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
【摘?要】?目的:探討乳房腫塊的門診臨床診斷及外科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68例乳房腫塊患者的臨床資料,結合體格檢查-手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病理檢查等多種檢查方法進行綜合診斷,并分析治療效果。結果:結合臨床表現,手診,超聲檢查結果及病理結果,68例乳房腫塊患者最終診斷為乳腺增生32例,乳腺纖維瘤20例,漿細胞性乳腺炎14例,乳腺癌2例。15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保守藥物治療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其余53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經隨訪,患者手術均成功。結論:乳腺腫塊的診斷中應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多種方法進行確診,并結合患者疾病特點,機體情況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從而促進患者獲得良好預后。
【關鍵詞】?乳房腫塊;診斷;治療方法
文章編號:WHR2020044045
乳房是女性身體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乳房腫塊是女性乳腺常見病變,有良性腫塊與惡性腫塊區分,而惡性腫塊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即乳腺癌[1]。因此,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對乳房腫塊患者而言,有重要意義。當前乳房腫塊的臨床診斷可根據臨床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進行綜合診斷[2]。本文現對乳房腫塊的門診臨床診斷及外科治療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乳房腫塊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2)均為非哺乳期女性患者。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功能性疾病者;2)免疫系統疾病者;3)凝血障礙者;4)精神病者;5)不愿配合檢測者。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5.78±4.34)歲;左側乳房30例,右側乳房31例,雙側乳房7例。
1.2?診斷方法
1)體格檢查-手診:檢查時患者可取坐位或者平臥位,使乳房平攤于胸前,以手掌指腹處輕輕下按,按照順序觸摸乳房的各象限,當觸診乳房腫塊時,應注意腫塊的大小、形態、部位、硬度等,初步確定腫塊的性質。
2)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法:取半臥位與仰臥位,雙手抱頭,充分暴露乳房及周圍淋巴組織,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置于檢查部位給予檢查。以乳頭為中心采用放射狀序貫掃查法,明確患者病灶位置、數量、形態及邊界、大小、內部回聲、鈣化情況。
3)病理檢查:主要用于疑似惡性腫瘤的最終篩查確診。
1.3?觀察指標
1)分析診斷結果及特征;2)統計患者治療方法及結果,并進行隨訪,分析病情恢復情況。
2?結果
2.1?68例乳腺腫塊的診斷結果及特征
結合臨床表現,手診,超聲檢查結果及病理結果,68例乳房腫塊患者最終診斷為乳腺增生32例,乳腺纖維瘤20例,漿細胞性乳腺炎14例,乳腺癌2例,具體特征為:1)乳腺增生:主訴為乳腺疼痛,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月經前加重,腫塊明顯增大,月經后縮小,腫塊常為多發或局限乳房一部分,乳房內可觸及大小不等,界限不清條索樣腫物或者邊界不清片狀乳腺組織,結節直徑不超過1cm,質韌無粘連。2)乳腺纖維瘤:單發為主,偶有多發,表面光滑,活動度佳,捫診可觸及孤立腫塊,易發生在乳房外上象限,質地較堅韌。3)漿細胞性乳腺炎:病變多在乳頭及乳暈區,擠壓時可見棕黃色漿液溢出,有乳頭溢液,但要注意與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癌的區別,病變后期可因炎癥、水腫、纖維化形成腫塊牽拉乳頭變形。4)乳腺癌:腫塊與皮膚粘連出現“酒窩癥”,當“酒窩癥”不明顯時,可用食指與拇指捏住腫塊,輕輕在皮下推動,可出現皮膚下陷或者皺縮。
2.2?68例乳腺腫塊的治療及隨訪結果
1)32例乳腺增生患者中,22例患者首選保守藥物治療,其中15例患者獲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無復發,7例患者經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最終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者共為17例,包括8例區段切除術,9例皮下乳腺切除術,患者均恢復良好。
2)乳腺纖維瘤:均采用外科保乳手術治療,平均手術時間(62.34±3.56)min,術中出血量60~100mL,經5個月隨訪,患者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3)漿細胞性乳腺炎:根據腫塊大小采取區段切除、象限切除或者不規則腺葉楔形切除術,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因皮下積液未能Ⅰ期愈合,換藥1周后痊愈,經4個月隨訪,均無復發。
4)乳腺癌:2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手術均成功,隨訪4個月,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定期到院進行檢查。
3?討論
乳房屬于女性淺表器官,乳房腫塊是臨床婦女常見疾病。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乳房腫塊的發病率也隨之而升高,且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迄今為止,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多數發現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規律性,直接影響女性身體健康及生命質量[3]。因此,加強乳房腫塊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乳房腫塊的臨床診斷方法較多,包括臨床表現、手診、超聲、病理檢查等。1)臨床表現及手診:由于乳房處于體表,當發生腫塊等病變時,極易通過患者自我觸摸而發現。對于疾病早期診斷較有利。患者手診時,取平躺位,墊高肩部,手臂放松。當手診發現乳房腫塊后,還需結合臨床表現進一步確診。對于青年女性而言,乳房腫塊多為良性,且質地堅硬、光滑及圓形,多為單側乳房腫塊,無任何觸痛。乳腺增生而引發的乳房腫塊,多發中年女性,為多發性囊實性結節,外上象腺有著較高發病率。乳腺增生腫塊呈現周期性的疼痛,且乳頭有黃色的溢液。對于乳腺癌引發的乳腺腫塊,臨床多表現為乳頭溢液,質地堅硬,呈“酒窩狀”,多發中老年女性。2)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為乳房腫塊常用影像學檢查方法,可確定腫塊囊實性質、腫塊大小及形態。其診斷若僅僅根據體檢(體格檢查)難以檢出,需借助相關影像學檢查,從而提高診斷準確性。乳腺癌的腫塊實質較堅硬,且表面不光滑,邊界不清晰,與周圍組織有一定粘連,活動度由于腫塊的增大而減小,應首要檢查腋窩淋巴是否腫大,可提高臨床診斷率。3)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是乳房腫塊確診的最終方法,可幫助臨床確診乳房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4]。
乳腺腫塊的臨床治療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無效患者,可采用手術治療。對于保乳患者,可行外科保乳手術治療。對于確診為乳腺癌者,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房腫塊切除術等,有著較少的并發癥,且多數患者切口可獲得良好愈合。術后配合化療等綜合性治療措施,可控制復發率。乳房腫塊除了臨床診斷及治療外,還應做好其預防。由于乳腺增生疾病的病程較長,極易被患者忽視,建議35歲以上的患者每半年體檢1次,若有必要需進行乳腺彩超、乳腺鉬靶等影像學檢查[5]。
綜上所述,乳腺腫塊的診斷中應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多種方法進行確診,并結合患者疾病特點,機體情況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從而促進患者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劉澤奇.基于BoW模型與稀疏表示的乳腺腫塊良惡性分類算法研究[D].陜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
[2]?卞艷麗,張體鵬.乳房腫塊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09):3158-3159.
[3]?米沙.乳腺癌患者益處發現、癥狀負擔與生命質量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延邊大學,2017.
[4]?陳建,吳兆安,唐佐云.乳房腫塊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2):1467-1469.?
[5]?韓玉函.938例乳腺腫塊結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0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