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楓云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老年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該院收治的95例腦血管病老年患者分為2組,46例接受常規護理為一般組,49例基于常規護理展開健康教育為教育組,對照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教育組各維度健康知識知曉度評分都明顯比一般組高,且教育組98.0%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與一般組的80.4%對照明顯較高(P<0.05)。結論:在腦血管病老年患者中,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提升,從而促進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老年腦血管疾病;護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老年腦血管病患者的人數呈現出了逐年上漲的趨勢,給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多的負面影響,嚴重的時候還會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產生威脅。因此,必須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不斷鞏固患者的治療效果,讓患者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我院現對收治的部分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護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現作如下報道。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該次研究納入的對象共有95例來自該院接受干預的腦血管病老年患者,為便于研究,隨機分組:教育組(49例),男女分別有26例、23例,出血性腦血管病有18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有31例,62~78歲,均值(70.3±5.4)歲;一般組(46例),男女分別有24例、22例,出血性腦血管病有16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有30例,63~78歲,均值(70.5±5.6)歲。所選患者相關疾病都在相關臨床檢查下明確確診,已將機體有其他嚴重疾病合并存在、意識與精神有障礙者排除,對照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對患者加強病情觀察,對正常環境加強護理,對患者體位進行引導,與患者保持溝通交流進行心理疏導、用藥指導等。
1.3.2 觀察組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干預,主要措施如下:①疾病相關知識: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給患者認真講解腦血管疾病相關的發病機制以及高危因素,讓患者重視控制血壓、血脂水平的關鍵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給患者講解腦血管疾病的診治技術,以及對該疾病的預防要點,有利于提高患者加強自我管理,積極主動改變不良作息習慣、生活習慣等,有利于減少導致病情惡化的危險行為發生。②引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老年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通常較急,患者毫無心理準備,給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帶來一定壓力,進而引起各類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內心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采取護理干預,并告知患者心理情緒與疾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引導患者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如散步、聽音樂、打太極拳等,鼓勵患者努力控制自身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有利于促進疾病康復。③日常生活指導:給患者講解定期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的必要性。每間隔2 h引導患者在床上翻身,引導患者家屬給患者肢體適當進行按摩,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結合患者身高、體質量、飲食愛好等對患者飲食結構進行調整,積極預防便秘,引導患者多食用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因用力排便而加重病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保持低脂低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④康復訓練:腦血管患者病情平穩后,應及早引導患者加強康復訓練,減少偏癱、失語等后遺癥發生。結合患者身體恢復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給患者講解康復訓練對于病情恢復的重要性,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⑤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采取口頭教育,結合患者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溝通;宣傳欄形式,在醫院張貼欄以及病區宣傳欄上加強宣傳,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展示;集體教育,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集體健康教育,可通過專題講座、病友交流會等形式;健康咨詢,大多數患者患病后對自身疾病存在諸多疑問,除了主動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宣傳外,還應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予以解答,打消其心中顧慮,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引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促進身體健康。
2 結果
2.1 對照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干預前,兩組各維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各維度評分都有提升,兩組對照教育組明顯較高(P<0.05)。
2.2 對照兩組患者滿意度教育組滿意度是98.0%,一般組是80.4%,兩組對比,教育組顯著較高(P<0.05)。
3 討論
本實驗研究結果證明加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應用于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的治療中起到明顯的護理成效,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患者疾病的恢復、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醫患關系的好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減輕患者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壓力;臨床價值高值得廣泛推行。但是真正在臨床實踐中加強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教育知識宣傳是該護理模式的核心內容,對護理人員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各方面要求比較高,多數護理人員存在專業知識水平不足;護理人員較少,工作任務繁重,在工作中頻頻出現失誤;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繁重的工作使得護理人員工作熱情不足,服務態度敷衍等;護理方案涉及到多個不同領域,工作之間銜接性不夠,護理工作開展不流暢。針對以上問題,醫院方面應該加強對護理工作重要性認知程度,采取必要經濟支持和出臺相關政策政策支持;首先加大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診斷和治療儀器,提高選撥審核的人事標準,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和技能操作訓練,致力于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全面完善醫院的規章制度和護理具體操作流程,保障護理工作的流暢性,實現高效率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體制并實施分明的獎懲制度,增強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保證工作人員飽滿的工作熱情,進行明確的分工,實現責任制護理模式等。
參考文獻
田震靜,呂燁輝,付愛麗,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03):502-504.
曹月娥,任益江,樓祥云.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病原菌檢測、耐藥性及預后探討[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04):9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