。因地制宜的采取有利措施,為當地企業招攬更多的優質人才,助力企業發展。
二、當前環境下關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目前整個社會經濟面臨了質的改變,同時跨入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即“經濟新常態”時代,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的關口,相關部門陸續采取了對應的政策調控措施,去除了舊制度中的短板,順應時代需求做出了很多對經濟長遠發展有利的對策方法,但是新政策的落地則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對各領域的影響各有不同。例如,在前期經濟高速發展中,重增長輕環保,導致很多環境問題的出現,那么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中,則要加大環境成本的投入,這將直接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
(一)培養企業所需的勞動力,解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失業的矛盾
上文中所提到的企業用工對于勞動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勞動力因為自身條件無法達到企業用工要求的矛盾,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應利用自身優勢,在企業與勞動者之間建筑橋梁,解決雙方無法一致的問題。首先,對不同企業的用工情況實施不同力度的就業扶持,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可以依實際情況建立當地網絡招聘求職平臺,供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免費發布求職招聘信息,以達到供需透明、公平公正求職招聘的目地,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企業與勞動力之間的信息閉塞阻礙。其次,對于地理位置處于劣勢,不利招工的企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可以為企業和勞動力申請一定期間的補貼,減少二者在過渡期間內的用工成工和生活成本問題。最后,根據企業的標準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免費且針對性的培訓,使勞動者能最大程度的符合企業的要求標準,培訓完成即可直接入職企業。在減少企業因培訓勞動力而產生的人力成本的同時,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問題。
(二)關注民生問題,完善社會保障信息的建設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人員除了協調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求職就業問題之外,社會保障信息的完善同樣是責無旁貸要關注的問題,經濟新常態環境下,勞動力的流動率不斷上升,社會保障信息要跟上勞動者就業信息的腳步,減少企業和勞動力因為社會保障信息滯后而產生的矛盾。例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人員可依靠強大的網絡技術,逐步建立一個全國共享社會保障信息的平臺,一人一戶全國通用等利民政策。只有用心關注了勞動者的利益問題,讓勞動者有了歸屬感,才能讓他們安安心心留下來為企業服務,人才儲備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還會面臨更多的因為產業轉型而產生的問題,但是不管環境如何變化,工作人員要始終保持服務于民的心態,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同樣需要提升自我,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幫助企業和勞動者解決問題。基于此,以上正文中筆者以民生領域中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作為切入點,淺析經濟新常態下對這個領域所出現的矛盾點以及思考,希望可為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王芳.關于經濟新常態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9(06):31-32.
[2]張忠果.基于經濟新常態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9(04):15-16.
[3]孫怡晨.關于經濟新常態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2018(24):10.
[4]陳紅玉.試論基于經濟新常態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J].時代金融,2017(27):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