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芳 張立宇


【摘 要】目的:分析孕中、晚期產婦檢測血清胎盤生長因子(PLGF)及相關指標對早期子癇預測價值。方法:納入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孕周為20~39周的孕產婦120例,分為健康對照組(n=40)、子癇前期組(n=52)、妊高征組(n=28)。檢測三組產婦的血清PLGF、可溶性內皮因子(sEng)、可溶性的血管生長因子受體1(sFlt-1)及相關比值sEng/PLGF與sFlt-1/PLGF水平。對比分析各指標對早期子癇的預測價值。結果:各組組間兩兩比較發現,子癇前期組產婦與對照組、妊高征組產婦指標MOM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妊高征組產婦sEng/PLGF比值MOM值與對照組產婦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他指標MOM值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PLGF及相關指標對早發型子癇前期發病預測的曲線下面積均接近或大于0.9,其中sEng/PLGF、sFlt-1/PLGF的MOM值曲線下面積更大。結論:中、晚期產婦檢測PLGF、sEng、sFlt-1對早期子癇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
孕中晚期;血清胎盤生長因子;早期子癇;預測價值
子癇前期(PE)以及妊娠期高血壓(GH)是臨床常見的一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類型,此類疾病均于產婦孕20周后開始發病,而由于子癇前期患者的病情重且疾病難以被準確預測備受人們的關注與重視[1]。臨床研究發現,PE的發病與分娩時間、疾病預后等存在密切相關性,且在該病發生過程中均與血清胎盤生長因子(PLGF)、抗血管形成因子相關[2-3]。本研究旨在分析孕中、晚期產婦檢測PLGF及相關指標對早期子癇的預測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孕20~39周孕產婦120例,分為健康對照組(n=40)、子癇前期組(n=52)、妊高征組(n=28)。健康對照組年齡22~37歲,平均(29.2±4.1)歲,平均孕周(29.3±3.5)周;子癇前期組年齡23~36歲,平均(29.4±4.3)歲,平均孕周(29.0±4.1)周;妊高征組年齡22~36歲,平均(29.0±4.7)歲,平均孕周(29.8±4.3)周。三組基礎資料比較未發現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排除合并異常分娩、多胎妊娠、妊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合并其他類型急慢性疾病孕產婦。
1.2 方法
檢測三組產婦的血清PLGF、可溶性內皮因子(sEng)、可溶性的血管生長因子受體1(sFlt-1)及相關比值sEng/PLGF與sFlt-1/PLGF水平。采集受檢者空腹狀態靜脈血液4mL作為檢測樣本,樣本采集后置于3000r/min離心機內進行離心處理10min,后取上清液進行檢測。采用雷杜RT-6500型酶標分析儀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PLGF、sEng及sFlt-1指標水平,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藍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操作依據試劑盒標準進行。
1.3 觀察指標
因研究數據指標濃度分布區間較大,研究對各指標中位數和產婦孕周行線性擬合處理,計算各指標的中位數,應用中位數倍數公式(MOM=標記物數值/同孕周中位數),計算各指標MOM數值。觀察對比三組PLGF、sEng及sFlt-1指標水平,并計算對比三組sEng/PLGF、sFlt-1/PLGF比值。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s)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孕產婦各指標檢測水平MOM值對比
各組組間兩兩比較發現,子癇前期組孕產婦與對照組、妊高征組孕產婦指標MOM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妊高征組孕產婦sEng/PLGF比值MOM值與對照組孕產婦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他指標MOM值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下表1。
2.2 各指標MOM值對早期子癇發病預測價值分析
通過ROC曲線分析各指標MOM值對早期子癇發病預測價值發現,PLGF及相關指標對早發型子癇前期發病預測的曲線下面積均接近或大于0.9,其中sEng/PLGF、sFlt-1/PLGF的MOM值曲線下面積更大。見表2。
3 討論
對于妊娠期產婦而言,指標檢測需考慮孕周因素影響,MOM值是作為產前疾病篩查當中常用以消除產婦孕周影響
的數據標準化處理方法,研究數據采用MOM數值處理方法使數據集中,同時消除數據上存在的孕周差異。子癇前期是導致產婦病死的一大主要原因,相關研究提示,在孕產婦孕早中期采取相關性預防性措施對于改變產婦PE病理及生理變化具有重要意義[4-5]。對此,針對產婦PE相關影響指標早期篩查是臨床上一項重要工作。臨床研究發現,PE患者的PLGF指標水平降低,且其sFlt-1與sEng指標水平相比健康產婦更高。研究通過檢測PLGF及PLGF相關指標發現,子癇前期組產婦與對照組、妊高征組產婦PLGF、sEng及sFlt-1指標MOM值存在顯著差異;妊高征組產婦sEng-1/PLGF比值MOM值與對照組產婦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其他指標MOM值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臨床監測孕中晚期血清PLGF、sEng、sFlt-1、sEng/PLGF、sFlt-1/PLGF指標變化對于早期子癇的預測價值較高,臨床對于孕產婦相關指標水平的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章琦,謝小花,陳小芳,等.子癇前期患者循環及胎盤組織中VEGF-A、PIGF、PEDF的表達[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1):5024-5027.
[2] 黃春燕,矯潔,邱旭軍.早孕期多指標聯合篩查子癇前期的臨床驗證[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06(80):132,141.
[3] 馬占青,韓瓊.GSTM1、PIGF、GDF-15聯合對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9,40(17):2163-2165,2176.
[4] 蔣峰麗,馬亞楠,烏麗.胎盤生長因子在子癇前期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信息,2019,32(16):160-162.
[5] 黃容弟,王瑩,賴放穎,等.孕早期血清胎盤生長因子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8,08(1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