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張冬華 孫櫻殷 周鑫
摘要: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影響,同時響應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學”的倡導,我院從之前的小規模線上教學推廣到大規模的線上教學。文章以我院高職康復技術專業《人體解剖學》為例,分析了疫情時期線上教學的現狀;分析了線上教學平臺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介紹了教學質量控制、反饋情況以及教學評價,并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進行了思考。探討如何將線上教學的優勢保留下來,并利用信息化教學,推動教學改革,以加快立德樹人及復合式人才培養的目標實現。
關鍵詞:疫情;線上教學;MOOC教學;云班課
因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我院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江西省贛州市關于防控新冠肺炎工作要求,成立了防疫后備隊等工作組。按照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課表,開展了多種形式教學實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確保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質量等質同效。
一、線上教學現狀
線上教學,學生自主性是關鍵。一方面,從客觀環境上講,疫情期間居家線上學習脫離了教師與學生的直接交流空間,缺少了教師對學生實踐學習進展的監督與管理,更加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從《人體解剖學》綜合實踐活動本身來看,不論是問題的提出、主題的確定,還是搜集方式的選擇等,都要求學生依據個人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我規劃。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現狀,教學形式單一;缺乏統一的教學平臺;網絡擁堵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習情緒;缺乏對學習質量進行診斷評估;出現新授課程太多,線上學習被排滿,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
二、線上教學平臺與教學方式的選擇
本次線上教學選用的教學平臺為云班課,專門為移動環境下的教、學而設計。云班課里包含資源建設,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堂表現,與學生實行即時溝通,同時還有輕直播等新功能。
在線教學方式選用自制微課教學同時輔助輕直播答疑教學。教學團隊結合學校自身情況,結合高職康復技術專業特點拍攝微課,選擇合適MOOC 課程網站以及動畫視頻網站;任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計劃進度表,布置學生課前學習資源的任務;任課教師按照每周教學進度,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利用云班課云教材進行教學以及設置永久答疑區,讓學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考慮到高質量的教學要求,學校鼓勵教師平臺上開展個性化課程教學模式,以實現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安排,在每周課結束時設置輕直播課堂活動,進行本周課的回顧,答疑等。線上教學課前教師錄制教學視頻、上傳教學視頻;發布學習任務單,提出教學要求、告知學習安排;提供學習材料,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視頻學習等任務,課中教師根據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完成學習任務、課后教師布置作業、批閱作業;自行設計其它教學活動,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相關任務。
三、教學質量、反饋情況與教學評價
為保證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等質同效,任課教師本著教書育人的宗旨,認真備課、錄課等,除了對每個班級進行學情分析外,還對線上發布的課前自學情況調查表,根據摸查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難點。
線上教學期間,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視頻資源等完成的很好,但是作業及測試有一些同學未達標。線上教學的資源可以回看,不受時空的限制,靈活性強。線上教學最主要的是需要主動性,自覺性,自律性,但是受學習環境和網絡的影響學生容易分心,有學生反饋為了完成經驗值而學習,而出現了掛機行為,還有學生反映線上交流不深入,導致解答不是很滿意。雖然線上教學已經成為趨勢,但是61.87%的學生還是喜歡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線下教學必不可少。
線上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平臺記錄著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同時每章節進行測試,使得教學方式和內容不斷調整優化。
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思考
疫情期間采用線上教學也是防疫的一種方式,大規模線上學習是在疫情防控狀態下,保障了師生生命健康安全,通過這次線上教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培養復合型人才。線上教學開展防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
2.教學平臺的統一
學院應當統一一個全國通用的教學平臺,避免學生多個平臺的迷茫,同時也能保證訪問量,有利開展線上優質課程,充分發揮教師的優勢,使得線上教學的實用性達到最優化。充分利用平臺數據的分析,生成學生日常學習的評價性報告,同時為教學診改提高可靠的依據。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創新
在信息化時代,學校傳統的面對面講授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將線下傳統教學的優勢與在線學習的優勢融合在一起,才能確保更高的教學質量。通過這次線上教學,總結線上教學的優勢,結合線下教學的優勢,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滿足于學生喜歡傳統教學的同時又不斷的接受信息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適應性強,接受性強,既檢驗了已有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又推動了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也印證了中國教育在逆境中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任友群.書寫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奮進之筆”[N].中國教育報,2018-4-28(3).
[2]沈宏興,郝大魁,江婧婧.“停課不停學”時期在線教學實踐與疫后在線教學改革的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3):11-18.
[3]平和光.政策工具視角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政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0(3):47-52.
[4]沈宏興.教育信息化2.0時代高校教育技術工作創新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6):128-132.
課題:
本文系2020年度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2007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