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平
摘 要: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審美情趣、制度體系、班級風氣的總和。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長效的教育力量,是班級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班級成員走向成功的關鍵。文章將從塑造主導性班級文化、構建班級文化共同體等兩個層面闡述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的促進和影響。
關鍵詞:班級管理;文化建設;發展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030-02
班級文化既有顯性文化也有隱形文化。德育管理就是要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課程,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能夠凝聚學生的思想,提升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有利于形成和諧的教學環境。因此,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很有必要,以不斷拓寬班級德育工作的渠道,提高德育工作質量。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代表人,班級學生的組織者和帶領者,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只有有思想的人才會更好地思考和實施自己的行為,只有有思想的人才會營造濃郁的班級文化氛圍,只有有思想的人才會帶領班里的每一個成員奔向文明發展之路。在一定程度上,班級文化的風貌就是班主任思想風貌的外現,班主任的言行會起到教育示范的作用。所以塑造主導型班級文化,即倡導“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帶有文化的班級”,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例如,為了促進班主任成長,促使班主任學習先進理念,湖南省湘潭江聲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堅持開展“做智慧型班主任”論壇活動,助力班級建設。分年級成立論壇小組,定時定點,結合年級特點、班級特點,研討交流班管方法。②量身定制“班主任培訓”國培課程,更新班主任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與能力。近幾年,我校聘請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專家團隊專門針對我校班主任的工作需求,量身定制班主任培訓課程,并開展為期一周的系統培訓。③聘請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一線名優班主任來校開展講座,讓我校班主任積極參加全國的班級文化建設交流活動,學習先進經驗。④建立實習班主任機制和班主任“青藍工程”培訓機制等。通過學習交流,研討反思,我校的班主任專業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陳斯聰老師參加全國班級文化建設交流活動獲得一等獎,李美意老師被評為首屆“湖湘優秀班主任”。而且在班主任的主導作用下,各班構建了個性鮮明的班級文化體系。只有讓班主任從班級管理者轉變為班級建設者、思想引領者,班級文化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有一名合格的、優秀的班主任直接指導班級管理,這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健康人格的培養、班級文化的持續建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擔負主導責任,力爭做一個有良好的個人素養,樂學好問,知識淵博,多謀善斷,講究管理藝術,全心全意熱愛工作,有寬廣的胸懷,兼收并蓄的班級文化主導者,用閃光的靈魂去照亮和引導班里每一個人。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愛德加·沙因對班級文化是這樣定義的:班級文化是在班里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學生所認同的,并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套價值體系。它是班里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日常活動中,努力貫徹并實踐出來的,一種大家共有的行為;是即在一個班級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延續性的共同的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這種共同的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使班級學生彼此之間能夠達成共識,形成心理契約。所以班級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共同的精神文化。為了實現以精神引領人、以文化凝聚人的目標,我校做了以下嘗試。
(一)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讓學生做班級的主人
班級建設要體現民主平等。班級管理的任何一項規章制度,都必須通過班級成員的集體討論。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的班級規章制度就是民主制定的,因此,執行起來就很順利。我校的一百多個班級都是如此。例如,胡柏榆老師的“晨曦班”建設,就是分成12個小組,從組名的選擇到班級組員的分顏色板塊管理,再到小組成員間的友好競爭、合作互助,還有師生、親子開展的小組活動,形成了“晨曦班”核心的精神文化——“勤奮、爭先、陽光、創新”。在這一文化的浸潤下,該班學生積極進取,思維活躍,敢說敢想敢做,養成了獨立自主、勤于探究的好習慣。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既體現了班級個性鮮明的文化特色,又使每個班級成為一個個小命運共同體,學生以班榮為榮,自然形成了良好的班級氛圍。
(二)物化班級精神文化,讓學生形成向上的內驅力
每一個班級都會對教室進行一番布置,掛上幾幅畫,寫上幾句勵志標語,擺上幾盆花草,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意識的表現。但若是凌亂的、無意識的,或是按學校統一部署張貼、懸掛,又或是教師、學生隨心所欲按個人興趣愛好擺放某些東西,必然會造成班級環境文化或呆板枯燥、毫無特色,或雜亂無章、華而不實。班級文化布置應該是班級精神文化的物化,時刻彰顯班級共同體的特征。我校的班級文化布置已形成以下風格。
(1)鮮明的特色。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力。讓班級成員走進教室中能深切感受到“這就是我們的班級”,讓其他人走進教室感覺耳目一新,凸現班級文化的影響力,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并以此產生陶冶和教育作用,這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目標。鮮明的特色來自班級成員,來自班級成員的情趣和追求,來自班級成員的集體智慧和創造。羅果老師的班叫“鵬志班”,該班的文化特色是“寢室,溫馨的鵬文化”。以下文字源自該班學生的日記。
“寢室,是夢想起航的搖籃,我們在夢中呢喃、探索;寢室是我們的另一間書屋,我們暢所欲言,我們才情飛揚。定位夢的方向,與個性一起飛揚。從七年級文化定位開始,學生歷經兩年多的寢室布置文化熏陶,由外而內沉浸其中,自得其樂,進步成長。三年來,我們的寢室從這幢樓換到那幢樓,而我們的寢室文化名就是我們心中的家庭旗幟,哪里有旗幟,哪里就是我們溫馨的家。我們的寢室三年來每次每間都被評為‘優秀寢室。”
(2)積極的暗示。班級理想與目標需要宣傳和強化,讓班級成員時時能見到,時時以自醒、自勉,喚起班級成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意識。如胡雙雪老師是這樣解讀她們班的“jing文化”的:①“凈能生美”。“臨近開學,為了學生一到教室就能聞到文化藝術的芬芳,我誠邀了宣傳委員劉××等學生一起進行教室布置,不料劉××的媽媽也來幫忙了,她是一位優秀的美術老師。在她的指導下,原本單調的后黑板富有藝術美感,前黑板以遒勁有力的字體書寫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窗臺上擺放著生機盎然的綠蘿。潔凈優美的教室,讓每一個‘回家的學生倍感親切與溫馨。第一節班會課我給美化教室的學生及家長一一點贊,并以此教育學生潔凈本身就是一種美,勞動可以創造美。我驚奇地發現無論是在日掃還是大掃除乃至教室規范化布置中,有任務的學生認真做,沒任務的也主動加入一起做,爭做班級小衛士。”②“靜能生慧”。“開學季,我班家長定會買上一些新書,寫上自己的寄語,送到班級,充實圖書角,堅信學生能在閱讀中陶冶性情,提升修養,豐富人生。課余時間,學生最享受的時光就是靜靜地坐在圖書角,悠閑自在地翻閱著喜歡的讀本。在閱讀中,他們漸漸學會誠實摒棄虛偽,坐享充實拋卻空虛,擁有踏實舍棄浮躁,靜美而滿足地度過每一個晨昏。一次次閱讀,就是心靈的一次次修煉。”
(3)人文的氛圍。諸多班級設置“班級留言板”“互助欄”“才藝展示區”等區域。留言板上,學生間、師生間可以交流思想情感;互助欄中,大家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幫助;才藝展示區里,學生展現個人才華,豐富班級文化。這些既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交流欲,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培養,核心素養也得到了有力提升。
(三)多渠道建設班級文化,形成班級凝聚力
多彩、健康、文明的班級活動文化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塑造真實、積極的自我形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
筆者到過許多班,一進門就能感覺到有的班生機盎然,有的班嚴謹規范,有的班積極樂觀,有的班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顯出一股拼勁,有的班彌散著濃厚的藝術氣息,有的班表現出時尚的現代風采,有的班學生謙恭有禮……雖然這些都是通過班級環境、班級成員的言行和精神面貌展現來的,但都是班級精神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魔法師發揮作用的結果。一個有良好班級精神的集體是學生學習的潛在課程。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構建班級文化的指導思想和靈魂。
班級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讓他們自覺形成責任、自律、真誠、公正、合作、寬容、友愛等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我發展,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對一個群體來說,當某一種精神文化成為維系群體運作的紐帶,這個群體才真正和諧統一。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靈魂,它對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促進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世界觀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琦平,毛春暉.如何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J].教育界,2015(34):7.
[2]唐 營,侯宗蕾.創建和諧班級文化,促進學生健康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8,145.
[3]宋亞利.班級文化引領學生的思想行為[J].新智慧,2019(24):28.
[4]顧海虹.微信助力班級文化建設[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38.
[5]高 菊.淺談班級文化建設[J].神州,2019(30):197.
[6]沈 麗.如何有效發揮班級文化作用增強學生德育教育[J].世紀橋,2019(1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