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娟 莊智芳
【關鍵詞】穴位按摩;急性閉角性青光眼;疼痛;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19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175-01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因多房角關閉,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壓急驟升高產生的一系列病理改變,能夠在短期內使人致盲,是一種嚴重危害視力的眼科急癥之一[1]。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引起的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可以有感覺眼部不適及眼周圍脹感以至于最嚴重的眼痛和頭痛,通常眼局部充血越明顯,疼痛越嚴重[2]。急性閉角性青光眼的發生,由于眼壓驟然升高,不僅給患者帶來眼部極大的疼痛,加重了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影響疾病的恢復,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減輕患者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及緩解疼痛,對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本研究采用眼周穴位按摩對緩解急性閉角性青光眼患者疼痛有一定的影響,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中醫眼中的急性閉角性青光眼
急性閉角性青光眼,相當于中醫學中的綠風內障,是因暴怒忿郁,氣郁化火,風火痰濁上攻,或因脾胃虛寒,飲邪上現,致使肝管不通,神水滯留,不通則痛,黑睛氣色混濁,瞳神散大,隱呈綠色,視力急劇的急重眼病。發病急驟,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眼脹,眼壓升高可達6.7~10.7kpa(50~80mmHg)。臨床表現包括風火功目證和脾胃虛寒證,而臨床上已風火功目證較為常見,它的主要表現是黑睛氣色混濁,狀如毛玻璃樣,白睛混赤,瞳神散大,隱呈綠色,睛珠堅硬,頭痛如劈,目脹欲裂,視力銳減,煩躁難眠。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數。治宜清熱瀉火,涼肝熄風。
2?控制眼部疼痛的臨床意義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來勢兇猛,視力驟降,局部脹痛不適,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患者急性發病時眼壓從正常急驟升高至極高的水平,出現嚴重的頭痛、眼脹、眼痛、惡心、嘔吐,伴有明顯的視力下降、虹視、霧視、眼球充血等,因此痛苦難忍,緩解急性青光眼疼痛癥狀尤其重要,若不及時控制病情,可短時間內導致患者失明。疼痛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問題,而害怕術后效果不好則會引起憂郁、失眠、悲觀、寂寞等心理變化[3]。所以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同時會給患者帶來精神、心理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緩解因急性閉角性青光眼引起的眼部疼痛具有重要的意義。
3?眼周穴位按摩護理對急性閉角性青光眼患者疼痛的影響
根據急性閉角性青光眼的中醫特點采取對眼周進行穴位按摩的辯證施護,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中醫學的精髓,通過手法對穴位的刺激,達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代謝產物的排出,能激發體內痛覺調制系統,抑制疼痛的感受和情緒反應,在減輕焦慮和壓力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具有較好的鎮靜作用[4]。
3.1?穴位按摩的方法?取穴時采用同身寸法,取雙側攢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具有吸熱生氣的功效)、雙側睛明穴(位于眼部內側,內角眼稍上方凹陷處,具有降溫除濁之功效)和雙側太陽穴(位于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主治頭痛),操作前護理人員洗凈雙手,修剪指甲,讓病人取舒適的體位,操作者以雙手拇指的指腹著力于穴位上,先進行節律性按壓1min,再順時針按揉1min,逆時針按揉1min,力度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以局部出現酸、麻、重、脹和(或)發熱為宜,每穴每次按摩2min~3min,每天2次。
3.2?穴位按摩的護理注意事項?①操作前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患者的皮膚;②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柔和、持久,禁用暴力;③各種出血性疾病、婦女月經期、孕婦腰腹部、皮膚破損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小結
通過臨床對患有急性閉角性青光眼疼痛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中醫護理技術的干預,利用穴位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促進局部經絡疏通、改善疼痛、保持眼壓穩定狀態,減輕視神經損害表現,積極保護視功能[5],有效緩解因疾病帶來的眼部疼痛,同時對降低眼壓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穴位按摩因其操作簡便,取材方便,費用低等諸多優點,得到許多患者的認可,且便于病人出院后長期自行練習,可提高原發性青光眼病人對情緒的長期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對眼壓的影響,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少博,胡群英,麥慶怡等.氪紅激光周邊虹膜成形術治療急性發作期閉角型青光眼[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7,25( 1):72 - 74
[2]?秦虹,顧雪,陳曉瓊等.穴位按摩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疼痛及眼壓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4):47-48
[3]?趙繼軍,崔靜.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09,44( 4):383 -384
[4]?任華,曾毅,田麗云等.穴位按摩及撫觸對局麻拇外翻術患者生命體征及焦慮情緒的y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20):47-48
[5]?鄭祥. 青光眼小梁切除術后不同眼球按摩方式對眼壓及手術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OL].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