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強 冷啟妮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多層螺旋CT掃描及其重建技術在診斷腸梗阻中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2019年5月的時間范圍內,選擇我院90例疑似腸梗阻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用CT掃描,以手術病理證實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CT診斷對腸梗阻的診斷結果。結果:CT診斷分析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7.56%(80/82)、62.50%(5/8)、94.44%(85/90),Kappa=0.715,手術病理診斷的結果與CT診斷結果之間具有良好一致性。結論:多層螺旋CT掃描及其重建技術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準確性都較高,可以清晰了解患者梗阻的位置、梗阻的病因以及梗阻的病情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多層螺旋CT掃描;重建技術;腸梗阻;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3;R574.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4.07
The Effect Analysi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and Its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ANG Zhi-qiang, LENG Qi-ni
(Zhaoyuan C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mage Division, Shandong 2654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and its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To select 90 suspec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from 2017.5 to 2019.5, who were given CT scan, thei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CT scan in according with the surgical pathology confirmation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It showed that,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by CT analy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97.56%(80/82), 62.50%(5/8), 94.44%(85/90), Kappa=0.71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CT diagnosis are consistent.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and its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features higher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t can clearly locate the patients obstruction position, cause and the obstruction degree, it is worth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由任何原由致腸內通過障礙都統稱為腸梗阻[1],屬于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癥,臨床癥狀為腹痛、嘔吐、停止排便以及腹脹等[2]。腸梗阻由于病因復雜、患者發病急且病情變化快,有較高致死率[3]。所以對腸梗阻進行精準的早期診斷,可以幫助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臨床上,醫生需明確疑似腸梗阻患者的梗阻具體位置以及病變原因與程度。常用腸梗阻檢測方式為鋇劑造影和腹部平片[4],兩者均有檢測上的局限性,CT檢查是近年來臨床反響不錯的腸梗阻檢測方式,其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準確性都較高。本院就多層螺旋CT掃描及其重建技術對腸梗阻的診斷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做出如下報告。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共90例疑似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最小21歲,年齡最大65歲,平均年齡為(42.43±20.57)歲,伴隨有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
納入標準:
①臨床上疑診為腸梗阻并由X線片明確診斷。
②臨床上懷疑為腸梗阻但未經X線片明確診斷。
③本次研究前,了解本次研究原由和檢測方法,屬于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
①經過我院CT檢查但未于我院就診。
②于我院就診但未經手術病理證實的患者。
③因種種原因不接受配合調查。
1.2 方法
90例疑似腸梗阻病例均用CT掃描,多層螺旋CT儀器參數:電壓120KV,管電流200-400mAs,層間距5mm,層厚5mm,重建層厚1.25mm。患者采用仰臥體位,掃描范圍從恥骨聯合到膈肌頂部。增強掃描的時候需要靜脈注射80-100ml的碘海醇(國藥準字H20066469)作為造影劑[5],3ml/s的注射率,注入量可依據患者的體重在1.5-2.0ml/kg范圍內進行調整。掃描完畢后將數據打包上傳到工作站,之后進行圖像的重建工作,重建橫斷面的圖像,進行STS-MIP(滑動薄層塊最大密度投影)、CPR(曲面重組)以及MPR(多平面重建)的圖像后處理以獲得相應的影像圖片,由我院兩位CT診斷資深醫師進行CT片分析,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腸梗阻。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證實結果作為金標準,CT診斷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真陽性/確診陽性)、特異度(真陰性/確診陰性)、準確性(真陽性與真陰性之和在總例數中所占比例),并計算其與手術病理證實結果之間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例、百分比,采用卡方檢驗,設計腸梗阻診斷結果分析四格表;診斷結果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
2 結果
經過手術病理診斷,90例疑似腸梗阻病例中,共有82例患者證實為腸梗阻。CT診斷分析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7.56%(80/82)、62.50%(5/8)、94.44%(85/90),見表1;經一致性檢驗發現,Kappa=0.715,手術病理診斷的結果與CT診斷結果之間具有良好一致性。
3 討論
作為胃腸科中的一種常見疾病[6],腸梗阻發病快,不及時治療會引發休克、毒血癥甚至導致死亡,如果早期未檢測出腸梗阻,對患者健康是個巨大的隱患。腸梗阻的病理特點:因腸道蠕動的增加導致梗阻處以上長管,從而引起了腸管的擴張,梗阻處以下的腸管發生塌陷,腸腔內部壓力升高致使患者發生酸堿失衡、嘔吐的現象,甚至會出現腸壁學運障礙、腸壁充血水腫。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與腸壁的增加會造成腸壁出血產生的液體滲透入腸腔,令患者的血容量下降。患者體內的腸容物會因細菌大量進入腹膜而致腹膜炎,腸壁因缺血而壞死或潰爛,最終令患者休克而死。腸梗阻的病因主要分為三點:①腸道本身的病變所致,大多由腸道腫瘤所引發;②腸道外病變,多由外科手術的腹膜炎癥引起;③腸道內病變,是膽石癥的一種并發癥,多發生于老年患者,死亡率很高。臨床上通常采用影像學檢測與患者癥狀表現結合來進行確診[7],透視與X線片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測方法。X線片在腸梗阻檢測上的檢出率比較低,平片的分辨率也較低,不能有效判斷出患者病變位置與病因,存在局限性。造影檢查可以提高診斷的正確率,但由于無法適用于急性腸梗阻或體弱的患者,因此在早期腸梗阻診斷檢測中往往會有誤差,不少腸梗阻疾病患者因X線片檢測的錯診或漏診導致耽誤治療時機。
CT診斷中,經過多層螺旋CT的發展,其分辨率與密度較高,可全面而快速掃描大范圍目標(整個腹腔),且CT檢測使用橫斷面成像可以有效避免組織重疊造成的影響,易發現腸梗阻患者腸壁與腸腔內外的腫塊、水腫以及腸壁增厚等現象,可以幫助醫師判斷患者的病因與檢查梗阻位置,還可以評估腸梗阻的病情程度,方便醫生為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CT檢測可以通過圖像重建,對各段腸管走向進行動態追蹤,依照移行帶位置、腸袢形態與分布等綜合分析,對腸管梗阻位置做出準確判斷。CT診斷由不同厚度和角度去展示病變位置與周圍組織,可有效提高該疾病的診斷率。圖像后處理在臨床受到廣泛應用,在腸梗阻的診斷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CPR后重建技術能動態跟蹤患者的腸管,把迂曲腸管展現在一個平面內,直觀地展示出梗阻的“移行帶”。MPR后重建技術可以消除像素(所選平面以外)的重疊,完全顯示重組的平面內像素,從三個方向(X軸/Y軸/Z軸)顯示器官和病變部位的解剖部位細節情況,明確梗阻點與周圍器官組織的關系。STS-MIP后重建技術可以重建高質量的血管造影與三維圖像在任何的掃描位置,能對血運性腸梗阻診斷起到重要作用。
CT診斷可以明確腸梗阻的病情程度,幫助醫師制定患者臨床治療的方案,從而為患者進行準確的手術以治療腸梗阻。由本研究數據結果可知,CT診斷分析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7.56%、62.50%、94.44%,手術病理診斷的結果與CT診斷結果之間具有良好一致性。說明CT診斷分析對腸梗阻的診斷靈敏度、準確性都較高,可以減少漏診與誤診的幾率,使腸梗阻患者能得到相應的早期干預與治療,避免病情的惡化。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CT診斷對結腸梗阻、小腸梗阻與大腸梗阻之間區分的準確性較高。使用CT可以診斷出梗阻的病情嚴重程度,一般根據遠端的腸管內徑和近端的腸管之間的管差分為3種程度:25%-50%為輕度,大于50%的為中度,完全萎陷為重度。
對本次研究采用CT診斷腸梗阻疾病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優點是:無創,高密度高分辨率,可通過橫斷面觀察病變位置組織結構,通過后期重建,可以更好地判斷患者梗阻的位置、病因以及病情程度,對腫瘤而引起的情況能更清晰明了地觀察。缺點是:增強掃描并診斷患者腸缺血情況的特異性不高。
因此,對腸梗阻的診斷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及其重建技術,可以明晰患者梗阻的位置、梗阻的病因以及梗阻的病情程度,對腸梗阻的診斷準確率有較大提高,為醫師給腸梗阻患者制定有效的醫療手段提供依據,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 1 ]陳金萍.螺旋CT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及意義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23):164-165.
[ 2 ]陳浩.腹部X線與CT掃描診斷急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J].社區醫學雜志,2018,16(2):77-78.
[ 3 ]文華波.多層螺旋CT掃描在急腹癥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8):156.
[ 4 ]貝晶晶,邱敏華,吳加滿.16排螺旋CT對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診斷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8,28(24):3009-3011.
[ 5 ]王均慶,陸風旗,張雷等.膽內瘺的MSCT影像學特征及其診斷價值[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8,24(10):687-691.
[ 6 ]吳白龍,劉浩,盧虹等.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在膽石性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8,37(2):183-185.
[ 7 ]林玲玲,宋樟偉,趙雅萍等.多層螺旋CT與超聲對腸重復畸形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11):1939-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