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波,楊 翌,劉 麗
(廣東藥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東 廣州 510310)
隨著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以及全球化的推進,國內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從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到甲型H1N1流感,從埃博拉、寨卡病毒到中東呼吸綜合征,還有近期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嚴重影響民眾的生命和健康,同時也對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是預防醫學本科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專業知識和技能,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是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后備力量和主力軍,其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水平將直接影響我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效應對[2]。目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如何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公共衛生人才,是我國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3]。我校公共衛生學院開設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列特色課程,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質量控制、職業中毒和食物中毒應急處理、急性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理等課程[4]。本研究擬在我校預防醫學本科生中開展調查,了解預防醫學本科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的認知、教學需求及效果,為進一步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本校2015級預防醫學本科生共227人,有158名學生參與調查,應答率為69.60%。參與調查的學生平均年齡(22.62±0.83)歲,其中男生57人,女生101人。其中選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的學生69人,共有52名學生參與調查,應答率為 75.36%。
采用自行設計的電子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認知和教學需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認知和教學需求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知識的重要性、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學習相關知識的途徑、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需具備的能力和知識以及通過課程希望獲得的信息、期待的課堂形式等。對于選修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的學生,則進一步收集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包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掌握程度等信息。
參與調查的158名學生中,有157名學生認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知識很重要,開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有必要。學生認為主要的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知識的途徑見圖1。90%以上的學生認為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需要具備現場調查能力,獲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等(見圖2)。培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需要具備流行病學和傳染病學知識、衛生學知識等(見圖3)。
共有141名(89.24%)學生認為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希望獲得的信息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演練,而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是學生較為期望的課堂形式(見圖 4~5)。

圖1 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知識的途徑

圖2 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需要具備的能力

圖3 培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需要具備的知識

圖4 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希望獲得的信息

圖5 開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期望的課堂形式
選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的69名學生中有52名學生(75.36%)參與了本次調查。其中40.39%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離,44.23%的學生認為沒有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知識,86.54%的學生認為現行專業教材中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知識足夠,67.31%的學生認為沒有具備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見表1。

表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教學效果評價(n=5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是預防醫學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參與調查的學生基本認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知識非常重要,開設相關課程十分必要,可見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預防醫學本科生經過專業培養后,應具備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信息獲取、分析和利用,組織協調,健康宣教以及撰寫報告等應急與現場工作能力[5]。既往有調查顯示,預防醫學本科生畢業后普遍認為數據處理、報告撰寫、調查設計、現場協調和溝通、項目組織能力有待提高[6]。流行病學和傳染病學知識、衛生學知識、應急相關法律知識以及其他預防醫學專業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所需掌握的知識。不過既往有研究顯示,預防醫學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仍需加強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培訓[2]。
對于選修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的學生,雖然大部分認為教材知識足夠,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掌握了知識,但是67.31%的學生認為沒有具備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可見現有課程體系仍舊存在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理論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輕實踐是國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管理教學的共同問題[3]。有學者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入職后流行病學需求調查,結果發現,36.6%的學生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相關知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62.2%和50%的學生認為需要加強流行病學實踐和操作技能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知識[6]。同時,本研究還提示學校開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是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亟待開展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增強學生的公共衛生勝任力。
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課程教學形式,學生更青睞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擬教學。案例分析(Case-Based Learning,CBL)和基于問題(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圍繞案例和問題查閱資料,討論解決方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7-8]。翻轉課堂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論、實踐和案例分析成績[9]。不過在上述教學方法中知識的應用仍停留在理論層面,還是無法解決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情景模擬教學類似于模擬實習,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身處“現場”,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的缺點,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10]。不過,國內采用此教學方法的報道尚在少數。基于目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情景模擬法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良好效果,建議進一步開展情景模擬教學的探索和應用,以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