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7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
“要堅決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因地制宜加大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力度,做到一體化建設維護、一體化治理,把質量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確保建一個成一個。要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加快農村垃圾治理和健康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衛生健康水平。”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現場會上指出。
“當前我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并不穩固,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仍有較大壓力。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加強污染源頭防控,從治標向標本兼治轉變。”
——7月21日至22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到河北省邢臺市、邯鄲市和雄安新區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強調。
“廣東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令人鼓舞。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深化部省環保戰略合作,支持廣東建設國際一流美麗灣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7月31日-8月2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到廣東調研生態環保工作時指出。
“汕頭、揭陽市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堅決扛起打贏練江污染整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20年1號令和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工作部署,千方百計確保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按期穩定達標,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要聚焦重點難點,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以超常規力度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減排效益。”
—7月21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到揭陽市普寧市調研時強調。
“要繼續攜手聯動形成治污合力,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治污工作的指導督導,發揮好既有機制作用,加強與深圳、東莞的聯動配合,協調推進茅洲河治污工作。深圳、東莞兩市要切實扛起治污主體責任,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污染治理今年如期達到國考目標,遠期實現長治久清。”
—7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在茅洲河治污調研情況反饋會上強調。
數字
45.5億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45.5億元,加強對畜禽養殖場的環境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明確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助。
19.55億元
2018—2020年,廣東省財政安排19.55億元支持海洋資源管理和海洋經濟發展,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入開展,為廣東全面建成海洋強省提供堅實財政保障。
100個
2020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單近日正式出爐,廣東樹木公園、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廣州動物園等30個自然教育基地上榜。截至目前,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總數達到50個。到2023年,全省計劃將建立100個自然教育基地,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設一個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強省,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粵港澳大灣區。
31億元
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55億噸,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68%,穩居全國首位;累計成交金額31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4.69%,成為國內首個配額現貨交易額突破30億元大關的試點碳市場。
103次
2019年,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努力探索創新監督方式,積極推動全市水污染防治。此項工作自2019年7月開展以來,共有91名人大代表掛點17條納入國家治理平臺的黑臭水體,開展日常巡河工作103次,發現并督促解決河渠污染問題23處,2次約談出現重度黑臭水體所在的區政府,印發監督情況通報3期,召開代表監督工作會議2次,有效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
25.5萬噸/日
據了解,在縣級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方面,目前河源市共建成運行縣級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座,其中城市2座、縣城6座,市區及各縣城區均已覆蓋污水處理設施,合計處理能力25.5萬噸/日。
事件
2020年“全國低碳日”舉辦線上主題宣傳活動
7月2日,生態環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多家線上平臺播出。線上主題活動還正式啟動了2020氣候投融資全球征文活動,發布了2022年冬奧會低碳小程序,環保志愿者代表以及相關企業通過現場連線分享了在不同領域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經驗和行動,青年代表發表了低碳倡議,活動還啟動了第十一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并發布了公益展小程序。
廣東省生態環境系統2名青年入選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名單
日前,共青團中央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命名表彰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的決定》,其中廣東省生態環境系統2名青年榜上有名,被授予“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他們分別是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一級科員龍曉娟和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綜合室副主任王家玥。
廣東8市空氣質量挺進全國20佳
7月17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通報了2020年6月和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珠海、中山、深圳、江門、惠州、肇慶、東莞、佛山8市挺進6月空氣質量前20,珠海、深圳、惠州、中山、肇慶、江門、東莞、佛山8市挺進1—6月空氣質量前20。
廣東省十大環保監督優秀案例“出爐”
7月13日,經廣東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評選,2019年全省十大環保監督優秀案例“出爐”。這十大優秀案例,是由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從各市人大常委會報送的25個環保監督案例中,經過嚴格的初選、推選最終確定的。優秀案例分別來自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惠州、東莞、湛江、茂名9個地市和韶關翁源縣。
廣東2019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公布
7月20日,經省第一總河長、省總河長同意,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公布廣東省2019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其中,江門、廣州、深圳、韶關、佛山、珠海、茂名7市考核等次為優秀,湛江、云浮、東莞、汕尾、潮州、梅州、陽江、河源、汕頭、肇慶、中山、清遠、惠州、揭陽14市考核等次為良好。
江門:提前完成排污許可工作階段性任務
去年以來,江門市多措并舉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登記工作。今年7月15日,江門提前半個月完成了上級部門要求今年7月份需完成的階段性任務。截至7月24日,江門市發證完成率為58.62%,登記完成率為89.32%,總體完成率為86.14%。
新政
《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印發
7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加強對禁止生產銷售塑料制品的監督檢查、對零售餐飲等領域禁限塑的監督管理,推進農膜治理,規范塑料廢棄物收集和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8月底前,各地要對照通知要求,啟動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行業等重點領域禁限塑推進情況專項執法檢查。
《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印發
7月23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該方案包括創建目標、創建內容、創建標準、組織實施、保障措施等五部分內容。通過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公眾出行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車通行總量,整體提升我國各城市的綠色出行水平。
《關于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通知》印發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通知》,決定自2020年7月至11月,組織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活動。
廣州出臺生態環保工作責任清單
近日,廣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及配套《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試行)》,構建起具有廣州特色的“1+1+N”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即1個《責任規定》、1份配套《責任清單》、N個各級各部門細化責任規定或清單)。廣州“1+1+N”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各級各部門明確責任邊界、促進履職盡責、確保責任落實。
深圳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獲省人大批準施行
近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條例》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從9月1日起,深圳生活垃圾將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家庭廚余垃圾還要瀝除油水后拆袋投放。
《梅州市推進綠色發展平臺優化提升實施方案》印發
近日,《梅州市推進綠色發展平臺優化提升實施方案》出臺。《方案》提出,將全力支持廣梅園“以升促建”,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到2023年,力爭工業總產值達4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5億元以上;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初具規模,核心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培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1個、50億至100億級產業集群2個至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