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慧 楊艷

【摘 要】目的:研究高頻超聲在淺表器官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淺表器官疾病患者,分別采用不同類型的超聲來對淺表器官病變的情況進行檢查,對比檢查結果。結果:研究發現,采用20MHz高頻超聲對于甲狀腺腫塊、乳腺腫塊等的檢出率比采用7.5MHz的檢出率更高,而且20MHz高頻超聲能夠清晰地顯現出一些比較細小的管狀結構病變和很小的病灶,診斷效果較好。結論:在淺表器官疾病診斷過程中采用20MHz高頻超聲診斷,整體效果較好,顯示更清晰,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淺表器官;疾病診斷;高頻超聲
淺表器官指在身體表面或皮下比較淺的器官,如眼睛、乳腺、甲狀腺、睪丸、皮下組織等。在淺表器官病變診斷的過程中采用高頻超聲診斷的整體效果較好,而且在近幾年以來20MHz的超高頻超聲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可[1]。目前研究顯示,淺表器官超聲檢查不需要特殊的準備,超聲檢查應選用5MHz以上的超聲探頭,獲得較高分辨力的超聲圖像。為了驗證20MHz高頻超聲對于淺表疾病的診斷效果,本研究對比分析了20MHz和7.5MHz高頻超聲對于淺表器官疾病的診斷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淺表器官疾病患者,性別分布情況為34例男,26例女;年齡為23~67歲,平均年齡為(40.5±3.1)歲;3例甲狀腺癌,4例乳腺癌,4例附睪結核,2例結核性病變,2例輸精管擴張,3例陰莖硬結,2例濕疹,2例牛皮癬,2例纖維瘤,6例淋巴結,10例白內障,5例乳腺導管擴張,4例皮膚水腫,3例黑色素瘤,4例皮肌炎,4例其他。以上所有的結果都經過病理、手術或者穿刺活檢證實。
納入標準:1)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檢查和病史資料;2)收集到基礎疾病類型相關資料;3)符合超聲檢查條件者;(4)研究符合倫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或并發深層次器官疾病者;2)嚴重感染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統疾病者;3)精神或意識障礙性疾病者;4)不依從、不配合及拒絕參加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因為采用超聲診斷的具體部位不同,所以所采用的超聲診斷方法也存在著具體的差異,但整體上需要按照所使用超聲儀器的說明書來開展具體的操作,采用直接探查法,先使用一般高頻探頭(7.5~10MHZ)檢查就診患者,后使用20MHZ高頻超聲探頭觀察病灶,重點關注病灶的邊界、內部暗區、鈣化和病灶形態等細小改變,并且對結果進行詳細的判斷和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用卡方檢驗(χ2)或Fisher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代表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為兩種不同頻率超聲診斷的對比結果,可以發現與7.5MHz的超聲診斷結果相比,采用20MHz的超聲診斷儀診斷有效性更高,更加接近病理診斷例數,表明20MHz的超聲診斷結果更準確。一些具體的疾病診斷差異可能比較小,如黑色素瘤、甲狀腺瘤以及附睪結核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是整體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乳腺癌共有4例,表現出比較明顯的低回聲區特點,邊界不規則,可以清晰看見細小或者蟹足樣的邊界,還有一部分的病灶內部可以看出聚集在一起或者是散布在不同地區的強光斑,鈣化斑呈現出針尖或砂礫樣,形態不規則。
2)黑色素瘤出現皮膚部分隆起,呈現出低回聲區域,淺表和深部的界限之間通常情況下比較清楚,有時候邊界不夠清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內部或者是比較深的位置可以看到短線形狀的血流情況。
3)對于淋巴結的顯示情況,良性淋巴結超聲可以對髓質的線條樣回聲清晰顯示,但是針對惡性淋巴結不會出現此類型的超聲回聲。良性淋巴結的淋巴門部髓質較寬,而皮質較窄。惡性淋巴結門部髓質較窄,還會出現消失情況。良性淋巴結的形狀大多數呈現出橢圓形或者是卵圓形,惡性淋巴結呈現出圓形。淋巴結包膜呈現出不規則情況,短頸和長徑的比值超過0.5,高度提示出現轉移性淋巴結重大情況。研究結果發現采用20HMz的超聲可以對結構和性質進行比較清晰的展示。
3 討論
采用20HMZ的超高頻超聲可以清晰地檢測出淺表器官當中一些比較微小的變化[2]。在研究當中發現,乳腺癌鈣化最為顯著的特點是鈣化的顆粒很小,直徑通常在10~500μm,最大也不會超過1mm,過去常采用鉬靶X線來對乳腺內部鈣化灶進行觀察和分析,但是X線的檢出有效率比較低,能見度大約在150μm以上,7.5MHz的超聲診斷分辨能力大約為200μm,這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分辨率比較低,而20MHz的超聲分辨率可以達到80μm,所具備的較高分辨率能夠更清晰地顯示出一些細小的強回聲微小鈣化灶。在診斷甲狀腺病變的過程中,主要用來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和未分化癌,高頻超聲顯示率通常為52.7%[3]。在本次研究當中針對甲狀腺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兩組有差異,但因為例數相對較少,所以差異不是很大。在診斷附睪以及睪丸的病變當中可以比較清晰地顯示出病灶的血流信號,觀察病灶當中是否有鈣化灶出現,這對于此種疾病和其他癥狀的病變鑒別有比較明顯的效果[4]。另外還可以在皮膚彌漫性病變或者是結節性病變當中起到較好的診斷作用。
本研究中主要對比分析了采用7.5MHZ的超聲與采用20MHZ的超高頻率超聲診斷結果上的差異,結果發現20MHz的超聲診斷能夠將一些比較細小的病灶診斷檢測出來,幫助提高對于病灶的檢測率,為之后更好地開展疾病治療奠定基礎。超聲檢查對于淺表器官禁忌證有出血傾向、大量腹水、嗜鉻細胞瘤、動脈瘤、肝表面血管瘤、肝胰腺炎發作期等相關疾病[5]。
綜上所述,在淺表器官疾病診斷過程中采用20MHz高頻超聲診斷,整體效果更好,顯示更清晰,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燕萍,林偉偉.高頻超聲在淺表器官病變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8(27):127-128.
[2] 張紅蕾.超聲診斷對淺表器官疾病的價值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2017,10(09):179.
[3] 王小婷,王爽.彩色多普勒超聲高頻淺表小器官聯合腔內探頭在肛周膿腫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0):1260-1261.
[4] 張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中應用BI-RADS分級診斷標準對乳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34):127-128.
[5] 羅愛琴.兒童淺表器官結外淋巴瘤的超聲診斷及病理特征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05):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