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鑫 劉程美
摘 要:作為缺乏社會經驗、成長環境相對單一、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國家未來主力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新時代的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多的誘惑和壓力,我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情感表達以及學習就業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造成了一定影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關系到社會和祖國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如何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關注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如何立德樹人、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心理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問題關系人類健康和生活,甚至關乎人類生命,是一個應該被廣泛關注的問題。以往一些經驗啟示我們,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低,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在壓力和變化面前易出現煩躁、焦慮、失眠等很多消極性情緒,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很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低、長期生活在單一環境中、缺乏社會經驗,往往容易在遇到問題時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在學生群體中,大學生尤為值得關注,由于近年來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大學生出現了焦慮、抑郁甚至自殺等不良現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不足開始慢慢暴露出來。大學生雖然受過高等教育,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但由于長期生活在學校,社會經驗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往往更易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困擾。如果長時間處于消極情緒之中,并缺乏專業性指導和幫助,大學生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失眠、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的心理教育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成長,還關系到祖國未來發展。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存在,新時代背景下經常出現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更應該敲響我們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警鐘,啟示我們必須積極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一系列專業性措施幫助大學生,協調學生家長、高校和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過度依賴網絡,人際交往能力欠缺
新時代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多的誘惑,從高中步入大學,往往對新生活充滿向往和好奇,離開了高中嚴格的管束,大學生開始慢慢進入適應社會的初級階段。很多同學自我控制能力很低,離開管束后開始過度沉迷網絡虛擬世界,不愿意與身邊的人交流溝通,長期獨處容易影響他們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從而陷入孤獨陣地,影響心理健康發展。網絡上虛假信息多,一些大學生由于剛剛接觸社會缺乏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容易被網絡世界誘惑,心理出現偏差,從而產生一些欺騙他人感情、傷害他人安全等違法亂紀行為,嚴重影響大學生發展。人際交往能力欠缺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容易產生困惑、焦慮、嫉妒、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問題。高中生活以學習為重,嚴格封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很多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入寬松自由的大學后一時難以適應,而且離開了原來的高中學習伙伴,面對來自不同地區、思想觀念差異較大的同學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不知道如何交往新的朋友,遇到問題挫折也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常常感到孤獨、煩躁、焦慮,由于消極情緒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出現更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缺乏情感處理能力,無法正確處理個人情感
大學生的情感問題也是一直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進入大學后大學生的情感問題會出現很大改變。大學里外部環境自由,沒有教師和父母的管束,很多人開始在大學談戀愛,但以往的學習中并沒有教授學生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很多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和情感認知上都存在問題,不知道應該如何和異性相處,遇到情感問題時出現痛苦和迷茫等心理問題。一些人還由于感情問題長期陷入痛苦的消極情緒之中,又由于長期無法得到正確的指導和排解,出現以極端的方式處理感情問題的悲劇性行為。在當今時代,大學里經常出現由于感情問題處理極端引發的自殺、傷人現象,這些令人痛心的行為背后,都說明大學生在處理感情、面對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低,極易由于情感問題喪失生活和學習信心,應該及早關注大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為大學生排解情緒、尋求幫助提供渠道和方法。
(三)社會競爭激烈,學習和就業壓力大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和自主學習能力低,從高中生活步入大學生活,離開了教師的學習管束,一些人很難自主學習新知識,再加上很多人專業選擇盲目、與興趣不符,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在新環境和新知識面前表現出強烈的不適應感,出現逃避、煩躁、厭學等負面情緒,影響正常學習生活。負面情緒影響下,很難出現理想成績,與自己高中成績出現很大落差,進一步加劇負面情緒積累。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還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我國大學生眾多,在找工作時往往出現上千人、上萬人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而很多大學生缺乏社會和工作經驗,往往過于自負,很多工作條件與很多大學生想象的工作條件嚴重不符,再加上很多用人單位招聘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很容易出現心理落差。就業壓力大、找不到理想工作影響大學生的自信心,出現失落、逃避、自卑等消極情緒,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進一步會影響大學生就業和生活。
二、新時代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一)大學生自我掌握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可以自我排解負面和消極情緒,避免一些不好的心理問題進一步累加。進入自由的大學生活,意味著具備了一定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大學生應該具有自我調節和解決的本領。想要減少和排解學習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大學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在出現煩躁、焦慮、郁悶等消極情緒時,可以依據掌握的心理知識進行合理調節。如果出現個人難以處理的情況,要馬上尋求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可以前往學校設立的專門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通過科學有效的專業方法釋放心理壓力,排解負面情緒。在大學生活中,要積極參與校園活動,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在參與活動時要積極主動,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發揮自己的價值;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包容和換位思考,多替對方考慮,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學生應該在大學生活中通過參加多樣的校園活動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通過人際交往保持健康樂觀的情緒,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在合理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