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燕萍 盧俊芳 孫小婕


【摘?要】?目的:探討敘事護理在骨科創傷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創傷患者,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對照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敘事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癥狀自評量表評分以及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意義、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評分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結論:敘事護理可提高骨科創傷患者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敘事護理;骨科創傷;癥狀自評量表;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
文章編號:WHR2020044060
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下,工傷和交通事故的不斷發生,使得骨科創傷更加不可避免。骨科創傷具有病情復雜、手術創傷較大的特點,患者除了劇烈的疼痛感之外,還可能出現感染甚至發生休克,此外,患者還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及負面情緒[1]。因此,骨科創傷患者需要完善、有效的護理程序,本院在骨科創傷患者中進行敘事護理的應用,取得較好的療效,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創傷患者,排除認知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語言溝通障礙者等。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及對照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20~64歲,平均年齡(39.07±4.45)歲,疾病類型:骨盆骨折者7例,股骨脛骨骨折者8例,腰椎骨折者8例,四肢骨折者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者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19~63歲,平均年齡(39.56±4.98)歲,疾病類型:骨盆骨折者8例,股骨脛骨骨折者8例,腰椎骨折者7例,四肢骨折者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者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進行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告知患者遵照醫囑,同時給予患者創傷康復訓練及用藥指導。
觀察組患者給予敘事護理,首先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故事進行認真傾聽,需主動走進患者的心理世界,對患者疾病背后的正向功能多關注,從而給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及疾病觀,同時對于患者的負面情緒給予正向反饋,給予患者敘事性溝通培訓,從而便于患者消除自身心結,敞開自己心扉,使得患者從心理上可以配合治療;之后給予患者正向引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故事敘述給予正向反饋,從患者的敘事中找到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及時給予肯定,肯定患者的社會價值、家庭地位、個人價值,采用親情療法給患者心理支撐,以幫助患者獲得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力量;之后給予患者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給患者定期開展心理講座,將敘事護理的患者召集起來,分享其故事,并讓成功案例者講解戰勝疾病的經驗,從而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領悟、心理診斷、再教育等讓患者擺脫掉不合理信念,使得患者可以面對現實;最后護理人員對敘事護理內容進行總結反思,護理人員反思過程中,通過集體護理成員討論敘事護理的效果,并找到問題,對護理方案進行改進。
1.3?觀察指標
1)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表)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軀體化、人際敏感、強迫、焦慮、抑郁、恐怖評分等,其可準確評估患者某一階段的癥狀,從不同方面反映患者的心理健康,分值越高,患者的心理健康越低[2];2)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三部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癥狀自評量表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意義、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以上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見表2。
3?討論
骨科創傷容易引起患者死亡,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也要給予其合適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能盡快恢復健康[3],本研究中分析了敘事護理在骨科創傷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在進行敘事護理干預前,兩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意義、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而干預后,兩組以上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主要為敘事護理是全新視角下進行敘事,講述故事,護理人員傾聽患者的感受,讓患者打開心結,給護理人員講述疾病的相關故事,護理人員找到疾病治療后的正面信息,從而給患者提供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4-5]。
綜上所述,敘事護理可提高骨科創傷患者中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守麗.淺析創傷性骨科患者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2017,(40):79.
[2]?曾倩姣,陳超然,劉東苗,等.敘事護理對截肢患者創傷后成長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08):611-615.
[3]?周華.敘事護理在老年腦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05(04):223-225.
[4]?江平,林寧,林小丹,等.敘事護理模式在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12(08):46-48.
[5]?郝玲霞,黃利芳,楊蘭芳.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疼痛管理在骨科創傷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