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釗爾

摘 要 2019年4月28日為廣西靈川縣草地貪夜蛾始見期,其主要為害作物為玉米。該蟲的發生特點是擴散速度極快、世代重疊嚴重且局部發生蟲量大。基于此,對靈川縣草地貪夜蛾的幼蟲與成蟲發生規律與綠色防控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 草地貪夜蛾;特點;對策;廣西靈川縣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種源于美洲熱帶的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可為害玉米、甘蔗、馬鈴薯等300多種植物。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侵入我國云南省普洱市[1],于2019年4月28日入侵靈川縣。靈川縣位于廣西東北部(東經110°07′~110°47′,北緯25°04′~25°48′),東、西、北三面環抱歷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縣域面積2 301 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8.0 ℃;年降雨量1 600~2 400 mm。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2019年,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約2 700 hm2。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調查地點位于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鎮會林村委玉米地,面積為3 335 m2。其為砂壤土,排灌能力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5%,pH值為6.0,土壤肥力良好。
1.2 調查作物
調查作物為玉米,品種為正大16。春玉米于2019年4月中旬移栽,秋玉米為2019年7月下旬移栽,行距60 cm,株距30 cm。調查期為玉米拔節期至成熟期,期間未施用殺蟲劑。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1.3.1 幼蟲調查
于草地貪夜蛾幼蟲始見期后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7 d一次進行調查。每點調查5株,共計25株。記錄調查時間、蟲口數量與蟲齡。蟲齡劃分方式為:1~3齡幼蟲為低齡幼蟲,4齡及以上為高齡幼蟲。
1.3.2 成蟲監測
在同一塊試驗地用性誘捕器進行監測,采用測報誘芯,其更換周期為30 d。性誘設備為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自秋玉米拔節期至成熟期進行監測,記錄誘捕成蟲數量。
1.4 數據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與圖表均采用Excel2016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生特點
2.1.1 為害性狀
草地貪夜蛾剛孵化的幼蟲即可取食為害,低齡幼蟲通過吐絲、借助風力擴散轉移到周邊的玉米葉片上繼續為害,初發時葉片上呈現圓形或線狀白斑。1~3齡幼蟲多隱藏在玉米心葉、葉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4~6齡幼蟲對玉米的為害更嚴重,取食葉片后形成不規則的長形孔洞,可將整株玉米的葉片食光,嚴重時可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影響葉片和果穗的正常發育[2]。此外,高齡幼蟲還會鉆蛀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及幼嫩雌穗,嚴重威脅玉米的產量和質量[3]。
2.1.2 擴散速度快
據調查顯示,于2019年4月28日在靈川縣潭下鎮大泉村委玉米地中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5月中旬普查發現,靈川縣潭下鎮、大圩鎮、靈田鎮、潮田鄉、海洋鄉5個鄉鎮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發生面積215.4 hm2。至7月下旬,全縣12個鄉鎮均有蟲情發生,發生面積為403.9 hm2。
2019年,全縣草地貪夜蛾累計發生面積為563.6 hm2。
2.1.3 世代重疊嚴重且局部發生蟲量大
草地貪夜蛾從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有發生,為害時間較長且世代重疊嚴重,在同一地塊調查可同時發現卵、1~6齡幼蟲與成蟲,且常與黏蟲、斜紋夜蛾和玉米螟混合發生。大田普查發現,靈川縣12個鄉鎮普遍發生,全縣玉米加權被害株率為2.98%。潭下鎮、九屋鎮、潮田鄉、大圩鎮及海洋鄉均發現較高蟲口的田塊。其中潮田鄉最高為害株率達62.2%,最高幼蟲達36頭/百株,蟲齡以2~4齡為主。
2.2 發生動態
2.2.1 幼蟲發生動態
調查發現,靈川縣草地貪夜蛾只為害玉米一種作物。4月28日在春玉米(拔節期)始見2齡幼蟲,且在5月26日達到高蜂期,蟲量為32頭/百株。秋玉米在8月19日與9月16日有兩個高峰期,蟲量分別為54頭/百株與72頭/百株,之后種群數量不斷降低,見表1。
2.2.2 成蟲發生動態
從成蟲誘捕結果表明,在9月初靈川縣草地貪夜蛾蟲量開始上升,至9月28日峰值,誘捕蟲量為142頭,之后誘捕量逐漸下降,但成蟲誘捕持續至11月下旬,如圖1所示。
3 結論與討論
目前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主要為玉米型,嗜食玉米和高粱[4-5],與其他作物比較,該蟲更偏好取食玉米,并更趨向于在玉米上產卵[6-8]。據調查發現,2019年入侵靈川縣的草地貪夜蛾主要為害作物為玉米,截至目前,尚未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其他作物。從田間幼蟲調查結果表明,秋玉米上幼蟲種群數量大于春玉米,可能是由于氣候等條件因素,草地貪夜蛾在靈川縣下半年發生較為嚴重,活躍時期為6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此外,在成蟲監測的過程中,發現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測報誘芯專一性較差,誘捕器中同時存在黏蟲、勞氏黏蟲與草地貪夜蛾,可能是因為草地貪夜蛾剛剛入侵我國,在性誘捕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差異,需在今后性誘捕技術中改進,從而提高誘捕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 董航順,韓海亮,徐曉芳,等.6種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控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3):476-477,483.
[2] 左言龍.2019年岳西縣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及防控[J].現代農業科技,2020(7):119,122.
[3] 耿協洲,周小萍,許愛瓊.嘉魚縣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特性及防治技術[J].湖北植保,2019(6):52-55.
[4] 張磊,靳明輝,張丹丹,等.入侵云南草地貪夜蛾的分子鑒定[J].植物保護,2019,45(2):19-24.
[5] 張磊,柳貝,姜玉英,等.中國不同地區草地貪夜蛾種群生物型分子特征分析[J].植物保護,2019,45(4):20-27.
[6] 黃芊,凌炎,蔣婷,等.草地貪夜蛾對三種寄主植物的取食選擇性及其適應性研究[J].環境昆蟲學報,2019,41(6):1141-1146.
[7] 徐蓬軍,張丹丹,王杰,等.草地貪夜蛾對玉米和煙草的偏好性研究[J].植物保護,2019,45(4):61-64.
[8] 李定銀,郅軍銳,張濤,等.草地貪夜蛾對4種寄主植物的偏好性[J].植物保護,2019,45(6):50-5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