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沂真 李健



摘要:探索可持續設計的方法,并提出創新設計方案。描述牛仔文化和牛仔服裝的起源和發展,梳理分析牛仔服裝可持續設計的案例。得到牛仔服裝的可持續設計方法以及適應牛仔服裝可持續設計的應用案例。通過描述牛仔文化,分析牛仔服裝以及可持續設計的案例,設計出適應牛仔服裝可持續設計的案例。
關鍵詞:牛仔文化?;服裝?;牛仔面料;?再設計;?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TS94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8-0011-03
引言
牛仔文化及服裝的長久不衰,以及時尚的快速發展讓這一品類服裝始終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追求潮流和過度消費造成的資源消耗,造成了環境不可逆的污染。結合牛仔文化和牛仔面料的可塑性以及牛仔面料后整理工藝的多樣性,從中探索出新的設計方式,對其進行創新再設計。
一、牛仔文化和牛仔服裝
20世紀50年代,西部牛仔在好萊塢的興起,成為美國文化的一種象征,60年代的嬉皮士讓牛仔服裝也成為這一文化的產物。自由,叛逆,獨特的牛仔形象也隨之印在世人心里[1]。
(一)牛仔文化與形象
牛仔文化起源于美國新墨西哥洲,但其產生與西班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當時,在美國東海岸眾多殖民者中,只有西班牙人不是因為躲避政治和宗教迫害。他們有獨特的畜牧方式,有著過人的膽識和紳士風度,并且善于表現自己。正是因為如此獨特,使得他們對后期美國牛仔文化以及牛仔形象的影響。那種頭戴墨西哥式帽子,腰挎柯爾特手槍,并配子彈帶,身著牛仔褲皮上衣,腳穿帶刺馬丁皮靴,頸圍方巾的形象被大家認知。美國西部著名電影《關山飛渡》將這一形象描繪得非常到位;電影《西部往事》中描繪了這些西部牛仔的生活,其生活環境極其惡劣,長期生活在塵士飛揚中,由于他們長期在野外放牧,所以蓬頭垢面,形象不堪[2]。但即使這樣的環境,西部牛仔們依然擁有著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也因為他們的形象讓牛仔服裝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和延續。
(二)牛仔服裝起源及發展
當今所接觸的牛仔服裝的形制大多來自西部牛仔形象。談及牛仔服裝的起源,李維·斯特勞斯(Strauss)和雅克伯戴維斯(Jacob?Davis)是典型的代表人物。1853年,斯特勞斯為處理賣不出去的帆布,做了一個變通:李維斯特勞斯因加州淘金熱而前往舊金山,發現礦工抱怨褲子總是破洞,淘到的金子也總是從口袋處滑落,為此他將最初帶來銷售的作帳篷用的帆布做成了褲子給到工人們,工人們非常滿意這一改變,斯特勞斯也因此一舉成功[3]。1860年,戴維斯將馬鞍上的撞釘裝在口袋直角處,使牛仔褲更加牢固。1873年,李維斯特勞斯和雅克伯戴維斯成功獲得牛仔褲的創造者專利。1876年正式打開牛仔褲的歷史,從此牛仔褲被正式投入生產。除了這兩位牛仔褲的創造者之外,還有一位,名字叫亨大衛:李(H.D.LEE),1926年亨大衛:李將懷特肯:賈布森在1893年發明的拉鏈正式用在褲子上,世界上第一條拉鏈牛仔褲誕生。1943年,李維斯的“501”被宣布稱為戰爭必需品而被分配給美國大兵,也因此影響了整個歐洲。
不管是牛仔文化還是牛仔服裝文化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從一開始只是因為面料的耐磨給予礦工的便利到后來成為時尚界的寵兒。20世紀50年代“牛仔”成為美國文化的一種象征,隨著那個時期好萊塢西部片的流行,牛仔文化也隨之流行起來。20世紀60年代與波西米亞風格的碰撞,使這一時期的牛仔服裝變得豐富多彩。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重金屬搖滾樂,青年文化運動也將牛仔褲視為一種青年精神,并賦予牛仔文化以反叛,自由,顛覆。196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舉行的反越戰集會上,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穿著牛仔褲。同時期的1969年,伍德斯托克(Woodstock?Rock?Festival)反戰音樂會上約有40萬男女青年穿著牛仔褲,足以說明牛仔服裝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的標志。
二、牛仔服裝的可持續設計
資源的浪費與匱乏,環境的污染給設計師對服裝的可持續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已有的廢舊服裝進行回收再利用或是用新的環保的方式進行設計,賦予服裝新的價值,讓消費者在感受美觀的同時也感受到環保的理念4。
(一)可持續設計概念
牛仔服裝的日趨流行,從時尚的視角去看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龐大的需求量以及生產量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不容忽視,服裝紡織業是僅次于石油業污染最嚴重的產業,牛仔紡織業的背后所帶來的污染更不容忽視。《時代》雜志2007年對美國某品牌旗下一款牛仔褲制作所需資源進行了一次調研,發現牛仔褲從一開始到成品,需耗費3480升水,相當于一個成年人50年的飲水量,但這些污染是可以避免或盡量減少的。
服裝設計可持續性以人為本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要兼顧子孫后代的生態系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服裝的時候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及運用可持續設計手法進行設計創作,其中牛仔服裝的可持續設計方法包括:可持續的面料,可持續的裝飾,以及運用一些特有的設計手法對廢舊服裝進行改造等,從而得到一件新的服裝。
(二)可持續設計方法
服裝設計在進行可持續設計時,需要將科技,能源,材料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牛仔的可持續包括面料處理方法及工藝的可持續,設計思路及創新的可持續等。
牛仔面料的處理有很多途徑,包括水洗和噴須等。水洗有很多種,普洗是最簡單的水洗,是對牛仔面料進行退漿,使厚重硬挺的牛仔面料達到較為柔和的效果。第二種是石磨洗,用不同的石頭種類打磨牛仔面料以達到不同的石磨洗效果。第三種,砂洗是借用一些堿性,氧化劑助劑等讓面料褪色后帶有一定陳舊感。第四種,雪花洗是經過特殊洗滌后使面料呈現出雪花圖案的方法。而噴須是用噴槍把高錳酸鉀溶液按設計要求噴到服裝上,發生化學反應使布料退色。但是牛仔面料長期使用水洗與石墨洗的方式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處理不得當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近年來,許多服裝企業與設計師對牛仔面料以及再設計牛仔服裝的可持續方面做了很多嘗試:
1.牛仔面料表層整理方式。經過退漿、絲光等整理后,利用機械在其表面進行覆膜形成預期的效果,如光澤感,封蠟感,或是將功能性助劑附著在其表面以達到更多的功能性,防水隔熱,抗紫外線,阻燃等,讓一種富有多年歷史的面料充滿未來感。例如,中國服裝設計師陳聞在2018春夏系列中(圖1),綜合時尚與科技將東西方文化相融,讓西方的涂鴉以及中國的潑墨以印花的形式呈現出來。他不拘于單純的設計,同時與纖維織造領軍企業合作,按照原始牛仔面料的織法對于天絲纖維面料進行再造,使原本看起來堅硬的牛仔面料變得柔和且更具垂感。
2.激光水洗代替傳統水洗。臭氧去色和全酶去色替代原始的褪色工藝,不僅降低水的消耗和化學品的污染量,還能夠實現更多的后處理效果,其所耗人力和物力資源都會相對較少。Scott?Morrison在2020早春度假系列從細節入手進行設計,一條前紐扣式丹寧牛仔裙使簡單的牛仔裙帶有一點性感和活潑(圖2)。該系列使用了特殊的水洗工藝,利用激光技術取代化學處理來進行實現水洗過程。陳聞的2019秋冬系列,通過“極致環保”、“感受科技”、‘溫暖復古”三個系列詮釋牛仔面料的時尚與功能性,通過豐富的激光水洗工藝和石磨雪花效果(圖3),將藝術與創意都以更為環保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也比普通水洗呈現出更為豐富和多變的外觀效果。這些面料的處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減輕了原本牛仔面料對于自然環境的污染。
3.牛仔面料再造[5]。面料再造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化學手段,例如,通過染色對面料處理,形成凹凸,褶皺等肌理。另一種是通過對面料的加減法例如刺繡,鏤空,抽紗,撕扯,爛花等,使面料具有浮雕凹凸之感。使用不同的手法對牛仔面料進行再設計也可以達到可持續。Antonio?Marras在2018春夏系列上使用了面料加法(圖4),在牛仔衣片上使用金色刺繡,花朵及亮片的立體裝飾,讓一塊原本單調的面料變成為了一塊華麗的面料。韓國時裝品牌KIOK在2016秋冬系列中對面料做了減法處理,對牛仔的破爛式的表達,如同70年代朋克風格全身夸張的鉚釘裝飾以及極度夸張的終極撕裂感,牛仔面料和格紋面料的拼接重組更是讓這種撕裂感發揮到極致。面料的再造實現了牛仔的可持續設計。
4.仿牛仔面料。利用其他面料進行仿牛仔面料處理以達到牛仔面料的視覺效果。最初牛仔們在膝蓋處加上牛皮護膝,在腰間或后背綴上流蘇,牛仔服裝中流蘇的運用一直延續到現在。流蘇的處理,目前可以使用廢舊牛仔面料進行裁剪而得到,或是使用其他面料制作出牛仔面料的效果。Dior2018春夏高級成衣系列中,搭配牛仔面料以及流蘇拼接蕾絲,利用針織工藝織造出牛仔效果的流蘇上衣(圖5)和半裙,與牛仔面料搭配出深淺不一的層次感。
Bethany?Williams在2019秋冬系列中,借鑒藝術家的繪畫,將阿德萊德當地的人和環境也融入其中,一如既往地堅持環保和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將牛仔夾克用不同的凌亂圖案進行拼接,褲子也是由有機面料制成,還將廢舊報紙進行涂蠟做成編織狀,讓這些原本已經被遺棄的廢舊物又重現了另一種生機(圖6),從另外一個角度實現了牛仔服裝的可持續性。
5.廢舊牛仔面料再利用。Re/Done品牌一致直專注于將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到服裝設計中。2019早春度假系列(圖7),整個系列的牛仔夾克都用可回收的材質進行制作,其中一件連衣裙是由很多廢舊牛仔服裝通過剪取不同的局部重組得到,環保又時尚。GypsySport2019春夏系列中,選取大量牛仔布為主的面料,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牛仔面料以及其他輔料都是重新加工利用的。
6.拼接和重組61。日本服裝設計師Junya Watanabe在2019春夏系列用解構思維賦予牛仔最有趣的靈魂,大量帶有破舊感的牛仔布以及不同質感、不同深淺的牛仔布進行拼接和重組。將牛仔服裝的部位拆解重組,與其他面料的融合碰撞,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設計。利用牛仔布的硬挺制作出具有時尚感的廓形,將牛仔服裝局部加以設計放大,以及將牛仔布的陽剛感與紗的溫柔感相融合,在展現陽剛氣息的同時又不失女性氣質。(圖8)Nika Medisan在2019秋冬系列中成功展現環保人造皮草大衣,將仿皮毛與牛仔面料拼接,讓仿皮草增添了時髦感,讓牛仔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詮釋。
三、牛仔服裝的可持續創新設計
牛仔本身給人以陽剛之氣,提起禮服可能很少會想到牛仔面料。禮服一般是在正式場合或舉行儀式時穿的服裝,基本以裙裝為基本款式。本文嘗試用這種非常規的表達方式加以設計和組合進行可持續的牛仔設計,給牛仔以溫柔感。
設計1:圖9,燕尾服式禮服。燕尾服本身是歐洲男士在正規特定場合穿著的一種禮服,脫胎于中世紀歐洲的宮廷禮服。基本形式為前短后長,西裝領造型。且后衣片為燕尾樣式,色彩多以黑色,其表現為嚴肅,神圣。以燕尾服為靈感基礎,此款設計是一款前短后長,三層拼接禮服裙,收腰設計及領子部分單獨設計為一個蝴蝶結樣式的chocker。禮服裙牛仔面料使用激光水洗的方式呈現出噴墨式圖案,三層牛仔面料從淺到深一個漸變樣式,視覺上更有層次感。上半身前門門襟的銅扣為廢舊回收材料,達到綠色可持續理念。讓禮服在不失莊重的同時又擁有時尚感。
設計2:圖10,修身禮服的款式。修身禮服展現女性曲線美,且露出肩部的樣式讓禮服裙又多了些小性感。腰部蕾絲的若隱若現更是成為整條禮服裙的點睛之筆。裙擺將牛仔面料與水鉆、紗進行結合,脖頸處領口以及袖子的條帶均用廢舊牛仔面料裁成條狀進行編織,并在胳膊處留有長度而呈現流蘇的效果。牛仔禮服裙側面開叉與藍色的薄紗作拼接,不同深淺的藍色讓本身單一的牛仔多了些層次感,牛仔與薄紗的設計也讓禮服裙帶有幾分活潑年輕。
設計3:圖11,蓬蓬裙禮服。禮服裙整體采用拼接方式,利用廢舊牛仔面料,經過裁剪重組拼接,以及將牛仔面料按顏色進行分布。左衣身片采用回收廢舊牛仔面料進行幾何圖案拼接;右衣身片采用牛仔面料與蕾絲拼接為整條禮服裙增添一些性感;裙擺采用紗質面料打底達到蓬松質感,每層紗上面附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堆繡,每一片堆繡都采用回收廢舊牛仔面料進行裁剪縫紉,層層疊加的堆繡讓整件服裝的設計顯現的更富有儀式感。
設計4:圖12,抹胸式禮服裙。禮服裙的重點是面料,款式為基本抹胸款,裙擺為A形插片設計。面料采用藏族特有天然羊毛面料——澤貼爾與氆氌,澤貼爾是一種純手工編制的羊毛嘩嘰產品,質地柔軟;氆氌采用優質羊毛編織稱細密結實厚重的組織。色彩采用深淺交替的藍色搭配。其中淺藍色為柔軟的澤貼爾面料,深藍色為較硬挺的氆氌面料,這樣一深一淺,一硬一軟,層次突出。人工織造,天然染料染色。為達到牛仔面料的磨毛效果,對氆氌面料進行梳毛和起毛工藝處理。
結語
服裝可持續設計已成為一種趨勢,在環境問題嚴重污染的紡織產業中,對于廢舊服裝進行回收利用,和設計師的創新設計對其進行再創作。使用高科技和新的設計方法減少服裝產業對其、環境所造成的污染,讓服裝再設計成為一種可持續手段。讓服裝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對整個社會和生態的平衡發展做到兼顧。
參考文獻
[1]龔勤理.論時尚牛仔文化[J].裝飾,2005(08):102.
[2]郝敏.當代美國電影中都市牛仔形象的文化解讀[J].電影文學,2017(16):43-45.
[3]張惠光,羅律編;李嬋譯流行時尚設計牛仔褲[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4
[4]程煜.基于牛仔時尚的可持續服裝設計探究[J].北京服裝學院,2018.20-21.
[5]馬亦驊面料再設計在牛仔服裝中的運用[J].國際紡織導報,2009.
[6]鄧鴻瀅.拼接設計在環保牛仔服裝中的應用[J].東華大學,2017.
[7]劉昱雯,吳衛英國服裝設計史上的傳奇——亞歷山大麥昆作品探析[J].設計,2017(13):45-47.
[8]李千惠高街時尚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J].設計,2018(19):10-112.
[9]吳佳樂,劉春燕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8(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