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文
摘 要:近年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人數,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學校在給予經濟資助的同時,應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給予足夠的心理幫扶,采取經濟資助與心理幫扶并舉的育人策略。本文試圖通過對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與心理幫扶并舉做法的有效分析,提出家庭經濟困難且有心理問題學生的育人模式。
關鍵詞:高等學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模式;探索
近年來,安徽審計職業學院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采取困難資助與心理幫扶并舉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安徽審計職業學院為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與心理幫扶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以便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資助
由于地區差別、自然災害、家庭遭遇突發性事件或家庭成員患病、單親家庭、失業等原因,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依然存在。目前,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在校學生為7 115人,錄入貧困生庫內的貧困生為1 899人,貧困生人數占全院學生數的0.267%。建檔立卡427名。這些學生需要在資金上予以資助,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費用。
(二)心理異常學生需要幫扶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自身家庭經濟上的沉重負擔,造成的心理壓力要比其他普通學生大得多。據調查,由自卑、孤僻造成的交往障礙和由對學業、就業焦慮產生的抑郁心理,是這個群體的主要心理問題。近幾年,心理問題學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如不及時進行疏導,可能會形成學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統籌推進育人工程的需要
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把“大力促進心理育人”和“全面推進資助育人”,分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10項內容之一,困難資助與心理幫扶并舉,是落實育人工程的具體舉措。
二、主要做法和效果
(一)建立一個理念:即困難資助與心理幫扶并舉
鑒于該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群中心理異常學生人數持續增加的實際,及時化解學生心理危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該院學生資助育人的重要工作內容。2016年以來,學院黨委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資助人員的組成部分,納入資助工作的日常管理,要求資助工作做到哪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跟進到哪里,形成“資助+心理健康”的育人模式,做實做細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為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
(二)規范兩個重點:即完善機制、健全制度
1.完善機制
為了規范學生資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該院成立了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院長、分管副院長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學生處、系書記和資助、心理健康工作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系還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務站,適時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心理幫扶。
2.健全制度
為規范管理,該院制訂了《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學生資助管理辦法》等12項資助工作管理制度,制訂了《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等多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使該院的資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日臻完善和健全、管理更加規范有效。
同時,該院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監督與考核,把學生資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納入學生工作考核,既強化了政策的引導,也調動了學工人員做好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資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機銜接和良性循環。
(三)突出三項工作:即困難資助、心理篩查、心理疏導
1.困難資助
該院嚴格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嚴格履行規定程序,利用智慧資助平臺,發揮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的作用,同時進行必要的現場調查,及時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精準資助,妥善解決了他們學習、生活的經濟困難。
2.心理篩查
根據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提供的學生名單,該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對這些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測試,并形成了心理健康測評數據報告,同時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
3.心理疏導
根據測評結果對這些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按照心理健康狀況3個問題等級,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逐一進行回訪,對一級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或轉介進行專科醫院治療。目前,由于該院對這些學生十分關注,采取了積極地針對措施,實施精準施策,智慧幫扶,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基本能夠正常學習和生活。
(四)做好四個保障:持續資助、個別幫扶、人格尊重、跟蹤服務
該院按照資助育人、心理育人的要求和規律,努力為家庭經濟困難且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1.在資金上持續資助
該院在組織助學金評審等資助活動時,把心理問題的學生作為資助對象予以資助適當傾向,同時在醫藥費、困難補助等方面,充分考慮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給予救助,確保他們既能夠及時治療、恢復健康,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2.采取個別幫扶
該院將這些學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所在系根據學生的情況,遵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共同商定幫扶辦法,確定輔導員、心理咨詢師予以個別幫扶,同時培訓和指導學生干部在生活、學習上默默幫助他們,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3.始終尊重學生人格
考慮到這些學生比較敏感,在進行人文關懷時,注意提供人性化服務。例如,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保密,不公開學生家庭困難信息,不在公開場合找學生談話等。老師時時刻刻在關心他們,同時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時時處處在別人的注目和監視下,有效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和打擊。
4.做好跟蹤服務
該院根據近幾年來資助工作的規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從學生入學直到學生的畢業,始終跟蹤做好家庭經濟困難且有心理問題學生的跟蹤服務工作,確保他們成長成才。期間,做到嚴把“四關”。即入學篩查關,主要是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重點人群關,主要是對具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確定為重點幫扶對象,實施重點管理和跟蹤服務;重點時段關,主要在學生入學、考試、離校之際、重大選擇等敏感期、問題多發期等重要時間段,采面詢、輔導、跟蹤回訪等方式,了解學生情況,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防范危機事件的發生;危機干預關,主要是進一步完善該院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執行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方案,實行院、系聯動機制,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有效預防了危機事件的發生。
三、思考和建議
(一)精準識別
精準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和心理異常學生是做好服務的基礎。傳統的方法是學生本人提供相關資料,由輔導員和同班同學進行觀察后,進行認定。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可以借助智慧資助管理平臺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智慧”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他們必要的經濟資助,實現“應助盡助”;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可以借助“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系統”進行心理健康情況測評,篩查出心理異常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心理幫扶。
(二)加強教育
近年來,全國高校均開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面向的主要是全體大學生,而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不足。為此,高校應通過資助政策宣傳、勵志人物的事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輔導等方式,從認知、情緒、行為等多方面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導他們克服自卑,樂觀向上,自尊自強。
(三)個性服務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和表現的癥狀多種多樣。因此,高校為該群體的學生服務在方法上也應該靈活多樣,即提供個性化服務。要為他們建立檔案,從資助、心理幫扶、個人成長、就業等方面予以跟蹤指導,及時提供服務,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0-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盧鍇鋒,董雅潔,尚文晶,李寶芬,李曉敏,何雪娟.承德市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9,36(3):268-270.
[3]李清敏.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淺析[J].社科縱橫,2019(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