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下,風險投資意識不強,沒有明確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就會使企業經濟建設變得滯緩,甚至阻礙企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企業必須要把握大數據時代的契機,轉變管理觀念,不斷強化風險投資和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風險投資;財務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9-0057-02
從某種層面上看,企業的發展時刻都存在風險。如何消除風險,提高盈利能力,一直是所有企業關注的話題。風險投資作為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不僅是企業盈利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提升綜合實力的有效方法。盡管風險投資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會給企業帶來經濟風險,但只要加強對風險的認識和理解,就能夠有效抵御風險所帶來的副作用,以及解決風險產生的影響問題。從某種角度上看,財務部門是企業的管家,也是企業的核心工作部門。如果財務工作出現問題,就會使企業無法認清自身的實力,失去競爭的籌碼。因此,只要做好財務風險防范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經濟能力,促進企業內部機制變革,加快企業的發展進程。
一、大數據時代的企業風險投資與財務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
1.風險投資意識薄弱,盈利能力不穩定。一直以來,一些企業相關領導沒有重視風險投資管理,沒有強化財務人員的風控意識,致使很多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給企業的發展埋下了諸多的安全隱患。例如,對某個具有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由于沒有充分調查項目的實質內容,沒有把控項目的具體運作方式,從而引發了一些投資失誤。當這些項目投資發生風險時,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可逆轉的經濟損失。另外,一些企業缺少完整的財務工作體系,導致各部門協同作業效果差,出現了盈利能力不穩定的情況。當盈利能力變強時,企業發展得順風順水。當盈利能力變差時,企業發展變得特別滯緩。這種不穩定的盈利能力會嚴重威脅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極有可能轉換成風險因素,給企業經濟發展帶來災難。
2.風險投資體系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弱。一些領導只重視企業盈利的方式方法,忽視投資管理機制的建設,給企業內部運營、外部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也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大打折扣。例如,一些企業沒有嚴格依據大數據技術,制定嚴明的長期、中期、近期投資計劃,沒有充分意識到風險投資容易存在和引發的問題,致使很多企業在風險爆發時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失,導致企業退出市場,承擔更大的損失。另外,企業運營能力波動大,主要源自領導對投資、財務風險的認知能力。一個合格的領導,總會在關鍵時期發揮關鍵性作用。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不斷激勵員工工作。然而一些企業領導沒有發揮帶頭作用,對企業風險投資、財務工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很多員工出現了不作為、亂作為的工作情況。甚至一些關鍵崗位的員工,依托自身信息技術,為了謀求自身利益,篡改企業信息,與其他不良企業一同蠶食本企業的經濟命脈,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3.風投管理模式滯后,財務監管效力差。風險投資體系不足,執行力下滑,就會使管理模式失去效用。從某種層面上講,管理模式是決定企業投資質量的有效砝碼。如果企業不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創新風險投資管理模式,就會使企業在實際發展中出現混亂、被動的情況。當投資出現風險時,企業就很難承受投資所帶來的副作用。在實際風險投資中,一些企業往往過于信任投資項目,都采用一投了之的原則,加重了企業的工作、思想、發展負擔。這種不負責的投資意識,很容易給企業招致禍患,給企業的發展造成諸多負面影響。還有一些企業想在短期內獲取經濟效益,片面地改良和創新技術,導致很多投資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從而使盈利效果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一些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效力差,沒有嚴格監督和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致使風險投資、財務管理存在大量的漏洞,給一些不法人員可乘之機,嚴重損害了企業的經濟利益。
4.風投管理人才稀缺,資金使用率不充分。從某種角度上看,風險投資講究的是風險控制,并在可行的范圍內,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然而一些企業缺少風險投資管理人才,導致很多風險投資管理工作無法有效地落實,出現了企業、投資、工作人員三者間的矛盾。一些企業沒有堅持長遠的戰略眼光,沒有將引才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給企業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還有一些企業不但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也沒有給員工滲透風險投資管理意識,導致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教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形勢。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企業的工作制度出現嚴重的漏洞。另外,由于企業沒有加大對財務機制的監督和管理,導致資金利用率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又因為各種資源沒有被充分開發和利用,導致企業內部各部門不能協調工作,盈利性能明顯下滑,甚至造成了一定的資金等資源的浪費。
二、大數據時代的企業風險投資與財務風險防范的策略方法
1.提升全員風險意識,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投資存有更多、更大的風險。如果企業不能認清風險內容,不能提升抗風險能力,就會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被淘汰出局。因此,為了提升企業的經濟能力,企業必須要加強全員風險意識,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首先,企業應立足于長遠的角度,在依托創新理念的同時,不斷挖掘企業可投資的項目。通過合理規劃投資方向和內容,不斷找出企業工作的薄弱環節,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投資發展,實現企業的社會和個人價值。其次,企業領導應發揮自身的領導能力和帶頭作用。通過提升全員風險意識,將各種投資風險降低到最低,不斷運用創新思想,推進風險投資管理,締造創新理念的里程碑。再次,企業必須要積極吸收各種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及科學的管理經驗。通過在大數據時代中,制定明確的戰略決策,不斷發揮企業各部門的能力,促進企業擴大市場創造更多的利潤。最后,企業應堅持應用數據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盈利能力。通過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不斷把控市場發展的動機。通過抓住時代的發展局勢,不斷利用各種方法給企業造血,從而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
2.健全風投機制體系,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健全風險投資機制體系,是提高企業經濟能力的必然要求。為了實現風險投資管理的科學化,有效防范各種風險,企業一定要依托各種制度,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首先,企業領導應在提升風險投資管理、防范財務風險意識的同時,不斷完善和健全所有制度。通過加強晉升、獎罰、考核等制度的建設,不斷團結所有可團結的力量,充分發揮企業領導、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的崗位價值。其次,企業領導應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積極找尋并解決企業當下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樹立長久觀、大局觀,不斷解決企業在風險投資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從而從根本上為企業的經濟發展做鋪墊。再次,企業應加大對人的管理力度。一直以來,由于風險投資、財務風控意識薄弱,很多和經濟掛鉤的“間接工作”都沒有得到重視,這就使得一些員工養成了投機、懶惰、腐化的工作風氣。基于此,企業領導一定要加強監督和管理財務工作。通過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使每個員工都能本著大局觀,積極為企業發展發揮自身作用。最后,企業領導應嚴格管理防范風險工作的各個環節。通過積極拓寬企業發展路徑,不斷兼容各企業的經驗和思想,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發展動力。
3.創新風險投資模式,實現優質財務管理。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形勢下,企業領導需要依托風險投資、財務管理等工作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不斷創新風險投資模式,強化財務管理機制作用,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抗風險和盈利能力。首先,企業應充分挖掘市場,做到未雨綢繆。通過加大投資調研力度,不斷保證投資的方向性,從而避免投資出現失誤,給企業帶來損失。通過強化財務管理效用,不斷將不可預測性的風險降到最低,不斷排除可避免的風險,從而使財務管理能夠為風險投資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利益。其次,企業應轉換落后的發展思想,積極接受新觀念和新思想。通過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不斷打造一支能夠承受工作壓力和難度的專業人才隊伍,不斷保證各部門的協同作業,促進企業能夠更加快速地應對風險,制定降低和消除風險的措施。最后,企業應從實際出發,不可生搬硬套其他企業風險投資和財務管理模式。通過不斷警戒各種風險,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能力,從而加快企業的投資發展,提高盈利的質效性。
4.儲備和培養專業人才,強化財務預算管理。隨著科技的發展,盈利水平的提升,人才已成為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關鍵。為了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企業必須要積極引進風險投資和財務管理的專業人才。首先,為了節省成本,企業需要加強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訓。通過提高員工的數據信息能力,不斷提升員工的工作素質,在最短時間內將有能力、素質高的員工打造成才,從而為企業的風險投資和防范財務風險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拓寬招聘人才的渠道,提升人才就職的待遇,不斷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企業。通過依托“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則,不斷提升人才的競爭意識,促進人才發揮自身價值。再次,企業領導應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為企業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從而給各部門的工作提供根本性的依托。最后,企業應樹立濃厚的企業文化。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地位,不斷給員工樹立良好的文化精神,使每名員工都能本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心態,積極為企業發展而奮斗,實現自身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的帶動下,企業的風險投資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發展,必然要進行全面性的改革。有關領導通過引進和培養人才,完善和健全機制體系,創新風險投資和財務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促進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東奇.企業風險投資管理面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21):83-84.
[2] ?劉東修.大數據時代的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研究[J].納稅,2019,(2):90-92.
收稿日期:2020-01-08
作者簡介:吳楠(1976-),女,黑龍江五常人,財務部長,高級會計師,從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