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萍


【摘要】 目的 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對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服務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GDM患者,采用雙盲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n=25)、對照組(n=25)。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值(FPG)變化,并對比兩組妊娠結局之間的差異。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FPG低于干預前,且較對照組低(P<0.05);與對照組比,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P>0.05)。結論 對GDM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結局。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婦產科較常見,可能誘發高滲性昏迷、妊高癥、乳腺性酸中毒、甚至心衰、腎衰等,不但會對孕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也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1]。現階段,臨床對于GDM主要采用降糖藥物進行治療,但因一些患者對GDM缺乏認識,且伴有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等情緒,大大影響其依從性,導致患者預后欠佳[2]。因此,對GDM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很有必要。本次研究對25例GDM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對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GDM患者,采用雙盲法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n=25)、對照組(n=25)。50例GDM患者均滿足《婦產科學》中和GDM相關的診斷標準,且均自愿參與研究,同時排除有嚴重系統性疾病及妊娠期心臟病者。觀察組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27.69±4.12)歲;孕周39-41w,平均(39.86±1.03)w;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3例,大專5例,高中或中專9例,初中5例,小學及以下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27.73±3.85)歲;孕周38-41w,平均(39.82±0.92)w;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例,大專5例,高中或中專11例,初中6例,小學及以下1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日常宣教和飲食、運動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a因一些患者對GDM缺乏認知,所以責任護士要耐心為其講解GDM病因、癥狀、療法和注意事項等;b責任護士要向患者講解飲食控制方法和其中注意點,若有必要需為其制定針對性飲食指導方案;c責任護士耐心地向患者講解一些運動方法和要點,提高患者對健康運動和病情控制關系的認識;d責任護士詳細地向患者講解胰島素使用方法、目的、重要性及注意點等;e責任護士將GDM健康知識制定成冊并定期發放給患者供其翻閱,同時采用圖片、視頻以及健康講座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宣教,進而改善其用藥、飲食及運動態度、行為等。②心理護理:a因部分患者過度擔心病情,而且不良情緒無法得到有效宣泄,繼而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所以責任護士要主動熱情和患者用心溝通,耐心鼓勵其主訴并傾聽,然后給予充分理解和同期,再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撫;b責任護士仔細探尋患者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行為,然后告知此類信念和行為對其預后改善不利,再積極幫助患者尋找可改善預后的有效行為,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改善患者預后;c指導患者家庭(特別是配偶)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支持,提高其治療信心,更好地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FPG:測定并對比兩組干預前后FPG水平差異;②妊娠結局:早產、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過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FPG用±s表示,以t檢驗;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用百分率表示,以x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FPG 干預后,兩組FPG均下降,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結局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GDM主要是由于機體內孕激素、雌激素和胎盤泌乳素水平異常,致使患者糖耐量降低并發生胰島素抵抗而引發,而又因患者長期高血糖會直接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同時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也會對機體內脂肪分解產生抑制作用,最終引發早產、胎兒宮內窘迫等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妊娠結局[3]。臨床對GDM患者除了給予合理治療外,再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其妊娠結局意義重大。
國內有研究表明[4-5],GDM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低直接決定著其血糖控制效果,如果患者可嚴格遵醫囑治療,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對患者妊娠結局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而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存在影響的因素為患者對于GDM的認識及其旗下狀態。所以,提高GDM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改善其情緒狀態是目前控制血糖的關鍵。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FPG低于干預前,且較對照組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可見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可降低患者血糖,改善其妊娠結局。究其原因: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患者對GDM知識的認知,從而促使其正確地認識與對待疾病,防止錯誤認知影響到治療與病情康復,同時從用藥、飲食以及運動方面著手,讓患者養成良好習慣,有助于其預后改善;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GDM患者不良情緒,讓其積極主動接受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結局[6]。
綜上,對GDM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丁綠芬.健康教育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8):1377-1380.
[2]余志英,江笑琴,譙莎莎.基于PMT的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1):71-73.
[3]駱紅梅.膳食營養聯合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糖脂代謝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8):3250-3252.
[4]曾超超,李曉敏,杜玉鳳,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心理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8):1220-1224.
[5]劉寶霞.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3):353-355.
[6]王樹越,李析蒨.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7):2774-2775,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