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誦讀是古詩詞鑒賞與品析的一個主要方式,可以讓我們了解古詩詞的情感、意境、韻味和思想等,深刻的理解感悟古詩詞內容和中心主旨。文章以初中古詩詞誦讀教學為研究內容,從通篇誦讀、表演誦讀、個性誦讀、小組誦讀等角度,探討了古詩詞誦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并提出了整體把握和細節品等誦讀教學要點,以搞好古詩詞誦讀教學。
關鍵詞:古典詩詞;初中語文;誦讀教學;個性誦讀;多媒體情境導讀
一、?引言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部分提出了明確要求,“誦讀優秀詩文,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注重古詩詞誦讀教學,不斷研究分析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誦”是有情感、有節奏的,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誦”幾乎等于“背”,“誦讀”變成了機械化的背誦,顯然不符合課程要求。對此,我們要加強創新,改革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通過誦讀來帶動學生對古詩詞內容與中心主旨思想的領悟,實現古詩詞誦讀教學目標。
二、?誦讀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把握古詩詞的主題內容
古詩詞是詩人們在一定背景與經歷下創作的,表達了自身的心理感受、情感意愿,體現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人們的人格魅力。通過古詩詞誦讀,學生不僅可以還原詩人們的當時心理感受、情感意愿,還可以很好地解讀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人們的人格魅力,準確把握住古詩詞的情感基調和主題內容,對古詩詞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掌握。
(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的文學文化之一,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也創造并運用了很多的語言藝術手法,如擬人、暗喻、象征、諷刺等。而這些表達手法,正是情感表達、人物刻畫、意境描繪、場景描寫的重要手段。誦讀古詩詞過程中,學生通過注釋與教師講解,掌握這些表達手法,顯著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三)有利于學生的心靈啟迪和情操陶冶
打開初中語文教材,對學生有正面影響的古詩詞有很多。例如,《次北固山下》中的樂觀豁達,《石壕吏》中的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抨擊,《渡荊門送別》中的思鄉之情,《過零丁洋》中的愛國情感,《詩經·蒹葭》中的對夢想的追尋等。這些古詩詞都蘊藏著深邃情感和深刻的主題內容,能夠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自然可以促進自身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三、?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誦讀教學策略
(一)通篇誦讀,引導學生解讀與鑒賞古詩詞
通篇誦讀,即是通過對古詩詞全篇文本內容的輕吟細品,對古詩詞的情境、情感、意蘊等進行解讀與鑒賞的一個過程,使學生深刻的理解掌握古詩詞。具體教學中,教師先講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閱歷以及古詩詞的注釋,讓學生大致了解古詩詞。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默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把讀到的內容畫面在腦海中再現出來,在心靈深處細細品味,體驗詩人的喜怒哀樂。
如,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筆者組織學生以默讀方式通篇品讀,要求學生做到讀出畫意,不斷地咀嚼鑒賞,與詞人產生情感共鳴,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詞人情感,準確把握整首詞的基調。
(二)表演誦讀,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初中學生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喜歡演唱、表演等。基于此,古詩詞誦讀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這樣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誦讀,讓學生在演唱、角色扮演等過程中體驗古詩詞的意蘊、情感、思想,既能提高古詩詞誦讀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又能創新誦讀教學方式。
第一,唱讀。對于一些有著別樣韻律的古詩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唱讀,讓學生用歌曲的一般規律來吟誦古詩詞,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押韻、停頓、重音及情感的體驗,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例如,講《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該首古詞已經改寫成了歌曲,教師可以借助改寫歌曲讓學生吟唱該首古詞,使學生深刻地體會該首古詞的押韻、停頓等,打好誦讀基礎。
第二,角色扮演。表演誦讀過程中,教師根據古詩詞內容設計不同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扮演詩詞中角色,設身處地地體會人物心境,感悟人物情感,有感情、有節奏的誦讀。學生有了角色表演意識后,會更加注重語氣、速度、高低音等方面控制,使誦讀出來的語感語句更符合古詩詞的整體情境。如,講《石壕吏》時,課堂上創設表演情境,組織幾名學生分別扮演小吏、老翁、老婦、詩人等角色,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的角色,把古詩中的故事內容表演出來。
(三)個性誦讀,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
誦讀,是讀者與文本、作者對話的一個過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對古詩詞的誦讀感受自然不同。古詩詞誦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誦讀感受,給予大力支持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古詩詞,讓學生對古詩詞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又能增強學生的誦讀能力。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個性誦讀教學。
第一,樹立生本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觀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個人意見,用自己的感受去誦讀,讀出個人風采。如,講《歸園田居(其三)》時,初讀古詩后,每一個學生都非常向往。有的學生認為詩人喜歡農田勞動的生活,有的學生認為詩人不是真的想要隱居,而是對仕途生活無奈后的一種逃避行為,有的學生認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情……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給予尊重與肯定,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等品讀古詩,形成對古詩的個性化解讀。
第二,引導學生根據個人感受誦讀古詩。沒有個性的誦讀空有其表,讓人聽之無味。因此,教師在學生把握住古詩詞的整體內容與思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感悟去誦讀,形成自己的誦讀風格。仍以《歸園田居(其三)》為例,面對學生不同的理解感悟,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歡快的語調誦讀,也可以讓學生以壓抑的語調誦讀,使學生形成有個性的誦讀。
(四)小組誦讀,讓學生相互借鑒學習
對于古詩詞,有的學生喜歡,有的學生不喜歡。喜歡的學生,對古詩詞的一般停頓規律、押韻、重音等都比較了解,有著扎實的誦讀基礎;不喜歡的學生,這些誦讀基礎知識則比較差。為了促進全體學生都能夠形成良好的誦讀能力,教師可以搭建平臺,組建誦讀小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借鑒學習,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誦讀能力。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建組。合理分組,把喜歡的、不喜歡的學生分在一組,通過喜歡的學生帶動不喜歡的學生,培養不喜歡古詩詞學生的誦讀興趣和誦讀能力。通過這樣的分組,實現“以優帶差”的誦讀教學。
第二,小組活動。教師搭建平臺,不定期地組織小組開展誦讀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練中相互借鑒學習,鍛煉古詩詞誦讀能力。例如,利用課上最后5分鐘時間讓學生小組誦讀古詩詞;借重大紀念日、節日等組織全校全班的大型古詩詞誦讀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元,誦讀符合活動主題的古詩詞。國慶節、端午節、清明節、抗戰紀念日等都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誦讀活動。
四、?初中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要點
(一)整體把握
古詩詞誦讀建立在對古詩詞的整體把握基礎上,只有全面地了解掌握古詩詞,才能有準確的誦讀。因此,初中古詩詞誦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古詩詞基礎教學,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古詩詞。
第一,介紹講解古詩詞的作者及其生平經歷、創造背景等,讓學生了解掌握作者的心理感受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準確把握住整首古詩詞的情感基調。此外,注重字詞讀音、注釋等講解,確保學生能夠準確誦讀古詩詞,了解古詩詞的故事內容和情感,為誦讀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便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第二,講解古詩詞的一般停頓規律,使學生懂得古詩詞斷句,以便學生掌握古詩詞誦讀節奏。古詩詞一般包括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等,把古詩詞的一般停頓規律明確告知學生,并指導在誦讀中進行操練。值得注意的是,應做到“聲斷人不斷”,避免刻意停頓,保證誦讀的流暢性。
(二)細節品味
整體把握后就是細節品味,即對古詩詞進行逐詞逐句的解讀,這是古詩詞誦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細節品味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悟出“重讀點”,找出情感變化的“關鍵點”,圍繞著這些點展開誦讀教學,以便學生很好地理解古詩詞內容,感悟古詩詞的情感與思想。
第一,引導學生自己悟出“重讀點”。設計一些問題,借問題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重讀中思考問題,找到哪些詞匯需要強調,懂得為什么強調。如,講《行路難(其一)》時,設計層次化問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表現了什么場面?這是一場什么樣的場面?如何看出來的呢?三個問題層層環扣、步步推進,讓學生在思考與解答中悟出來“金”“玉”“萬”等詞需要重讀。
第二,引導學生找出情感變化的“關鍵點”。一些古詩詞中經常用轉韻來表現情感變化的跌宕起伏,教師要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找出這些轉韻“關鍵點”,讓學生理解這些“關鍵點”。
由什么情感變為什么情感,準確掌握古詩詞內容。仍以《行路難(其一)》為例,前四句是“an”韻,情感壓抑、內心急切,到了五六句是“ai”韻,情感上更加積極,想要繼續求索。四五句就是轉韻的“關鍵點”了,詩人的情感從之前的無所適從變成后來的積極進取。對于學生而言,找出了這一關鍵點,就把握住了詩人情感變化的主線,誦讀時自然而然地隨著詩人的情感變化而表現聲音變化,準確把詩人情感與其要表達的內容誦讀出來。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組成的一部分,而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學生把握住古詩詞的主題內容,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操。因此,初中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通篇誦讀、個性誦讀、表演誦讀、小組誦讀等方式有效展開誦讀教學。同時,抓好整體把握與細節品味等教學要點,力爭搞好古詩詞誦讀教學,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艷芳.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誦讀教學意義及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12(14):67-68.
[2]林淑惠.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名師在線,2019,15(6):5-6.
[3]張久林.初中語文古典詩詞賞析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6):228-229.
作者簡介:潘銀香,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