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強
摘要:創新創業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2012年,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要求各高校將創新創業基礎納入必修課,并發布了教學大綱。可見,在我國經濟轉型為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有著獨特的歷史使命和成長環境。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表明“創新創業”已經被納入國家重要議程。與此同時,國家出臺了系列創新創業幫扶政策,大學生得到了良好的創業物資支持,迎來了創新創業黃金期。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創新創業教育要與生涯教育、就業指導相結合,從學生的個人發展和成才需求出發,明確人生目標和方向,使創業成為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動力,通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訓,更好地就業,力求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同時聯合社會、政府、國家等多方面的輔助力量,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我們不僅要關注現狀問題,更應以超前的眼光去展望未來,立足本質,提出問題,及時找到解決辦法,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一、國內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開設現狀
1.創新創業基礎課程開設情況
國內高校對于創新創業基礎課程雖有開設,但是效率不高,學生對創新創業基礎課的參與程度和了解程度不高。其中還包括不了解本校是否有創新創業課程和未參加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生較多,相對而言,學生對創新創業基礎課的需求較大,說明學生想系統學習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在高校仍有市場,但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提高需要提升教學質量。
2.創新創業課程講座開設情況
創新創業講座的組織相比于創新創業課程而言更為靈活,由于是以講座為單位宣傳,學生能通過較多的渠道獲得相關信息。因為創新創業講座多是以邀請企業家或創新創業校友分享經驗,能為學生提供一手信息和實戰經驗,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所以參加創新創業講座的學生比參加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生人數要多,學校組織創新創業講座次數也就會更多。
3.與大學生所學專業對口的創新創業課程開展情況
創新創業課程需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已成為學界的共識,但現實中兩者結合并不理想。學生們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并沒有感覺到有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知識和意識的傳授。所以要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和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優缺點,引導學生形成對本學科,本專業全面的認識,提升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課程滿意度不高
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的滿意度不是很高,學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有待加強。一是因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錯位,致使課程多為創業技巧講授,甚至把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活動作為第二課堂開設。二是因為各高校課程使用的教材多樣,內容多樣,統一性差,缺乏權威性,難以體現校本實際和時代性。
2.師資隊伍的創新創業能力專業性不強
當前承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師資多以輔導員為主,專業老師為輔。以就業創業處教師、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及輔導員兼職任教為主,有創業經歷或了解企業運營的教師不多,授課中缺乏底氣、掌控力和專業性,師資隊伍中,創業導師和創業校友資源運用不足,難以組成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3.研究生群體中,創新創業教育力度不高
研究生具有較好的知識儲備以及科研水平和基礎,有些研究生還具有社會工作經驗和閱歷,是創新創業的又一股新生力量,理應涵蓋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范圍內,但目前受高校學生培養方式的限定,研究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能搭本科生的便車,既無專門為研究生設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無相應的教材,可見研究生群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明顯缺位。
三、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措施
1.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課程應增強使命感和實踐性,通過課程體系的建設、師資隊伍質量的提升,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力。高校應該正確認識創業教育的定位,立足于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構建課程體系,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樹立起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塊的新觀念。高校必須厘清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從人才培養的高度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布局。回應時代召喚,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2.建設高精尖的師資團隊,帶動創新創業課程建設
教師是課程教學中的靈魂,隨著創新創業基礎課納入本科必修,師資不足成為瓶頸問題,高校應通過政策傾斜,鼓勵有研究基礎,了解學術前沿的教師授課,通過推行教學改革,讓課堂成為一種享受。學校還可以邀請企業家、創業導師進課堂,參與課程教學,開創創業導師走進課堂的新型創新創業課程模式,促進企業家進高校的常態化。
以教研機構提升師資力量,高校還需要有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機構及相應的教研機構作為師資建設的支撐,通過選拔專業知識扎實、學術造詣高、善于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意識強、有創新創業經歷且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投身創新創業的教學隊伍。在師資培訓方面,通過政策鼓勵和經費傾斜,引導各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與實踐實訓案例研究,通過教師指導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鍛煉、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
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與教師職稱評定、崗位聘任、教學業績考核等掛鉤,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成長提供政策激勵;同時激勵更多的專業教師加強與企業合作,提倡與企業聯合辦班,為企業量身定制急需的人才。使老師了解企業運營模式及項目特點,加深對行業趨勢的把握,融匯于課堂中。
3.利用創新創業資源,搭建更好的創業平臺
政府層面需搭建常規的,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師資培訓平臺,加強教學的培訓交流,通過教學技能比賽搭建切磋平臺,以賽促建。
建立以培養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以評促建。建立以培養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一方面有效避免高校教育資源的流失,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功能的交叉應用,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合理預期,推動與國內其他高校的交流與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忠新.大學生創業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探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3-24.
[2]唐平.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03.
[3]陳璐.趙頔.大學生創業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全國21所高校創業課程質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