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孫維克,蔡建娜,高月華,趙明東
(濱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山東 煙臺 256403)
成人教育是國家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為適應時代發展,有效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重要途徑。成人教育所授對象常為在職人員,與全日制學生相比承受著工作、生活、家庭、社交等各方面的壓力,很難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所以成人教育常采用集中面授或遠程教學模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教育”將傳統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相結合,慕課學習應運而生,引發了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1],為遠程教學提供保障。然而在慕課教學模式運行過程中,學員如何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與臨床思維,教師如何監控學員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成為慕課教學面臨的問題,思維導圖的引入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教研組近幾年成人教育中口腔基礎醫學慕課與思維導圖相結合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與同行進行交流。
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ive Open Oline Course),是將基礎理論知識與網絡化知識學習相結合的開放課程[2]。慕課具有規模大、開放性、自由性、交互性和知識碎片化等特點,極大地滿足了成人教育的需求[2]。在全國積極推進慕課建設的環境下,緊抓現代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利用慕課共享平臺,本教研組已將口腔基礎醫學涉及的學科,包括牙解與頜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及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等課程的線上學習資源建成并在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多家教育平臺運行,為我校成人教育慕課教學的實施提供保障。
慕課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加上網絡即可執行。根據授課計劃,授課教師設計合理的課程開放時間,要求學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視頻學習、單元測驗、單元作業和期末考試等。然而,學員在靈活的碎片化知識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隨之出現,如學員無法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無法拓展和培養臨床思維,教師無法監控學員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等。經過大量文獻閱讀和教學實踐發現,慕課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在成人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慕課的發展為成人教育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學習平臺、豐富的知識資源,突破了時空限制,能滿足不同背景、職業的需求,促進教育終身化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然而,各種學習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卻由于知識的碎片化使得學習者學習效率較低。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由英國學者Tony Buzan創建,通過借助線條、顏色、圖像、符號等呈現思維過程,形成一幅幅圖文并重、重點突出、脈絡清楚的樹枝狀結構圖,是有效構建知識體系、培養發散性思維的工具[3]。實踐表明,在慕課學習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作為課堂作業或考試形式,彌補了純慕課教學模式的不足,學習效果良好。
慕課主要通過短視頻講解知識點,成教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極少參考相應教材。學員經常感覺當時學得很清晰,但由于沒有經過思考加工,知識點記憶不牢固。科學研究表明,經過大腦加工過的圖表化知識更有利于長時記憶,有助于知識點的應用。思維導圖對視頻、文字等信息進行概括歸納,通過圖像、線條和顏色建立聯系,便于迅速抓住核心知識點,快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方便學生整理筆記及備考,節省復習時間[4]。因此,將慕課任務發給學員,根據授課內容,讓學員對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歸納并提交作業,充分發揮學員動腦、動手的綜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教學的根本在于引導和啟發,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因此,以教學目標為主導,構建合理、科學的思維導圖,將教學思維滲透其中,可以達到對學生思維正確引導的目的。在成人教育慕課學習過程中,學員始終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狀態,學習視頻時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形成思維惰性。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適當的時間彈出作業,如“請以牙體組織結構與疾病為核心繪制思維導圖并拍照上傳”。此時,學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開發自身學習創造力,手繪或利用軟件制作思維導圖,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5]。例如,學員可利用MindMaster軟件繪制思維導圖(見圖1)。席君等[6]在解剖學教學中,將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厘清系統知識點間的脈絡關系,將有關聯的知識點簡明扼要地集中起來,加深了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激發了學習興趣。

圖1 MindMaster軟件繪制的牙體組織結構與疾病思維導圖
教研組在前期成人教育教學實踐中已成功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模塊教學,并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7]。隨著慕課教學模式的逐漸推廣,在課程設計時依然遵循三大教學模塊,即牙體、牙周組織基礎與疾病模塊;口腔頜面部及牙的發育基礎與疾病模塊;唾液腺基礎與疾病模塊。盡管慕課是碎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但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幫助學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親手繪制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再加工,加深了知識掌握的同時,增強了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彭靜雯等[8]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思維導圖可有效解決慕課知識學習碎片化的問題。有學者將思維導圖運用于中醫學教學中,發現該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有效整合授課內容,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內容,突破難點內容,提高學習和復習效率,培養整體思維,快速掌握知識點,養成中醫學整體觀念[9]。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形象化、可視化的發散性思維工具,在將碎片化知識加工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動腦,引發思考,使學員的思路更清晰。臨床思維就是對疾病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以認識疾病的本質[10]。由此可見,臨床思維對于臨床醫生是極其重要的。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思維導圖有助于醫學生透徹理解常見疾病的診療思路。宋田等[11]將思維導圖引入神經病學教學發現,思維導圖不僅能有效提高醫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將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關鍵詞,并以關鍵詞為中心向外發散出若干知識點,再以某個知識點為中心繼續發散。思維導圖通過呈現概念之間的層次關系和思維順序關系,實現概念表征的可視化,讓使用者從一種全局和整體的視角思考問題,進而增強使用者的思維靈活性和發散性思維能力[12]。學員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融合,容易發現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點還存在不足,激發學員探索深層次知識的興趣,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利用思維導圖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管理,有利于知識的積累與更新,提高個人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13]。
傳統學習效果評價主要采用考試的形式來體現,主要考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慕課的考核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視頻學習時長、隨堂測驗、單元測試、單元作業、期末考試等,既能監控平時學習,又能考核總體知識的掌握水平。但在整個考核過程中,知識體系的整體難以評估。圍繞某個知識點繪制思維導圖,作為評價與考核的一部分,易于評價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和思維過程。
在大力推廣慕課的教學環境下,充分發揮慕課的優勢,將思維導圖引入成人教育口腔基礎醫學教學中,彌補了碎片化知識學習的不足。慕課與思維導圖相結合,能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有利于學員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與臨床思維,并能有效監控學員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