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娟
摘 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要在新課改深入發展的情況下,全面探究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以創新的理念作為解決問題的思想指導。一方面,要用創新理念研究具體的教學對策;另一方面,要用創新的方式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一切從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出發,以科學的、有效的、多樣的教學對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育發展中的深入,農村教育要緊跟時代潮流,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尤其是在傳統理念較為突出的農村教育中,更要以新的理念進行相應的教學對策研究,用創新的方式改進農村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小學是學生受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小學語文教學所采取的的教學策略將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要優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新課改的要求和內容,挖掘出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對策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不僅收獲知識,而且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發展。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在大部分農村小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年齡較大或教師的教育水平往往以中師和高中畢業為主,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往往認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體、中心地位,而忽略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所設計的課堂內容與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不相符,這往往導致部分小學生不適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以學習部編版語文四年級《鐵杵成針》的內容為例,這篇文言文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復雜,以小學生的能力必須要教師的深入教導才能理解。但是有的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或以自我中心認為課程內容簡單,對課程內容快速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領悟所學習的課程內容。這就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未結合小學生當前的知識能力接受程度規劃教學內容。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念不僅未能夠根據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而且因為學生學習起來難以適應此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傷害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大部分農村地區中,一開始所具備的教學條件和教學基礎較差,缺少先進的教學設備,而當前這樣的情況已經大大得到改善。但正因為早期教學條件的缺乏,導致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普遍以傳統的粉筆教學為主。即使現如今教學條件已經改善,許多教師仍然未適應新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依舊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有的農村教師以粉筆形式一邊在黑板上寫滿內容,一邊講解,難以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學生也同樣繁忙,既要匆忙的看著黑板的內容馬上記下筆記,還要耳朵也跟上聽懂教師的講解。而且因教師板書未突出重點內容,有的學生會將許多不重要的內容全記下來。這樣的教學,使教師難以觀察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對課堂的掌握和控制力不足;也難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要一會兒走神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程。由此可見,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教學的發展,更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3.缺乏思想教育的融入。小學語文教育,其主要內容之一是教導學生了解并學會基本的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也是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并實踐的內容。但其還有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但這往往被教師們所忽略,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思想教育的融入。
以學習《小英雄雨來》為例,這是一篇很好融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內容的課文。但一些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分析文章運用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解讀,即使將小英雄雨來的事跡過程講清楚,但是未能很好的融入愛國思想教育,未使學生從課文中理解感悟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行為。
二、新課改背景下優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研究
1.以創新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以創新教學理念優化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科學的、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制定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內容,優化當前的教學方式。
以學習《女媧補天》為例,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學生想象力強、好奇心強的特點引起他們對課文內容的興趣。首先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女媧補天的動畫片片段,以豐富的色彩視頻內容吸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同時簡要概述女媧補天的神奇故事,讓學生們對女媧補天的故事充滿好奇,從而深入學習和思考該課文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正是以創新理念對教學進行調整,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采用視頻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活躍度,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小學語文的教學往往能夠豐富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對于學生的思想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融入思想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奠定基礎。
以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教師可以巧妙的設計一些問題,周恩來為何會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的回答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作為學生應當如何愛國?逐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思考和情感的把握,使學生學習周恩來愛國主義精神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愛國主義,學會在生活中如何愛國。由此可見,教師應當以課文內容作為載體,適當融入思想教育理念的滲透,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向正確的方向形成,這完全符合新課改的內核要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去發現問題,以創新理念用創新方式解決問題,努力探索科學的、多樣的、高效的教學對策,在課堂中滲透思想教育來助力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陳建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B,2011(11):52-52.
[2]楊文學.淺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1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