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彤 唐一 張麗 楊熔
摘 要:在全球化視野下,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正在被廣泛地運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際交往。當代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相應口語語言能力,還需對文化差異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在處理文化差異方面具有靈活性。因此學生學習英語時,不應當局限于課本文字,還應當重視口語的作用并對英語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本項目按照四步有序進行,基本完成了項目要求,充分學習了跨文化交際案例教學相關知識和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相關經驗。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中學生;英語口語
一、引言
在揚州大學的大力鼓勵和提倡之下,小組通過申請獲得了參加科創活動的機會。該創新課題由小組成員通過現場考察和實際教學感受中提出。指導老師王金銓為小組成員提供了創新思路和知識指導,提供幫助。
本項目整個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19年5月——2019年7月前期調研階段。本階段,小組成員一起搜索資料,詢問在職教師,發放問卷,對當前的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進行了基本情況的摸底。
第二部分調研為2019年8月10日至20日。本階段中,項目組成員隨機選取20名初一學生,20名初二學生和10名初三學生進行了英語水平的前測,并制定了為期十天的教學計劃。十天后對學生進行了水平的后測。
第三部分調研2020年1月10日??紤]到第一次調研中的不完善因素,筆者在該階段進行了第二次調研。本次調研設置了課時的線上課程,并安排了前測和后測。
第四階段總結并分析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本項目按照此四步有序進行,基本完成了項目要求,充分學習了跨文化交際案例教學相關知識和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相關經驗。
二、調查內容
2010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年)》明確提出:“我國的教育與世界接軌,并且培養出與之相匹配的人才?!痹谥袑W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側重于詞匯、語法、句式的記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英語口語障礙,即無法將所學的內容以及自身想法用口語準確表達出來,但同時他們可以做到正確拼寫。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較少,僅僅停留在在記憶單詞、句子的拼寫及中文釋意層面上,英語教育的應試化造成了對英語口語教育的削弱以及偏重于應付考試的現象,忽視了英語本身的作用。正在出臺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強調要重點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且“國際視野”首次被納入素質要求之中。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指出,中學生要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能夠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缥幕浑H是不同文化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缥幕浑H需要考慮到語言行為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恰當性?;诳缥幕暯窍碌目谡Z課堂,是一個跨文化環境良好并且跨文化交際發生較為頻繁和規律的一個場所。本項目就教學策略進行觀察和分析,以典型案例為基礎,使口語教師充分意識到自身的教學策略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以及該如何規避這種缺陷,以便于在日后的基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的使用中進行教學方式的更新與改進。
本項目選擇“跨文化交際”和“英語口語教學”為切入點,以江蘇省某中學英語教育的情況為例進行分析。通過語音學、教育學、心理學、跨文化交際等多種學科理論和方法的交叉運用,采用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等方法搜集第一手材料,以尋得值得借鑒的有效工作經驗,以及面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以期最大程度地激發中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提升英語教學實用性的最大化。本項目按照四步有序進行,基本完成了項目要求,充分學習了跨文化交際案例教學相關知識和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相關經驗。以口語課堂為聚焦點的調查方式,有利于發現提升高??谡Z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對策。
本次研究在江陰市展開。選取了多名初高中生在8月10日進行了前測。前測以問卷和口語考查的形式開展,項目組成員通過查詢資料,向中學在任教師請教等方式設計出難度適中的問卷題目。問卷內容涉及5道歐洲文化常識題,5道日常用語搭配題,5道朗讀題,2道閱讀理解題和2道跨文化交際情景分析題。前測結果顯示,跨文化交際題的回答中,對文化差異的錯誤解讀普遍存在,歐洲文化常識題的平均錯誤率也相對較高,而在閱讀理解部分的正確率明顯要比歐洲文化常識題高。相對于靈活的文化解讀題目來說,樣本中的中學生更擅長應試模式的測評形式。英語的使用受到母語語法和異國文化差異的制約。在口語考察中,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問題,但回答問題有較大的困難??谡Z考察結束后小組成員對測試學生進行了了解,多數學生表示對所涉及的歐洲文化知識了解較少。如果沒有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而只是套用本國的文化和習俗,往往會造成交際障礙,久而久之容易思維固化。
由于時間節點選擇問題,本次調研實踐未能完整的完成教學計劃??紤]到此次調研測試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項目組決定完善調研方式并進行第二次調研測試。第二部分的課程初步計劃為15個課時,每次的課程內容將借助“知識圈”平臺進行發布,學生需要每日打卡,即提交作業來保證學習的質量。課程內容基于跨文化案例,涉及歐洲餐桌文化,中西方戲劇文化對比等。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筆者增加了視頻、音頻和圖片等,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受到英語學習軟件“流利說”的啟發,筆者也采用了錄音的形式講解教學材料中的重點難點。相比視頻講解,錄音講解的重點在錄音的內容和質量,大大減少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在錄音的過程中,項目組成員適當加入了電影、戲劇的原聲對白,來增加錄音授課內容的豐富性。
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第一次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程開始時會有較高的積極性,但是隨著教學計劃的推進,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有相對的減弱。因此我們在第二部分的教學安排中主要采用線上授課形式,項目組成員經過討論后決定采取教學內容錄音的方式來實施教學計劃。相比視頻教學,音頻教學注重教師英語發音和授課內容,讓學生以“聽廣播,學知識,練口語”的形式,減少了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緊張感。
通過對兩次前測與后測結果的分析比對,筆者發現基于跨文化案例教學對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后測結果顯示,學生的水平普遍有了較大的提升,測試得分也相對更高。同學們的反饋也呈現出積極的態度。
三、結語
在全球化視野下,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正在被廣泛地運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際交往??缥幕浑H能力可分為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當代中學生肩負著文化交流使命,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相應口語語言能力,還需對文化差異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在處理文化差異方面具有靈活性。因此學生學習英語時,不應當局限于課本文字,還應當重視口語的作用并對英語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诳缥幕咐虒W不僅對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有較顯著的促進作用,還能超越語言本身,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從而使得學生對英語的運用更加符合交際需要,更為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