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起步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初始階段,小學生思維活躍且對周圍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會獲取信息,培養相應的技能,還要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文本情感,而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且飄忽不定的是語文中的語感。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訓練學生的語感,是教師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感訓練;途徑
一、?引言
所謂的語感,簡單地說,“就是對語言敏銳的感覺”,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一種驚艷色彩較濃的能力,涉及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對學生加強語感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對語感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初始期,由于智力水平和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訓練語感時,更需要教師的長期引導和有效訓練。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訓練語感的意義
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縱觀語文學習中最難以訓練的就是語感訓練,語感是語文閱讀的靈魂所在,是影響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關鍵。簡單來說,語感是對語言的直接感覺,包括學生感知語音和體味感情,領會意境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難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對新知識的學習,是具有選擇性的,并且這種選擇性往往是不自覺的,換言之,這種選擇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在學生沒有察覺到的時候,這種選擇其實已經發生了,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只有感覺得到,才能與自己產生關聯,才會有學習和了解的可能。良好的語感是在長期的閱讀中培養出來的,這要求學生在培養語感訓練的過程中首先要多讀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感,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銳性,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銳性,是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方面,如果學生沒有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敏銳性,對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和指向性就難以感受,這也對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感訓練指明了方向。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訓練的途徑
(一)重視“讀”的作用
小學語文中教材選入的課文不僅語言精妙,而且意蘊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韻美和意境美。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時,要重視“讀”的作用,通過“讀”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語言的實踐感知中,是培養學生語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體來說,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1.?教師注重自身的示范和引領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示范和朗讀,能夠讓學生最直接地感受到閱讀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小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共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給學生情感上的震撼。這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通過自身的示范使學生在聽教師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語音、語調、語氣和節奏的變化,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從而收到良好的語感熏陶。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金色的草地》一文時,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閱讀,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我”把蒲公英絨毛吹到謝廖沙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哈欠,把絨毛朝我臉上吹的那種童真和童趣。
2.?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閱讀,例如,可以指導小學生進行默讀、朗讀、瀏覽、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對語言文字的節奏和音韻有著更加深入的體驗,從而通過閱讀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文本之中,將文本所蘊含的情感表達出來。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使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閱讀方式。從實際情況來看,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童真和童趣,主要以兒歌為主,針對這樣的選材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可以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讓小學生進行表演閱讀,感受兒歌的韻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而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教材中的選材課文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意蘊,因此,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文體的不同采用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在此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感。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結合語文選才中的文本題材不同選擇相應語感的培養策略,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古詩文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吟詠等方式體味古詩文中所包含的意境和韻味,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古詩文中所包含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在豐富聯想的過程中培養語感。
3.?借助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感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法訓練。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翠鳥》一文時,教師在讓學生閱讀之前,為學生布置了閱讀任務:你是如何理解“我們的臉有些發紅,打消了這個念頭。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她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能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的?通過這樣的開放型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學生在字里行間中深刻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在研讀和揣摩的過程中,深化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感情,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知能力。
(二)通過品析文字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語感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擁有較強的敏感性和敏銳性,才能使語感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文本中的段落和句子進行深入的揣摩和推敲,通過深入分析和品味,自然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使學生能夠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文本中的意境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
1.?通過對比揣摩感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文本中的園區適當運用增加、調換、代替一種方法將原文中的詞語進行替換,讓學生品味變化前后句子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和意圖,才能夠沖刺關鍵,深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形成自己的體會,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時,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這兩句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對“兩個”“一行”詞語進行替換,品味替換前后意境的變化,學生在替換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替換后的詞語都沒有原句中的詞語能夠精妙的表達出原有的感覺,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才能夠對具有豐富內涵的語句進行深入的比較和思考,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
2.?通過分析領悟體會的含義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語言進行深入的感悟,進而體會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通過重點語句的分析,感受作者在表達情感時內心的起伏跌宕,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閱讀“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了起來……”在閱讀過程中畫出描寫主人公動作的詞語,在學校畫完之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動作的描寫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緒,主人公在舉起手放下手時在想些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能夠在這里行間中仔細琢磨,反復品味,從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三)利用想象力豐富自身的語感
1.?借助圖畫激發學生想象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選材文質優美,更是含有大量的插圖,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感時,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圖片,將圖片通過多種方式生動地展現出來,化靜為動,使學生更好地通過圖像對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將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從視覺上感受到文本中所描寫的畫面,從而擁有較強的“畫面感”,這對于學生的語感訓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荷花》一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了課文中所描述的“這么多的百合花……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學生在這種視覺感受中能夠將文章中的美滲透于自己的心靈,進一步培養豐厚的語言感悟能力。
2.?利用“留白”豐富學生的想象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達到培養語感的最終目的。
(四)通過積累內化語感
只有將語感的培養落到實處,才能體現語感培養對小學生的意義,語言感受作為學生的心理體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必然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語感與生活的聯系,才能更好地培養語感。
1.?聯系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積累
語言是在長期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因此,語文是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連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喚起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涵的過程中培養語感。
2.?通過課外閱讀擴充積累
課外閱讀是學生對課內學習進行實踐的重要方法,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能夠將課堂內所學的閱讀知識和技能進行靈活運用。同時,課外閱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良好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渠道,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讀本,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將語感訓練內化于自身,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結語
語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語感時,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的引領和示范,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深入感悟文本情感,也要讓學生自主品析文本中的文字,并且展開想象,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積累。通過這些方式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將語感內話,才能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琦,谷波.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5).
[2]騰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
[3]李水蘭.落實語感有效訓練,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4]徐偉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語感[J].安徽教育,2015(1).
作者簡介:
黃桂圓,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