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紅
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們中華名族五千年歷史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依托“四個課堂”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深刻內涵,引導大生學學習紅色文化精神,利用紅色文化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背景分析
當今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面臨巨大沖擊,在當今社會的開放共享環境下,隨著通訊工具更新改進,人類在社會活動、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聯系頁變得日益密切。
大學生是社會上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具有較高智力、掌握前沿科技技術和文化水平、具有新思想、能夠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人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專業學習同等重要,促進素質教育首先就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個人道德修養。
二、紅色文化資源解析
紅色代表革命。回望歷史,紅色是我們革命時代的主色調,我們組建的第一支革命軍隊叫做紅軍,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棋叫做五星紅旗,我們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叫做南湖紅船……紅色就是中國的"國色"。
紅色文化正是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近代中國,飽受屈辱,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直到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不斷地革命奮斗中取得了全民族的獨立解放,最終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紅色文化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的獨立自主、人民的自由平等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史,紅色文化精神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優秀品格、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革命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展現出偉大的民族精神。
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1、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性有助于大學生正確三觀的培養
95后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較多,思維活躍,有創新能力。思想主流上是樂觀、積極進取的,多元文化沖擊、各種思潮的碰撞使一些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缺乏愛國意識、,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具體表現在:無法正確認識社會共同理想,往往更加注重個人理想的實現;在參加學校社會實踐和各類學生組織活動時,能加分能評優才參加;入黨的動機不純,入黨就是為了將來找工作便利等。
紅色文化資源生動而豐富,學習紅色文化精神能夠讓大學生領悟革命先輩的優秀品格,體會當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潛移默化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紅色文化資源的實踐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實效性。
當代思政教育過程當中,普遍存在簡單說教、以老師灌輸知識為主,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而完整的思政教育必須是社會規范教化與個人個性能力培養相統一的過程,要讓思政教育鮮活起來。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獨特的實踐性,能夠直觀生動地再現歷史事跡,而普遍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能力較強,更喜歡這種生動具有吸引力的學習形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真實感受,為加強學生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意識提供了新思路。
四、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途徑
1、創新第一課堂
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多數的思政課教師以空洞的紅色教育理論知識為學習內容,課程多以傳統的灌輸式講授為主,這就導致對學生的紅色教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由于這個問題,課堂教學更要注重創新,知識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進一步開展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課堂中可以結合紅色影片、革命人物事跡等生動具體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們在此過程中充分感受,促進紅色教育入腦入心。結合學生們的專業特點,翻轉課堂,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進行二次創作,在創作中引導學生們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意義。
2、活躍第二課堂
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中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地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文化長廊等地宣傳紅色文化故事,營造紅色教育氛圍。利用學生社團組織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宣傳陣地,依托于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慰問老紅軍、清明掃墓、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制作長征版畫、開展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畫展、飛奪瀘定橋視頻作品展覽等,重溫歷史,營造大學生利用紅色資源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推動了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理論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體驗第三課堂
紅色文化資源依托寒暑期社會實踐、新時代·實踐行等活動,組織學生去往紅色教育基地學習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紅色文化精神。開展“參觀調研河南二七紀念塔、吉鴻昌將軍紀念塔等紅色基地”、“河南丁莊村鄉村實地調研”、“赴塘沽烈士陵列版畫展映”、“打造生態文明鄉村描繪綠色鄉村主題畫展”、“學習紅色文化,領會紅色精神”、“塘沽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漫畫創作展覽”、“長征系列版畫設計制作”等實踐活動,堅持固定基地、常態化、長期化開展實踐活動。在中新生態城社區、泰達國際養老院等校外實踐基地面向黨員、群眾、青少年、兒童等不同群體開展紅色文化主題主題宣講,鼓勵學生用專業技能服務社會。
了解革命歷史,領會紅色精神,組織為紅色文化地留守兒童愛心支教、設計特色農產品包裝、為當地政府制作紅色資源宣傳資料等,解決當地實際問題,同時也能在社會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感悟紅色精神。
4、構建第四課堂
隨著網絡社會地不斷發展,互聯網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政治態度有著很大的影響。建立一個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網站刻不容緩,利用紅色文化基地特色與學校自身特點相結合,大力宣傳紅色文化,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創作優秀文化作品,引導更多學生學習紅色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而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思政氛圍。
參考文獻
[1] 田淑梅.紅色資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作用及路徑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16.
[2] 李軍.區域紅色教育資源進課堂的德育價值與實踐邏輯[J].中國教育學刊,2019(12).
基金項目:2018年天津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創新基金(思政工作專項項目)“利用紅色資源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項目編號:2018SZGZ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