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湖北省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發展要從新零售業態趨勢。國內外零售企業轉型大勢、湖北宏觀經濟戰略和零售企業發展基本態勢的視角研究,文章提出符合實際且具有指導性、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建立具有特色的轉型發展模式。
關鍵詞:新零售;業態;體驗
湖北省零售行業需要搶抓新一輪零售業態轉型機遇,通過創新推進、結構改革、內部治理、轉型升級,整體做大做強湖北零售企業,形成與新零售發展相適應,具有競爭實力、創新活力、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零售業發展的市場主體。根據這一轉型思路,湖北零售企業轉型著力點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由學習跟跑型向創新引領式轉型,提升企業品牌信譽度和競爭力
湖北零售企業即便如武商、中商、十堰新合作超市這類進入全國百強的零售企業,鮮有創新舉措在業內具有引領性影響力,與蘇寧、國美、銀泰等差距較大,與阿里、京東不在一個層次上。傳統商業模式下,零售企業守好攤子就可以維持,但在新零售模式下,競爭空前激烈,創新引領型企業,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憑借其強大的資源、資金和技術優勢,不斷攻城掠地,而守城型甚至跟跑型企業,則呈跟進乏力,城門失守之勢,生存空間越來越窄。一些中小企業生存維艱,紛紛關門。家樂福這樣的國際零售巨頭,由于戰略決策失誤和管理變革滯后,漸失創新引領能力,自2009年走下坡路,2010年逐漸關閉門店,2011年被沃爾瑪反超,到2019年被蘇寧收購。曾在中國有超百家大型超市,鮮有競爭對手,享盡品牌紅利的零售巨頭,已是鉛華洗盡,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湖北零售企業向創新引領式轉型主要分三個層次三條路徑。一是武商、中商、中百、合作、漢商這類品牌企業,要加大創新力度,推出體現新零售發展趨勢的新業態、新舉措,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競爭力。二是具有較強實力的零售企業,可以通過并入重組,引進合作,精準發力等舉措,集中在某一方面創新發展,實現單兵超越,尖峰引領。三是在中小企業群中培育創新型的獨角獸零售企業,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潮流引領時尚。
向創新引領式企業轉型路徑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重塑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確立不進則退、無新必衰的理念,善于抓住機遇,勇于大海弄潮,敢于爭先求勝,克服湖北企業普遍存在的四平八穩、平安過好日子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二是著力企業管理團隊建設,關鍵是選聘具有戰略眼光和執行能力的職業經理,摒棄官本位思維,改善企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三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引進和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重點要在吸收引進零售業態戰略分析師、大數據分析師、互聯網技術應用開發師等關鍵性人才,為企業轉型、創新引領提供強大的技術人才支撐。
二、由單元數據分析利用向全鏈路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型、共享型、無界型新零售業態
應用大數據引領零售業發展已是零售企業普遍的行為方式。湖北零售大企業乃至一些中小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數據鏈,用數據支撐實現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武商中商集團在這方面走在前列。但從全局看,湖北零售企業大數據的應用還處在較低層次,尤其是全鏈路數字化建設滯后,還只是數字的單項分析和單向運用。因此向全鏈路數字化轉型是零售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智慧零售、共享零售、無界零售的必然趨勢。全鏈路數字化建設,是指零售企業對零售產品生產、物流、銷售、金融、消費者及其它與零售行為相關社會組織的數字化鏈接,實現多端點、多向度、多層次,智能化的數據利用與零售價值的創造與增值。大數據不僅改變了零售的商業模式,改變了商業行為中的要素與相互關系,而且拓展了零售的價值鏈,實現零售行為方式的價值再創造。
一是與消費端的鏈接,對消費群體的價值理念、消費習慣、行為偏好和消費意愿有精準把握和智能分析預測,實現對消費者個性化推送和智慧消費的引導,拓展零售服務的價值鏈。
二是生產端的鏈接,實現消費數據對生產的引領增值,使智慧生產、智能制造、個性定制、產品創新、工藝改進有更加科學、更加敏銳、更為精細的數據依托,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
三是與流通端的鏈接,通過對零售數據的智能化處理,使流通企業實現最少環節、最佳線路、最快流速的物流配送,減少庫存,優化倉儲,縮短流程,加快流速,精準預期,提升效率,構建智慧物流。
四是與金融等社會相關端的鏈接,實現數據共享,綜合利用,提升零售業的社會價值。
三、由線上線下獨立經營向一體化融合轉型,打造集商品銷售、體驗、休閑一站式場景中心和社區便利店、農村電商的商業網絡體系
從新零售發展態勢,湖北城市化進程和零售企業現狀看,湖北零售企業在業態上要在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前提下,重點完善三種零售業態。一是以武商、中百、漢商、新合作等實力企業為主體,以綜合購物中心為依托,打造滿足消費群體一站式購物需求的規模商圈,引入餐飲服務、親子游樂、音影觀閱、藝術展示、體育觀評等體驗元素,實現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店內體驗線上下單,營造綜合型體驗式購物廣場。武商的武廣商圈是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案例。二是以小超市、便利店為依托,建立更加靈活、更加便捷的社區零售網絡。引入無人零售、自助零售、24小時零售等新業態。打造這類以生鮮生活必需品為主打的社區便利店,具有廣闊空間和發展活力,既是對大型購物中心必不可少的補充,也可在滿足人們日常便利消費的同時,作為溝通線上線下消費的媒介,成為線下配送店,快遞代收店,數據采集點,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聯動。湖北零售企業在這一零售業態中具有本土優勢和不可取代的地位。要發揮網點眾多,渠道通暢,物流便利,服務周到等資源優勢,加快企業門店轉型和智能升級,提升服務標準,打造金牌名店,實現社區便利店的價值拓展和增值,使其成為湖北本土零售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領地與支撐。三是大力發展電商與門店相結合的農村零售商業,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建立產、銷、用三方信息連接與互動機制,推進農村零售業態轉型和消費方式升級。
四、由營銷商品、服務跟進的行為模式向營銷品質,服務升級轉型,拓展和放大零售價值鏈
新零售是以人為本的銷售,消費者價值導向是其本質特征。與傳統零售重在通過獲取批零差價,保障零售企業效益不同,新零售在重視規模效益、集群效益的同時注重營銷品質,服務增值已成為必然選擇。品質為王,服務制勝是新零售重要特征。營銷品質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商品品質,以商品品質保障提升平臺和店面信譽度、以及消費群體的粘附度,增強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和長遠效益。二是提升服務品質,拓展服務價值鏈,構建多端雙回路服務機制。以零售為中心,鏈接消費端,實現售后跟蹤問效,信息儲存,意向分析,個性推介,定制消費,使顧客享受消費,智慧消費,在保障和提升顧客消費價值的同時,創造企業的服務價值。鏈接生產端,實現產品零售數據分析,消費評價,市場預測,幫助廠家提升產品品質,促進智慧生產,智能制造,在生產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拓展零售服務的價值創造和社會效益。鏈接物流等社會端,在共享智慧零售資源的過程中實現零售與相關方的雙贏乃至多贏。
五、由重零售成本效益向經濟效益和人才隊伍并重轉型,搶占新零售人才高地
新零售競爭既是實力品牌競爭,更是創新發展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湖北零售企業競爭力不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明顯短板。新零售人才隊伍建設也呈現馬太效應,阿里、京東、國美、蘇寧等巨頭公司吸才能力強大,旗下人才濟濟,而中小零售企業不僅難以引進高端人才,一些優秀人才還紛紛流失。這種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現象在湖北零售企業中明顯存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靠高薪聚才,對大多數湖北零售企業來說并不現實,因此必須轉變思路,創新吸才聚才機制:一是推行技術合伙人制度,以技術參股、技術分成等形成吸引高端人才。二是推進技術合作,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科技企業加強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項目建設。三是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定點定向定制式培養所需人才,壯大企業自身的技術團隊。四是實施科技專項重獎制度,激勵出成果出人才。人才決定未來,只要在新零售技術人才高地建設上有一席之地,保持創新活力,湖北零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贏得主動。
六、結語
湖北零售業和零售企業雖然在零售業態改革與轉型的跑道奮力跟進,但是湖北零售企業發展狀況與湖北在中部實現率先崛起的宏觀戰略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湖北作為經濟貿易大省、武漢作為經貿強市的歷史地位不相適應,湖北零售企業需要奮力拼搏,搶抓機遇,加快轉型,在新零售發展大潮中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1]徐苗.新零售業態發展動因與路徑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
[2]張艷.新零售商業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0).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思政處指導性項目“互聯網時代湖北省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編號:17G170)。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