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毅


【摘 要】目的:針對某地交通系統職工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進行總結,探討和分析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為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保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某地交通系統職工4500例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分析資料中的流行病學調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和統計學處理。結果:本次研究共檢查出高血壓患者1170例,高血壓患病率26.0%,男性高于女性,兩性高血壓患病率均與年齡呈正相關。高TG、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結論: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眾多,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高TG、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應該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開展積極預防工作。
【關鍵詞】高血壓; 流行特征;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國疾病死因中占居首位,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1】。本次研究針對某地交通系統職工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進行總結,探討和分析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為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保健提供科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4500例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健康體檢資料人群全部為某地交通系統職工,健康體檢均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本次研究健康體檢資料人群全部為某地交通系統職工,健康體檢均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其中男性2925例(65%),女性1575例(35%),年齡19~92,平均53.5±4.5歲。其中青年人群(≤40歲)1350例,中年人群(>40~<60歲)2025例,老年人群(≥60歲)1125例。
1.2 檢查方法
1.2.1 血壓的測量和診斷 (1)本次觀察研究均采用歐姆龍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協助病人取臥位或坐位,測量時盡量裸露手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保持手臂與心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臂帶套在左臂上,臂帶的底部應高于肘部1-2厘米,綠色的標記應位于手臂內側的動脈上,空氣管應在中指(手掌方向)的延長線。壓脈帶松緊要適宜,以可容1-2指插入為宜。按壓開始鍵后血壓計進行自動充氣,測量結束后顯示屏會顯示數值。如果佩戴錯誤或體位變化則血壓計顯示屏會提示測量錯誤,休息1min后進行第二次測量。
(2)要求被測對象座位休息至少10min以上,如果發現血壓超過正常值,則每位研究對象連續測量血壓3次,每次間隔1min,取平均值。血壓≥140mmHg/90mmHg或正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或自訴曾患過高血壓者判定為高血壓。
1.2.2 身體質量指數 用標準化方法測量身高、體質量。以(BMI)≥24Kg/m2為超重或≥28Kg/m2為肥胖。
1.2.3 生化指標 生化指標以同時期體檢人群中選取相同數量非高血壓人群的數值作為高血壓人群的對照組。當TC>6.22mmol/L或LDL-C≥4.14mmol/L、TG>2.26mmol/L、HDL-C≤1.04mmol/L、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為異常指標。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資料分析。
2 結果
2.1 高血壓患病率情況
在4500例研究對象中,高血壓1170例,患病率為26%。其中男性患病率為17.0%,女性患病率為9.0%;不同性別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不同年齡段高血壓患病率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段的增加而增高。六個年齡段的患病率分別是20~(4.9%)、30~(5.4%)、40~(3.1%)、50~(3.2%)、60~(4.2%)、≥70~(5.0%)。見表2。
2.3 高血壓與非高血壓人群相關指標比較
高血壓人群BMI、TC、TG、LDL-C、血糖均高于非高血壓組,HDL-C低于非高血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可以引發腦血管破裂導致中風;高血壓可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冠心病;高血壓可以造成腎小動脈硬化,腎血流量減少,嚴重的會發展成尿毒癥【2】。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2017年發布的《全國高血壓控制狀況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23.2%。通過表1可以看見本次研究結果高血壓患病率為26.0%,明顯高于2017年的全國平均水平,說明某交通系統職工對于高血壓的認識和預防比較欠缺,也可能與其交通系統工作環境相關。本次研究發現男性患病率為17.0%,女性患病率為9.0%,男性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有統計學意義。這個與相關文獻的研究趨勢一致。結合表2可以發現在本次研究的交通系統高血壓各年齡段發病中呈現青年和老年高發病率,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血管的調控能力逐漸減弱而逐步發展為高血壓。而年輕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男性在社會生活中處于主導地位,面臨的社會壓力相應增加,由此引發的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一方面在飲食習慣中大部分年輕人口味偏咸、辣,它導致身體吸收過多的鹽,血液粘度也會上升,進而誘發高血壓。女性高血壓患者明顯低于男性有文獻認為是女性的生物學原因即女性體內雌激素對血管的調節保護作用【3】。本次研究中中年患者高血壓發病率相對較低分析其原因是中年人健康保健的意識逐漸提高,對高血壓這個疾病的認識逐漸加深,一方面在膳食模式上有較大的改觀,另外一方面在更加注重健身、保健等。通過表3可以看出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人群的超重或肥胖、脂代謝異常和糖調節異常發生較非高血壓組明顯升高,說明高血壓患者更易合并多種代謝異常和出現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聚集【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眾多,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高TG、高血糖、超重或肥胖,應該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開展積極預防工作。
參考文獻
種冠峰,相有章.中國高血壓病流行病學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301-302.
熊友珍,王旋.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研究進展[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1):7-10.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志,2011,39(7):579-616.
葉棣榮,李木軒,謝潤平,等.正常高值血壓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預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