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摘 要: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發(fā)現(xiàn)在學生作文中不乏“流水賬”式的作文,可以說是寫作的通病。如何教導學生從“流水賬”式的作文中走出來,是應(yīng)不斷思考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生活;感情;興趣;朗讀;修改
寫作是初中階段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最全面的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初中階段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工具。但同時,在寫作中概括對象特征、塑造鮮明人物形象,在文字上是不易的,尤其對于初步接觸寫作的初中學生來說,往往不是過分刻畫,就是刻畫不夠具體鮮明。有些學生對與文章主題無關(guān)的事物大肆渲染,致使偏離寫作中心,不知所云;也不乏有學生雖然語句流利通暢甚至可以說辭藻華美但沒有實際內(nèi)容,這樣的“流水賬”式的作文在考場上也頗為常見;也有學生提筆半天,冥思苦想,總想著從一堆生活的雞零狗碎里提煉出點光輝四溢的東西,可惜抓耳撓腮半天,拔掉頭發(fā)若干卻不著一字……針對這些作文中的常見現(xiàn)象,淺談一下初中學生寫作的問題,以及初中學生應(yīng)該如何寫作,怎樣更好地寫作。
一、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前提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一提及寫作就會“痛不欲生”,把寫作看成一件迫不得已需要完成的任務(wù),這樣的文章即便完成了,又哪有靈魂可言。這種現(xiàn)象,是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的表現(xiàn)。我們知道: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如果學生對寫作了無興趣,失去寫作的動機,自然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去積累素材,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會畏懼寫作,感覺無事可寫,也無從下筆,更嚴重的,胡編亂造硬湊字數(shù)。那么培養(yǎng)寫作興趣,也就成了作文教學中重中之重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閱讀,激發(fā)寫作興趣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讀書,為寫作積累素材。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美文章和片段,就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讓學生經(jīng)常大聲朗讀課文,就可以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語感?,F(xiàn)在的初中生多被網(wǎng)絡(luò)中五彩繽紛的娛樂性畫面和文字所吸引,對于包含了作者閱歷和生活哲理的文字多深讀不下去,初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體驗、朗讀比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嘗試閱讀,愛上閱讀。并且,教師要舍得拿出時間來專門指導學生閱讀。同時,還需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課外名篇著作的閱讀就很重要了,流傳至今的篇章自有精華流淌,教師引導學生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yǎng),領(lǐng)悟書中人物積極向上的精神,了解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及其作者的寫作背景,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閱讀的興趣,并且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大有裨益。
(二)將寫作融入生活,熱愛寫作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寫作是一種文字藝術(shù),自然也是如此。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來,就是一篇優(yōu)質(zhì)的作文。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老師在談及各種菌子時從吃入筆,如話家常,卻表現(xiàn)出一種平淡而悠遠的意境?!抖宋绲镍喌啊分小翱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弊x至此處時,不少學生會心地笑了,還講了許多自己的生活趣聞。那就是細心觀察的體現(xiàn),對生活的細心觀察才會使寫出的文章顯得生動有趣,才會將文章寫得飽滿。教師就是要帶學生融入生活,觀察生活,通過活潑而又富有變化的閱讀教學去讓學生的思維飛揚起來,靈動起來。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多看,多想,多思考,多動筆,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文章,在文章里體現(xiàn)生活。在學習課文《再塑生命的人》時,可以讓孩子們陸續(xù)蒙上眼睛從學校教學樓前的小花園走回教室,短短不足百米的距離。開始的時候,學生覺得好玩,嬉鬧、玩笑聲不絕于耳,教師沒有干涉,天性使然,教師只要求學生不要拿下蒙巾。漸漸地,玩笑聲沒有了,學生趔趔趄趄又一本正經(jīng)地摸著,甚至有學生蹲下,然而最快的學生也用了近十分鐘,三分之二的學生偏離方向沒找到回來的路。學生作文中茫然無措的心理刻畫,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那種筆下動態(tài)的變化,波折起伏遠遠超出了教師的預期。
二、 真摯的感情是寫作的核心
由于初中學生生活閱歷不甚豐富,寫出的文章不一定內(nèi)涵深刻,主題鮮明,但從孩子視角流露出的純真感情一定不會遜色。作為老師,就是要指導學生如何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感情。
(一)從細微處著力,注重文章細節(jié)描寫
越是細微之處,越能起到抨擊人心的作用。朱自清在其散文《背影》中寫道,“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睅讉€動詞“攀”,“縮”,“微傾”沒有濃墨重彩,卻完成了形象的定格。將父親的辛苦和對兒子深沉的愛完美體現(xiàn)。讀至此處,流淚的不僅是作者,讀者也覺身臨其境,憶及自己父親也是潸然淚下吧。注重細節(jié)之處的描寫,文章自會真實感人。教師指導學生讀余秋雨的散文時是從《千年一嘆》開始的,當學生繪聲繪色讀出《國門奇觀》一節(jié)時,剛到描寫兩國軍人的穿戴學生就捧腹了?!鞍头胶谂酆谘?,上身套一件羊毛黑套衫,系一副紅腰帶,一條紅頭巾,紅黑相間,甚是醒目;印方黃軍裝、白長襪,頭頂有高聳的雞冠帽……”當讀至“他屈腿邁步時膝蓋抵達胸口,邁幾步又甩腿,一甩把腳踢過了頭頂。更驚人的是每步落地時的重量,簡直是咬牙切齒地要把皮鞋當場踩碎,要把自己的關(guān)節(jié)當場跺斷。”學生深深迷醉于精彩細致的描繪了。之后,學生抓住細節(jié)精彩刻畫了身邊人的特點。有個學生寫到了教師,站上講臺的那幾個瞬間動作竟是連其自己都不曾留意過的。學生的作文里少了濃墨重彩的大肆渲染,都是日常,卻將感動得落淚了。真的,教師從來都沒覺得自己竟也是這般的偉大。
(二)從生活中立意,抓住興趣點與社會熱點的統(tǒng)一
利用當下學生喜歡的微信,積累作文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梢宰寣W生抓拍生活中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照片,配上標題,投到班級群里一起討論交流。讓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由畫面去豐富內(nèi)容。曾經(jīng)有學生就抓拍這樣一個鏡頭:街角轉(zhuǎn)彎處,昏黃的路燈下,一位手拿一摞書站在孩子群中的老人。當時學生議論紛紛:有的學生想象這是個無依無靠、生活困頓的老人,為生活所迫兜售書籍,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也有學生認為這是老人在向孩子們傳遞愛心,傳遞“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還有學生認為這應(yīng)該是一個空巢老人,受不了獨居的寂寞,走上街頭,走入熱鬧的孩子群里尋找一份慰藉。學生抓住照片中瞬間的精彩,由老人的穿戴,眼神,等細節(jié)各自寫出了自己筆下的精彩。這樣,就將枯燥的傳統(tǒng)型寫作活動轉(zhuǎn)化為興趣性任務(wù)驅(qū)動型寫作,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并且增強了寫作的目的性和主動性。
(三)為文章著色,掌握修辭手法的應(yīng)用
在梁衡的《壺口瀑布》中,作者連用“奪路而走”“乘隙而進”“折返迂回”三個寫人的四字短語來描寫壺口附近的河水,將水的流淌方式寫成人的動作,使其一下子就帶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為人在遭遇困難,遇到阻礙時不同選擇、不同心態(tài)的象征—果斷放棄,伺機而動,灰心退卻。擬人手法的運用,巧妙表現(xiàn)出了水的情態(tài)。又如老舍《濟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桑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北扔?,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下點小雪的濟南小山的秀氣可愛,溫情羞澀不著意地展現(xiàn)出來,仿佛置身于此。真正好的文章,就是這樣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淌,修辭手法的應(yīng)用,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讓讀者更能感同身受。但在日常寫作中,不少學生為了修辭而修辭,生硬地抒情,文章就少了幾分味道。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此類修辭手法的積累應(yīng)用,使文章自然流暢。
三、 準確的文字表達是寫作的目標
好文不在字多,不少文章或?qū)懸簧揭荒荆凰皇?,或?qū)戯L景,或?qū)懭宋铮L不逾千,但觀察之仔細,體會之深入,描繪之精確,文字之簡潔非常值得中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寫作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用詞準確,語句通暢,布局合理。
(一)寫作用詞要準確
很多學生認為,要把一件事描述得具體,勢必要用大篇幅來描述,于是事無巨細,文章冗長,沒有重點。其實很多時候,幾句話甚至幾個詞語就能準確概括并塑造意境?!短靸羯场で锼肌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短短六個詞語,一個立于深秋中的小山村就躍然紙上了……對于指導初中學生寫作中遣詞造句的準確來說,教師要常寫點評,并在細節(jié)處做出適時指導,這樣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極有幫助。講評課上,教師更要注意將學生的佳作引入課堂,這傳遞著教師對于學生作品的肯定,表達著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和激勵,長期堅持就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作文中語句力求流利通暢
初步接觸寫作的初中學生遣詞造句能力薄弱,很難一步到位。部分學生寫完作文,從不修改,也不會通讀全文檢查文章連貫性,導致文章部分地方語句不通暢,拗口難理解,就會影響作文質(zhì)量。為使文章流利通暢,在作文訓練中,老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寫完一段、一篇后,自我檢查,完善修改,力求流利。文章完成后,要讓學生養(yǎng)成讀文章的習慣,在讀文的過程中,將習作中的錯別字、語病、以及結(jié)構(gòu)不夠合理,表達不夠連貫的地方改過來。教師要注意在這一過程中要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教給學生修改作文常用的修改符號。這一過程中,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要舍得放手,交給學生小組朗讀、討論。改好的文章盡量讓學生再謄抄一遍。
(三)布局合理是作文熟練程度的體現(xiàn)
作為老師,在閱卷時有明顯感受,布局合理的文章閱讀起來輕松,易抓住主旨,最能反映學生作文的熟練程度。而中學生寫作的常見問題也是不注重布局謀篇,常常邊想邊寫,忽略整體構(gòu)思,于是作文便會層次不清晰,詳略不分明,結(jié)構(gòu)太松散。老師可以訓練學生編寫提綱要點,即明確每一段內(nèi)容,會提高學生的文本構(gòu)思能力。
同時,作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是幾次提點,幾次賞析就能迅速完成的,作文水平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作為老師,日常中鼓勵學生多動筆多思考,體會生活用心感悟是極有必要的。只要多加有目的指導和鍛煉,“流水賬式”寫作病就能慢慢治好,從而給予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其作文水平會在師生的互動間,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周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淺談作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新課程,2016(4).
[2]李有杰.試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3]潘小嫻,劉天純.興趣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師[J].高中生,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